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宏蕾

用戶在使用“再生活”App
“投資市場的風向和賽道不斷變化,環衛市場和垃圾分類市場正在乘風而起?!憋L險投資人王安迪自2017年起一直密切關注環衛產業,“2013年到2015年政府興起購買第三方服務的市場紅利給了很多民營企業機會,啟迪桑德、中聯重科、福建龍馬環衛等行業內公司均抓住這一波機會,拿下了不小的市場份額?!?/p>
2017年,現任蘇州嘉諾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嚴崢決定從荷蘭回國。彼時,蘇州嘉諾的環衛業務正處于迅猛擴張期,“我感受到環衛產業發展的風口,所學的生物環境科學知識回來后會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不久前,住建部等九部門印發《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 ,決定自2019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環境服務行業數據挖掘與監測平臺環境司南預測,到2020年,46個首批強制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的垃圾分類服務(前端市場)有望釋放200億元左右的市場機會。
2019年,“無廢城市”試點也在全速推進?!霸圏c項目將在未來幾年產生20倍左右的放大效應,由此也將催生萬億元量級的垃圾處置市場?!杯h境司南相關負責人惠澤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2018年6月12日,浙江省政府采購網發布“臺州市黃巖區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與循環經濟一體化項目”公開招標公告,項目預算5516萬元/年,總金額超過3億元。該項目打破了國內單體垃圾分類運營項目的合同金額紀錄,被業內稱為“垃圾分類第一標”。
“環衛企業的最終定位將是‘城鄉環境運營商。”
僅僅幾個月后,紀錄再次被刷新。2019年3月,北京金甲殼蟲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體預中標“大同市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利用PPP項目”。項目合作期30年,總費用11.4億元。
近幾年,隨著環衛產業億元級項目頻出,除傳統的環衛市場化項目外,城市垃圾分類項目大有搶戲上位之勢。PPP、BOT、特許經營、委托運營、政府采購等模式讓人眼花繚亂,項目信息更是密集、批量發布。
2013年我國環衛市場規模為537億元,2017年市場規模輕松闖過1000億元關口?!邦A計到2020年,這一市場規模會達到2500億元左右?!被轁烧J為,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其背后是三張“倒計時”表。
一張表是2015年11月住房城鄉建設部等十部門聯合發布的《全面推進農村垃圾治理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全國90%以上村莊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另一張表為2017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在首批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46個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第三張表是不久前住建部等九部門印發的《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46城外的其他地級城市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至少有1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

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一家新型建材公司利用尾礦制作的透水磚
“三張表不約而同將完成目標任務的時間節點指向2020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年?!被轁烧J為,“倒計時表是各地政府的壓力,同時也是環衛企業的重大商業機會,各地的農村垃圾治理和城市垃圾分類相關項目吸引了大批相關企業的目光?!?/p>
“市場有多熱呢?城市內十幾萬元的垃圾分類項目竟由主板上市公司中標?!被轁烧f。
“同等覆蓋范圍,一個環衛一體化項目的營收能力相當于3到5個垃圾發電廠,市場誘惑力顯而易見?!被轁煞治觯斑@樣的市場紅利你搶不到就會被別人搶走,對于環衛企業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倒計時?”
建設“無廢城市”,對傳統意義上的固廢市場處置體系也提出了全新的革命性要求,分析人士認為,固廢處置的整個產業體系正面臨重新“洗牌”。
“無廢城市”風口下,“金元策略”或將成為今后環衛市場競爭的“常規殺傷性武器”,傳統環衛服務領域的游戲規則將被改寫??梢钥吹降氖聦嵤?,最近兩三年,金額高、合約長的環衛服務大項目頻出,除廣東、山東等少數幾個環衛市場化發達的省份外,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的合同金額超億元的大項目,幾乎都被全國性大企業拿去。
這意味著優勢企業掌握了越來越多的優質項目資源,大型環衛公司越做越大,市場占比越來越高,中小型環衛企業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擠壓。
“‘無廢城市建設需要的是環境衛生領域全產業鏈綜合治理,原來產業鏈單一或項目小而散的企業必然面臨整合?!碧K州市伏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范延軍說。
一邊是“無廢城市”建設預期帶來萬億元市場前景,一邊是有人歡喜有人愁的市場現狀?!靶掠螒蛞巹t下的市場,將會和前幾年完全不同?!被轁煞治?。
“隨著‘無廢城市建設的推進,城市發展理念逐漸轉變,環衛領域的市場格局會逐漸清晰。”王安迪分析,“環衛行業的壁壘將越筑越高,且主要壁壘將是品牌效應、規模效應、核心技術實力及產業鏈運營能力等幾大方面,行業從分散走向集中是大勢所趨。”
隨著城市服務市場逐步開放,新的市場機會會同步到來。在這種背景下,到底是深耕垃圾分類、固廢處置等專項還是參與相關城市全鏈條治理?企業面臨著方向選擇。
環境司南認為,環衛行業企業或將面臨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做城市清潔工,第二階段是做環衛一體化承包商,第三階段是成為城鄉環境運營商。
在環衛領域全產業鏈綜合治理的思路下,PPP項目包規模越來越大,作業范圍也越來越廣,“大環衛”理念呼之欲出。比如,成都光大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標了都江堰市濱江新區道路橋梁、環衛、綠化、街燈社會化管護項目、玉禾田中標了淄博市臨淄區城市管理(市政管理養護、園林綠化、環衛服務)市場化特許經營項目……
“‘無廢城市建設要完善垃圾資源化回收體系,建設產業集群,需要全產業鏈參與,環衛企業的最終定位將是‘城鄉環境運營商?!被轁烧f,這就要求運用市場化機制,對城鄉公共空間與公共資源、公共項目實行全流程的“管理+服務+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