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博物館展示的商業街船棺葬出土漆床 ( 蔣光耘 / 攝 )
傳說中,古蜀國開明王朝首任國王鱉靈從楚地溯游而上,帶來了船棺這種葬俗,蜀人紛紛效仿,然后影響至長江中下游地區,甚至擴散到海外。
近年來的考古發現中,蜀人船棺逐漸現身,這把解碼古蜀文明的鑰匙,終于被找到。
2000年,在成都市商業街一處建筑工地上,發現了成都古蜀國船棺合葬墓遺址,這是繼三星堆之后古蜀國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
2007年,金沙遺址墓葬區內出土了大量船棺,將蜀人船棺的“出生時間”整整提前了500年。
2015年后,成都蒲江縣和青白江區相繼發現春秋至戰國時期的兩處大型船棺墓群,出土了240多座船棺和1300多件珍貴器物。這是成都自本世紀多次發現古蜀船棺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2015年底至2016年上半年,成都考古人員在成都蒲江縣和青白江區先后發現了春秋至戰國時期的兩處大型船棺墓群,新出土的船棺多達240多座,同時還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銅器、玉器、漆木器等文物,這些珍貴的文物為解碼古蜀文明提供了一把鑰匙。
據當時到現場采訪報道的記者講述,位于成都西南面的蒲江縣鶴山鎮飛虎村鹽井溝的考古現場,有60多座古墓排列整齊,與不遠處一條古河道大致并行,墓內船棺大都保存完好,棺長約4米到7米。
這些船棺均以整段楠木制成,棺蓋和棺身形制基本一樣,其制法是各將一根楠木去掉三分之一,將剩余三分之二挖空中心部分,上下兩部分對扣在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船棺。棺身低平、中空,如船艙,一頭鑿出弧度,如船頭。
據考古記載,僅蒲江縣這個成都市屬583平方公里的縣城就已出土船棺墓葬群10次,像這次出土的如此大規模且保存完好的墓葬群在當地尚屬首次。
一百公里之外、位于成都東北面的青白江區大彎鎮雙元村近2萬平方米的考古現場,發現船棺葬180座,遺憾的是大部分已經風化。根據棺內出土文物的數量之多、等級之高來判斷,墓主身份應該非常尊貴。
成都博物館二樓展廳,如今展出了成都商業街出土、長約4米的船棺和一系列船棺遺址出土的各類精美的文物,令人嘆為觀止。
眾多船棺墓葬群的考古發掘,印證了成都建城至少始于2500多年前的開明王朝。
隨著開明王朝“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作為中心城市和對外交往樞紐的地理優勢很快凸顯。蒲江縣發現的兩個船棺墓群中的“成都矛”和“蜻蜓眼玻璃珠”,以及大量農作物種子的出土,進一步印證了開明王朝令人驚嘆的對外交往和制造業、農業水平。
中國古代南方水運發達,有“北人騎馬,南人乘船”之說,以船棺入葬,意為乘一葉小舟抵達彼岸世界,這與北方喪葬文化中的“車馬坑”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三峽和四川、重慶屢有船棺出土。這里是古代巴國的疆域,船棺也一度被認為是巴人獨有的安葬方式。成都商業街船棺的出土,說明蜀人也曾經使用船棺下葬。
有意思的是,用麻繩纏繞的青銅缶,揭開蓋子后,里面還存有大量的液體。由于時間太過久遠,這些液體是否是最古老的川酒,還有待進一步的科學研究。
在成都商業街船棺出土的同時,金沙遺址墓葬區也發現了船棺,這證明了早在西周中期成都地區就使用了船棺葬。這一重要發現將蜀人使用船棺作為葬具的時間提前了500年。由于年代久遠,金沙遺址墓葬區內并沒有遺留下船棺的實物,但通過船形的木質遺跡,專家們依然可以斷定,船棺在當時是普遍使用的喪葬器具。
該墓葬區一共發現了700多個墓葬,這些都是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的墓葬,是當時一個比較大型的墓地。然而,根據土層和灰坑判斷,這個墓地并非一開始就存在,而是由早期居住區廢棄后演變而成。
在發掘過程中,專家發現該區域既有單獨的房屋遺存,又有建筑群,建筑群的分布形成一個罕見的“同”字,形成一個圍合,規模龐大,也許這種建筑就是現在四合院的雛形。
金沙船棺與成都商業街船棺和蒲江、青白江船棺有較大差異。商業街船棺主要是蜀國國王和一些王公貴族的墓葬,不但船棺所用材料非常巨大和珍貴,而且隨葬品的等級很高、非常豐富。在金沙遺址出土的船棺有可能只是一般蜀人的葬具。由此可以推斷出,船棺墓葬并非等級的象征。或許,當時成都平原河流縱橫,大多數人以河為生,在船上生活,船就像家一樣,因而形成使用船棺葬具的習俗。
成都市青白江區雙元村船棺遺址上,發掘出土的青銅器具堪稱一座寶庫。眾多墓地中,154號墓葬是整個墓地葬具保存最完整、也是最大的一座船棺墓葬。墓坑長8.1米,寬1.9米,船棺長6.4米、寬1.1米,用整根楠木制成。
考古人員將這具船棺吊離地面后,底部中間設置的“腰坑”暴露在了眾人面前。由于船棺墓地不像其他墓地那樣寬大,有足夠擺放隨葬品的地方,所以在船棺的下面,特地建造了一個“儲藏室”,用以存放隨葬品。因為在墓主人腰部下方位置,所以得名“腰坑”。
這處腰坑長1米,寬55厘米,四周及頂部為木板或圓木合圍而成,里面藏有6件造型精美的青銅器。
6件青銅器包含青銅缶、鼎、匜、盆以及鬲、甑組合而成的青銅甗。這些成套的青銅器各有用途,鼎煮肉等食物,缶盛酒,甗是炊器,類似現在的蒸鍋,盆和匜是盛水的洗漱用具。
有意思的是,用麻繩纏繞的青銅缶,揭開蓋子后,里面還存有大量的液體。由于時間太過久遠,這些液體是否是最古老的川酒,還有待進一步的科學研究。
在一些出土的青銅器酒具上,還帶著鹿肉,這不禁讓人浮想聯翩。古蜀人必然是懂得享受生活的,是不是那個時候他們就開始在青銅器里燙火鍋了?或許,成都在那個時候就被注入了城市的休閑基因。
從這些青銅器的器形上來看,它們不但有別于古蜀文化,而且明顯帶有秦文化和楚文化因素,還有草原文化因素。在當時來說,墓主人使用的應該都是一些“進口奢侈品”,他們以偏愛這些“奢侈品”來表明自己獨特、尊貴的身份。
船棺考古揭示了古蜀成都的許多秘密,雖仍有許多待解之謎,但經過幾代考古人的努力,“解碼”成都平原的歷史序列,已徐徐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