殷曉章 孫展
五次反“圍剿”期間,江西瑞金農民楊榮顯將8個兒子送去當紅軍,最后全部犧牲的壯舉,蕩氣回腸。2019年6月21日,根據“贛南中央蘇區真實事件改編”、新中國70周年華誕十大獻禮片《八子》在全國公映,“一家八子,滿門忠烈;十萬英魂,舍生赴死”的背后,是對2019年紅軍長征出發85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典型梳理和歷史回望。
為國犧牲敢惜身
在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博物館,保存著一張1934年5月30日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該報第三版刊登了一篇內容為瑞金八兄弟爭當紅軍的新聞和插圖。
當時瑞金是中央蘇區的核心所在地。“八子參軍”的故事,在瑞金家喻戶曉,傳唱至今。
楊榮顯是瑞金下肖區七堡鄉第三村的農民,他們夫婦生有8個兒子,紅軍在瑞金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后,楊榮顯一家分得了土地、山林,幾個兒子也娶上了媳婦,過上了好日子的楊榮顯一家堅決擁護新生的蘇維埃政權。
臨時中央政府在葉坪成立不久,楊榮顯就毅然將老大和老二送到參軍報名處。可是不到3個月的時間,兩兄弟就戰死沙場。噩耗傳來,老人強忍悲痛。
1932年12月,為了扼殺紅色的蘇維埃政權,國民黨糾集了40萬兵力,對中央蘇區發動第四次“圍剿”,妄圖一舉殲滅中央紅軍。中央蘇區的紅軍人數僅有敵人的五分之一,在前方戰事吃緊,后方兵員短缺的情況下,蘇維埃政府發出了擴紅支前的號召。
這次,楊榮顯將6個兒子全部帶到了報名處,有3個兒子被部隊留下,另外3個因年齡不夠,只能帶回家。結果,在激烈的戰斗中,他的三個兒子全部血染沙場。
從1933年9月25日至1934年10月間,蔣介石調集約100萬兵力,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五次“圍剿”。在第五次反“圍剿”最為激烈的時候,楊榮顯又把剩下的3個兒子一起送上前線。大家請楊榮顯老人留下一個兒子照顧家庭,但他堅決不同意。老七、老八年紀太小,當時沒有被批準參加紅軍。后來,老七、老八虛報了年齡,報名參軍。不久,老六在廣昌戰役中犧牲。
時任紅軍總政治部秘書長的鄧小平聽說了楊榮顯一家的感人事跡后,派人看望了老人家,并告訴他,部隊要把老七、老八給找回來。可老人說什么也不答應。最后,戰士們經過幾番周折,終于在寧都黃陂戰場上,找到了老七、老八,哥倆說:“等打完這一仗,就回去。”可是,他們兩人也壯烈犧牲。1934年深秋,楊榮顯老人彌留之際守候在身邊的,只有一個剛剛懂事的小孫兒。
紅軍長征轉移以后,國民黨部隊回到了瑞金,對當地革命群眾進行了瘋狂的屠殺。新中國成立后,當地群眾給楊家弟兄建了8座空墳,年年清明,附近群眾都要前去掃墓祭拜。
常使英雄淚滿襟
瑞金是我國著名的紅色古都,是共和國的搖籃、中央紅軍長征的出發地,這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人在瑞金,家有紅軍。”
據史料記載,當年僅有24萬人口的瑞金,就有11.3萬人支前參戰,其中5萬多人為革命捐軀,有名有姓的烈士僅有17166名,1.08萬人犧牲在長征途中,可謂寸寸紅土地,遍灑英烈血。
1934年5月30日,《紅色中華》第三版以《勇敢堅決當紅軍》為題進行了報道,在報紙的三四版中縫處,還配有主題鮮明的插圖。
2005年,瑞金市歌舞劇團的編導們根據《紅色中華》第三版《勇敢堅決當紅軍》這一新聞,改編成歌舞劇《八子參軍》,并搬上舞臺。2008年3月,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的遲浩田將軍來到瑞金,看完歌舞劇《八子參軍》后,他淚流滿面,拉著演員的手,振臂高呼:“瑞金人民萬歲!”
滿門英烈垂千古
一家八子,滿門忠烈;十萬英魂,舍生赴死。2019年是紅軍長征出發85周年,也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了再現這段歷史,2018年12月,高希希執導的電影《八子》在江西開機。
《八子》講述的是在1934年的贛南中央蘇區,楊家八個兒子悉數參軍后有六人先后陣亡,為了讓大部隊安全轉移,大哥楊大牛帶領幼弟滿崽和全排戰士,與敵人血戰到底,最后全部犧牲的悲壯故事。電影《八子》入選“新中國70周年華誕十大獻禮片”,央視《新聞聯播》也在“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重走長征路”專欄中對電影《八子》給予了特別報道。
在革命戰爭年代,這樣滿門忠烈的家庭還有很多。當年,“父送子、妻送郎,父子一同上戰場”這樣的感人場面在贛南蘇區不斷地上演。“八子參軍”是當年蘇區“擴紅”中的一個典型代表,還有“三子參軍”“四子參軍”“五子參軍”“六子參軍”“七子參軍”等典型。
1933年,有“共和國第一軍嫂”之譽的陳發姑動員丈夫朱吉熏參加了紅軍。1934年10月,朱吉熏隨部隊參加長征,從此杳無音訊。丈夫走后,陳發姑每年總要挑一把最好的稻草,為丈夫打一雙草鞋。陳發姑去世時,她的床前還整齊擺放著親手做好的75雙草鞋和布鞋。2008年,她走完了自己的百余歲人生。
興國邱會培及其妻子共產黨員鐘銀凰、女兒邱春鶯、兒子邱先鎮,亦全家犧牲,滿門忠烈。
在《江西革命烈士英名錄》里,有一行并排著的5個朱姓名字——朱伯璜、朱泗隆、朱王氏、朱漢杰、朱澍隆,這是南康朱伯璜全家5烈士的英名。
熱愛軍隊,情愿付出自己的一切,這就是中華兒女;有這樣的民族脊梁,就沒有打不敗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