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米

黃河風陵渡的夏日夕陽美景
人們常用深沉、質樸、淳厚、踏實這樣的詞語來形容黃土高原上的城市,但山西運城卻帶著翩然的仙氣與俠氣,顯現出一種獨一無二的浪漫。
一個城市的性格和氣質,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它的地理環境:山西多山,西面的呂梁、東面的太行、南面的中條到了運城卻沒了險峻,只有一唱三嘆的舒緩余音;黃河從北面凌厲而下,走到這里突然拐了個急彎,向東一路平直地流淌而去,恰像是張開雙臂的母親,把運城輕輕地擁在懷里。
山川綿延,大河奔流,這樣得天獨厚的地方,孕育出了薈萃的人文風貌。民間有個說法叫“五千年文明看運城”,從遠古的神話時代起,這里便是主角們登場亮相的地方:女媧煉石補天、黃帝大戰蚩尤、嫘祖教民養蠶、后稷稼穡躬耕,舜、禹也都出生于此。在歷史的開篇里,運城便自帶強烈的光環。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便把都城選定在了這里,并且定名為“安邑”,亦即平安和順之地。這里還是關公故里,一出火車站便可見關公提刀跨馬、戰袍獵獵的形象。
不過,筆者重點要說兩個地方,因其最能體現運城的仙氣與俠氣。
首先是建于元代的永樂宮,是皇帝下旨為供奉“神仙”而建,這位神仙就是出生于運城的呂洞賓。
呂洞賓在歷史上真有其人,大約生活在晚唐,關于他的身世說法很多,作為讀書人的身份較為可靠。這位儒生早年讀書科考,但運氣不佳。天賦異秉的他中年得到點化,最終修成正果,位列仙班。
有趣的是,呂洞賓不像那些板起臉來遠離塵世的神仙,而是放蕩形骸,甚至還因為不拘小節被稱為“酒色財氣呂洞賓”。由于接地氣,民間更有“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俗話。
這位與眾不同的神仙在民間粉絲眾多,尤其在他的出生地運城,更是萬眾信奉,所以才有了敕建的永樂宮,又名“大純陽萬壽宮”,純陽正是呂洞賓的道號。
無論是斗拱飛檐還是螭吻脊獸,永樂宮都具有明清建筑難以比擬的壯氣和雄健,加上年代久遠,原本梁柱上的顏料脫落,顯出木頭的底色,更增添了一分蒼涼和古樸。
每年的元宵節,這里都有一項特殊的活動,成年男性不懼嚴寒地赤裸上身在村里游行,特別強壯的勇士還會背著冰塊。
由于山西自古就是琉璃燒制的重地,所以工匠們運用琉璃也更加別出心裁。這在永樂宮的建筑構件上表現得格外突出。
規格最高的三清殿屋頂上,出人意料地沒有全部覆以琉璃瓦,只是在正中間用綠色的琉璃瓦拼出了三個大小不同的菱形,實在是以少勝多的驚人妙筆。而正脊兩端的螭吻又出人意料地使用了藍色琉璃,比起常見的綠、黃兩色吻獸,更多出一種明朗超凡的氣度。
或許,工匠們也是想要以低調雅致的外觀,來突出它內部的輝煌華彩。
三清殿的內壁上,滿滿地繪制著數不清的神仙,這便是元代藝術最頂尖的代表《朝元圖》。
《朝元圖》堪稱我們本土神仙最隆重最盛大的一次集中亮相,由于使用了品質極高的礦物顏料,石青、石綠、雄黃、赭石、朱砂、云母、蛤粉等等讓這里歷經六百余年仍鮮亮如初。壁上諸神大過真人,隊列齊整施然而行,衣袂飄舉滿壁風動,恍惚間這里便是天界。
三清殿后面便是純陽殿,這里是呂洞賓真正的“主場”,壁畫上細密地布滿了他的生平故事,他一襲白衣出沒在各個場景當中,極為搶眼。
呂洞賓又被奉為全真之祖,所以永樂宮也是全真教的三大祖庭之一。三大殿最北端就是重陽殿,殿內壁畫自然是關于全真教的創教真人王重陽的,大殿中央還張掛有王重陽的弟子全真七子的畫像,一層層看到這里,你會突然感覺傳說中的武林、故事中的江湖在眼前活了過來。
不過,讓武俠的世界更鮮活的,還不是永樂宮的重陽殿,而是運城另一個更浪漫的地方——風陵渡。
風陵渡正在黃河的拐角處,既是陜西、山西、河南三省交接的要津,又是黃河、渭河的交匯處。站在風陵渡,對岸的潼關便凸顯在眼前,黃河湯湯,夕陽如金,這里作為武俠世界的背景,再合適不過。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生。這里成就了武俠世界里最令人掛懷的片斷。
即使沒有看過《神雕俠侶》,甚至沒有看過武俠小說,稍稍品咂一下這短短的兩句話,我想你的心也立刻會柔軟起來,還微微有點酸。不諳世事的少女在風陵渡的木棚酒肆中癡癡地聽著神雕大俠的傳說,不期然恰好遇到了這位武功蓋世又至情至性的俠客,她的一生便深深陷入了這一瞥當中,再也沒能走出來。
然而,寂寥絕望讓美感得到了空前的升華,也讓“風陵渡”成為武俠世界里最凄美感傷的地名。
不過,在現實世界里,風陵渡卻是另一番樣子,它少了一點凄絕,卻多了一分豪邁。
每年的元宵節,這里都有一項特殊的活動,成年男性不懼嚴寒地赤裸上身在村里游行,特別強壯的勇士還會背著冰塊。
這種“勇敢者的游戲”不知始于何時,也不知有什么樣的文化內涵和淵源,當然這些似乎不那么要緊,勇武剽悍、天性樂觀的精神,讓這里生機勃勃。
或許并不奇怪,風陵渡是傳說中伏羲創八卦之處和女媧的葬處。這里生生不息的人們,或許一開始,便帶著一股得自天然的“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