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璇
盛夏的7月,北京山水美術館“持續反YING:環保可持續 × 藝術跨界展”的展廳中,常能看見親子觀展的場景。
這場展覽于2019年5月25日開幕,展陳來自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的34位藝術家的50余件作品,囊括了視覺藝術、裝置藝術、雕塑、新媒體互動藝術等形式,許多作品都是由藝術家運用廢棄材料駐地創作而成的。
隨著全國范圍內對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加速推進,其已成為人們的日常社交話題。
這場展覽與熱門話題“不期而遇”,但藝術家們的作品卻試圖引發人們對環境議題的“冷思考”——從光污染、水污染到垃圾圍城,現代城市常常以環境為代價進行運轉。
據悉,這場為期三個月的展覽,迄今已吸引一萬余人次觀展。“對于環保議題,與言語上的宣傳相比,我認為藝術帶給人的沖擊力更強。”本次展覽的聯合出品方北京晨生品牌管理顧問合伙企業總經理徐照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藝術家尹秀珍用白色針織布料制成一個個軟墊,組成南極洲的拼圖放置于山水美術館門前,觀眾可以將這些軟墊帶走。軟墊就像南極冰川,被觀眾“瓜分”的過程,模擬了南極冰川的消失,直觀呈現出人類對生態資源的掠奪和對環境的影響。
軟墊就像南極冰川,被觀眾“瓜分”的過程,模擬了南極冰川的消失,直觀呈現出人類對生態資源的掠奪和對環境的影響。
尹秀珍將這個行為裝置事件命名為《南極》:“我們把《南極》擺在這里,就是把問題擺在這里,我希望能有一個持續的影響。”
“持續反YING”中的“反YING”,一方面指藝術家對可持續發展和環境議題的覺察和反映,另一方面也指觀者的反饋與回應,如反思或行動。
在“持續反YING”中,藝術家徐冰帶來了名為《背后的故事》的繪畫裝置。
從正面看,《背后的故事》是兩幅中國古典山水畫。走到裝置背面,觀者則會看到一個開放的燈箱,箱內是廢舊的編織袋、塑料袋、紙張和干枯植物。山水畫的恬靜氤氳,原來是這些廢棄物的光影效果。
廢棄物的雜亂,與山水畫的意境形成強烈反差,讓《背后的故事》成為展覽中震撼力最強的作品之一。
徐照介紹,選擇將環境議題和可持續發展議題作為展覽主題,是為了讓大多數觀展者感覺“更易貼近”。
“生活在城市中,常常看不見生態問題,提起‘環保,有的人會感到遙遠和抽象,我們希望這場展覽給觀者一個沉思的時間和空間,思考我們面對著什么、能做什么。”徐照說。
山水美術館外的廣場上,起伏著幾座由72000個廢棄光盤組成的人造“丘陵”,這是法國藝術家埃莉斯·莫林(Elise Morin)與建筑師克萊門斯·艾利亞德(Clémence Eliard)合作的裝置藝術作品《廢棄的景觀》。
2011年,兩人于巴黎展出了《廢棄的景觀》系列首個作品,引起廣泛關注。
除了驚嘆于作品帶來的視覺美感,人們也會想起光盤作為存儲和傳播介質的時光。同時,也有人聯想到,科技飛速發展的另一面,是電子產品迅速迭代導致的工業垃圾激增。而《廢棄的景觀》,也暗指城市化進程帶來無盡的消耗。
埃莉斯·莫林認為,光盤上致癌的聚氯乙烯塑料保護層因可降解度低,廢棄后將持續對大自然產生威脅,而專業的廢棄光盤回收處理方法在很多地方仍無法推廣。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引起人們對此的重視。

以色列藝術家的作品《黑色田野》
這場展覽中,以廢棄物為素材創作的作品還有很多。
美國藝術家薩繆爾·格林(Samuelle Green)在北京收集了大量廢棄課本,將書頁重新組合,構造出了一個猶如鐘乳石洞的景觀空間。
美國藝術家奧羅拉·羅布森(Aurora Robson)的作品《如水一般》,由她在費城7所學校收集的塑料瓶組成。過去的12年里,她一直致力于攔截塑料垃圾,并將其制作成藝術裝置作品,她希望這樣能夠改變人們對于垃圾的看法。
對于未來生態環境的改善,參與展覽的藝術家們并不全部報以樂觀的態度。
有的藝術家認為這需要各國都正視污染問題,改變以生態破壞為代價的發展模式。
美國的藝術家組合CHIAOZZA則認為,即便藝術家不遺余力地思索材料循環、能量轉換以及其他環保問題,也很難說自身對環境現狀作出了哪些實質性的改善。這可能是每個人類個體都面臨的困惑。
“持續反YING”一樓展廳的一角,放置著兩張躺椅、一張茶幾和一盞立式燈,看上去是一個并不起眼的“休息區”。實際上,這些家具是用廢棄的摩拜單車零件重新加工,由摩拜產品團隊和德國設計工作室 YUUE共同制作的。
“在共享單車堆放成災的時候,這種再利用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徐照說,她希望這些家具不僅是以藝術品的形式出現,而是可以走向量產的未來。
徐照認為,目前很多中國企業都意識到了環保的重要性,有的企業更將環保事業作為發展目標。
“但是,公眾對環保企業為我們城市生活付出的努力還不夠了解,我也希望這個跨界藝術展能成為‘環保實干者的發聲渠道,讓公眾了解他們在做什么。”徐照透露,展覽正準備與一家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合作,推出一場有關垃圾分類的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垃圾分類的流程。
“持續反YING”也吸引了公益教育活動的入駐。展覽主辦方對其只有一個要求:主題一定要和環境議題、可持續發展議題相關。展覽開設了公益教育區,2019年6月已舉辦9場公益教育活動,7月仍將持續。
“山水美術館選擇‘持續反YING這樣一個與環保、可持續發展、藝術與科學跨界密切相關的展覽,表達了我們的期待和立場。”展覽聯合出品方山水美術館館長孫悅介紹,“展覽開幕至今,我們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支持,普通百姓、藝術家、學者、企業家、外交家,都在這場呼吁關懷人類命運的展覽中受到感染和震動。我希望‘持續反YING能夠走向中國的每一個城市,讓中國人在藝術的浸染中收獲關于環保的知識,也收獲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