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敏

成都美食
截至目前,中國已建成了超過600座城市,城市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而“網紅城市”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利用互聯網來經營城市的一種新思路。其本質是“注意力經濟”——誰吸引到更多的公眾注意力與關注度,誰就能獲得更多的人口、資金、技術、信息等關鍵性發展資源,從而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獲得領先優勢。
從實際效果來看,網紅效應是把雙刃劍,為“網紅城市”帶來了很多正收益,如游客量激增、投資置業量增加、城市關注度與品牌美譽度提升等,與此同時也帶來了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與挑戰。筆者經過實地調研發現,這些問題并不僅僅局限于常提到的文化旅游產業方面。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四個層面。
一是設施層面。網紅效應說到底就是“眼球經濟”,具有明顯的短期化特點,常常導致“網紅城市”客流接待量不穩定,短期內量級大升大降,從而導致公共服務設施與接待設施的配套規模極難把握。若完全不考慮新增人口的需求,則現有服務設施必然超負荷運轉,服務與體驗質量急劇下降,本外地公眾口碑差;若按照峰值進行配套建設則會造成運行不經濟。
二是社區層面。網紅效應帶來的大量人口瞬間涌入,會對原住民社區帶來各種負面沖擊與影響:擠占爭搶規模有限的城市服務設施,由此產生沖突;因雙方文化觀念及生活習俗不同而帶來主客關系矛盾;新增消費人口(包括旅游、置業、投資等人群)帶來餐飲、商品零售、酒店、交通、住房等價格的迅速提升,導致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剛性成本全面上升;外來人群的某些價值觀、道德觀、審美情趣等會直接影響原住民,同時伴隨著人群的流入帶來了過度的商業化,改變了所在地的文化習俗,破壞了當地的文化特色與原真性。
三是生態層面。據筆者實地觀察,網紅效應表現出非常顯著的“集中打卡”現象,蜂擁而入的人群高度集中在十分有限的網紅地段空間內,瞬時流量往往超出了最大生態承載量,對所在地的自然生態環境與人文遺跡產生了肉眼可見的破壞作用,且很多破壞帶有不可逆性。
四是管理層面。現代城市管理是一整套復雜的巨系統,據統計涉及的各類因素超過一千種,包括公共環境、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市場秩序監管等方方面面的內容。網紅效應吸引大量人口進入城市后,其流動性強,不確定性強,管理難度大,對所在地公安、消防、工商、城管、衛生、應急部門等的日常管理工作形成了巨大壓力,“網紅城市”若管理不到位,極易引發市場消費秩序、衛生安全等突出性輿論問題與危機,嚴重影響當地的口碑與城市形象美譽度。
“網紅城市”若管理不到位,極易引發市場消費秩序、衛生安全等突出性輿論問題與危機,嚴重影響當地的口碑與城市形象美譽度。
上述四個方面的問題與挑戰,歸根結底是現代城市的精細化與智能化建設管理問題,其解決方案就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5G等技術,全面推進智慧城市的建設,從軟硬件兩方面實現城市管理的精細化與智能化。通過構建智慧出行、智慧旅居、智慧社區、智慧醫療、智慧商業、智慧應急等細分化應用場景,有針對性地解決服務設施利用效率、主客關系、文化沖突等突出問題。

城市形象短視頻播放量Top10城市
例如,通過智慧旅居系統實時向公眾通報游覽區、住宿區的接待荷載熱度,結合最大準入人數的管控措施來保護自然人文資源,保證公眾體驗質量;通過智慧出行大數據系統及時響應各熱點地區的交通出行需求,化解本外地人群在熱點地段的交通出行矛盾;通過智慧社區系統向外來人群展示本地社會的風土人情、原態文化、風俗禁忌等,塑造主客融洽、熱情好客的和諧氛圍;通過智慧商業系統全面介紹城市的最新特色商業業態,將網紅消費場景由點到線到網絡擴大化,最終使得“網紅城市”具有足夠的智能與韌性,來容納消化外來人口的各類生活消費需求。
智慧城市的建設,能夠使得“網紅城市”在節約資源投入與綠色發展的前提下,同時服務好外來人群與本地居民的美好生活。
眾所周知,“網紅城市”的熱度存續變數大,因此迫切地想由“城市網紅”升級成“城市長紅”,要實現“網紅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除了全力打造智慧城市,還需要做好、做實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煉和抓準城市的特質文化,以此為主線進行連續劇式的系統創作,通過短視頻等互聯網平臺進行持續有序的包裝推廣,講好、講透城市的IP品牌故事,固化城市優質形象,避免僅僅突出不成體系的若干片段或嘩眾取寵的低質庸俗場景。
二是選取易于向高附加值產業導入資源的網紅場景進行重點推廣,以實現網紅效應價值最大化。2018年底發布的短視頻與城市形象研究報告中的數據顯示,在播放量Top100的城市形象片中,有接近四成的拍攝內容是地方飲食,場景類別過于單一且流量產業化變現率不高,應當選取產業化價值更大的城市場景進行重點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