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成 吳國峰 孫永蓮 徐加健
(建湖縣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省鹽城市 224700)
9%甲維鹽·茚蟲威懸浮劑是上海升聯化工有限公司新研制的復合型殺蟲劑,對水稻稻縱卷葉螟具有較好的防效。為了解該產品在江蘇省建湖縣對稻縱卷葉螟的實際防治效果和對水稻生長的安全性,筆者于2018 年進行了9%甲維鹽·茚蟲威懸浮劑對稻縱卷葉螟的田間防效試驗。現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以期為該產品的推廣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試驗設在建湖縣近湖街道裕豐村高西組試驗田內進行,該田塊為稻縱卷葉螟常發、重發區,試驗田水肥及栽培條件一致,試驗田四周均種植水稻。試驗田前茬作物為小麥,土壤為粘壤土,pH為7.1,土壤有機質含量為2.3%,土壤肥力較好。水稻移栽前大田進行常規機械和人工精整。
供試水稻品種為常規粳稻“南粳9108”,于6月1 日播種育秧,6月20日移栽,移栽密度為23.3 cm×12.5 cm。選在水稻孕穗初期,稻縱卷葉螟處于卵孵末期至幼蟲1~2 齡期施藥,施藥時田間保持5 cm 左右的水層,田內稻縱卷葉螟發生為3~4 級。
試驗藥劑為9%甲維鹽·茚蟲威懸浮劑(上海升聯化工有限公司),對照藥劑為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河北威遠生化農藥有限公司)、150 g/L 茚蟲威乳油(美國杜邦公司)。
試驗設6 個處理,每處理重復4 次, 隨機區組排列,每小區面積20 m2,試驗區四周設保護行,具體試驗實施方案見表1。

表1 試驗處理設計
于2018年8月21日采用背負式手動噴霧器,采取常規噴藥方式在水稻孕穗期、稻縱卷葉螟卵孵末期至幼蟲1~2 齡期,每667 m2兌水45 kg 葉面噴霧1 次,施藥時要求田間保持5 cm 左右的水層,將藥液噴至葉片正反面,噴霧重點部位為水稻中上部。整個試驗期間各處理均未進行其它病蟲害的防治。
1.3.1 氣象資料
施藥當日(8 月21 日)多云,東風1~2 級,最高溫度32 ℃,最低溫度24 ℃,相對濕度70%~95%。8 月25 日小雨,降雨量7.8 mm,平均溫度30 ℃。8 月30 日雷陣雨,降雨量14.6 mm,平均溫度30℃。整個試驗期間未出現直接影響試驗結果的惡劣天氣。
1.3.2 調查時間和次數
施藥后14 d(9 月3 日),在空白對照區受害癥狀明顯、當代危害基本定型后進行稻縱卷葉螟為害定案調查1 次。采用5 點取樣法,每小區調查25 叢水稻,統計總葉片數、卷葉數,計算卷葉率、相對防效,同時調查卷葉內殘蟲量。
計算公式:卷葉率(%)=(調查卷葉數÷調查總葉數)×100;保葉效果(%)=[(對照區藥后卷葉率- 處理區藥后卷葉率)÷對照區藥后卷葉率]×100;殺蟲效果(%)=[(對照區藥后卷葉殘蟲量-處理區藥后卷葉殘蟲量)÷對照區藥后卷葉殘蟲量]×100。
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DMRT)法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據觀察,施藥后各藥劑均對水稻生長安全,各藥劑處理區的水稻均無生長受阻、失綠、畸形等癥狀出現,同時也未發現有刺激水稻生長的情況。
由表 2 可知,藥后14 d,處理(1)、(2)、(3)的卷葉率分別為2.08%、1.40%、0.45%,保葉效果分別為81.91%、87.76%、96.03%,殺蟲效果分別為83.19%、92.04%、96.30%;對照藥劑處理(4)、處理(5)的卷葉率分別為0.50%、0.47%,保葉效果分別為95.68%、95.85%,殺蟲效果分別為96.03%、96.05%。可見,處理(3)的保葉效果和殺蟲效果為各處理最佳,與兩對照藥劑處理的保葉效果和殺蟲效果相當,3個處理間的防效差異不顯著,但均極顯著優于處理(1)和處理(2)的保葉效果和殺蟲效果。

表2 9%甲維鹽·茚蟲威懸浮劑防治水稻稻縱卷葉螟試驗結果分析(藥后14 d)
試驗結果表明,9%甲維鹽·茚蟲威懸浮劑在本試驗劑量范圍內對水稻生長安全,在稻縱卷葉螟卵孵盛期至幼蟲1~2 齡期前,每667 m2施用9%甲維鹽·茚蟲威懸浮劑20 g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較好。
建議在水稻生產上,根據稻縱卷葉螟蟲情,每667 m2施用9%甲維鹽·茚蟲威懸浮劑15~20 g(有效成分為20.25~27 g/hm2)兌水40~50 kg 進行常規噴霧防治,重點噴霧部位是水稻中上部葉片。值得注意的是,噴霧時要均勻周到,確保水量,以保證施藥質量,且施藥時田間要保持5 cm 左右的水層,以利于藥效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