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培蕾 楊世強 白樂樂 李 卓 李德信
西安理工大學機械與精密儀器工程學院,西安,710048
滾刀磨損是盾構機施工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滾刀磨損量的計算基本是基于工程或試驗現場的施工參數[1],如貫入度、刀間距、掘進機掘進速度以及滾刀破巖單位體積耗能等。滾刀磨損是滾刀在重載作用下的持續(xù)損傷過程,工程中刀圈磨損形式隨時間、工況和地質的變化而變化,往往是多種磨損形式并存,磨損形式主要為磨料磨損和疲勞磨損[2],但通常是一種磨損形式起主導作用。大量研究表明,盤形滾刀刀圈磨損的主要機理為磨料磨損,該磨損分為塑性變形和脆性斷裂兩種磨損去除機制[3]。
磨損是涉及材料、幾何尺寸以及接觸等非線性的復雜動態(tài)過程。不同的工程、施工方法和地質環(huán)境都會使隧道有所差異,致使刀具磨損情況不同。趙戰(zhàn)欣[4]通過分析秦嶺隧道施工數據,定性地研究了掘進距離、刀具位置和地質參數對刀具磨損的影響,得出滾刀磨損量與掘進距離線性相關,刀具位置對滾刀磨損有較大影響,且刀圈磨損速度與地質因素有較大關系的結論。巖石材料一般具有各向異性和非均質等性質,圍巖磨蝕性通常通過試驗或經驗得出[5]。
本文為了準確計算盤形滾刀磨損量,首先求解破巖弧長和基于CSM(Colorado school of mines)模型的破巖力,對磨損機理進行分析;然后建立了基于塑性與脆性斷裂去除機制的磨損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對磨損占比進行優(yōu)化;最后通過有限元分析軟件計算了磨損量,并與理論結果進行了對比。
滾刀刀圈的磨損是在與巖石的接觸摩擦過程中產生的,刀圈各點接觸時間越長,接觸距離越長,磨損量就越大,因此,滾刀的破巖軌跡直接影響著滾刀的磨損量。
滾刀刀圈正面上各點距離滾刀中心距離相等,接觸區(qū)的運動軌跡也相同,因此,對滾刀破巖軌跡進行分析[6],如圖1所示。

圖1 滾刀破巖運動Fig.1 Rotary rock breaking motion
假設滾刀半徑為R,貫入度為h,安裝半徑為Ri,取刀圈正面上點P為研究對象,其轉動角為φ,點P轉到與破巖最深點夾角為θ時,它與巖石接觸點的距離為y,在X、Y、Z軸上的位移分別為
(1)
因此,滾刀正面上一點在滾刀轉動一圈后所走過的弧長s為
(2)
將式(1)代入式(2)得到滾刀正面所走過的弧長
(3)
對于滾刀側面上任意一點P,設該點到滾刀中心的距離為RP,刀圈側面上的點只有滿足R-RP (4) 巖石與刀圈接觸時,巖石表面上的凸起和硬質顆粒不斷碾壓或劃傷刀圈,導致刀圈表面材料被去除,從而產生磨損,滾刀磨損與刀圈表面的受力狀況相關。 滾刀在破巖過程中受到的外力主要是巖石對刀刃的作用力,可以分解為垂直于巖石開挖面的法向力、平行于巖面的切向力以及平行于刀軸的側向力,而滾刀側向力一般可略去不計。在盤形滾刀破巖切削力計算模型中,CSM模型[7]是最著名、應用最廣的模型,其表達式為 (5) 式中,Ft為滾刀正面所受合力,kN;P(0)為破碎區(qū)壓力;T為滾刀刀刃寬度;α為刀尖壓力分布系數,它隨刀尖寬度增大而減小,一般α取-0.2~0.2;q為量綱一系數,一般取2.12;S為刀間距;σc為巖石單軸抗壓強度,MPa;σt為巖石抗拉強度,MPa。 滾刀力學分布如圖2所示,Fv和Fr分別為垂直力和滾動力,表達式為 圖2 滾刀刀圈壓力分布Fig.2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the hob cutter ring 在垂直力和滾動力作用下,刀圈對巖石產生擠壓、剪切、拉裂等作用。起初,巖石會產生小破碎體,破碎體在刀刃下被壓碎,然后被壓實成密實核,隨后,密實核將滾刀壓力施加到圍巖,圍巖產生徑向裂紋,其中有一條或多條延伸到刀刃兩側,到達自由面或相鄰裂紋交匯后形成巖石碎片。 通過分析巖石的破碎形式,基于摩爾-庫侖定律建立刀圈側面的接觸應力模型[8],得到巖石接觸面的正應力 (6) 式中,pn為滾刀側面上某點的接觸應力;c為巖石內聚力;φb為巖石內摩擦角;θh為滾刀刀刃角;β為巖石與滾刀表面的摩擦角;ψ為巖石破碎角。 為了建立磨損計算模型,必須清楚磨損機理,分析材料在磨損過程中的狀態(tài)。一般有兩種材料去除機制,一種為塑性變形引起的去除機制,另一種為脆性斷裂引起的去除機制,總磨損量由這兩部分組成。塑性變形去除機制主要有犁溝和微觀切削兩種材料去除過程[3]。當材料硬度和載荷較大時,磨粒磨損主要表現為脆性斷裂。 基于微量切削假說,ERNEST[9]建立了圓錐體的滑動犁溝磨料磨損模型,如圖3所示。假定單顆磨料形狀為圓錐體,錐底半徑為r,半角為θg,法向載荷為Pg,磨料壓入深度為hg,滑動距離為L,受壓屈服極限為σs,則磨料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面積A=πr2。假設每個顆粒完全被壓入磨損面,法向載荷僅作用于磨料前進方向的半個錐面,接觸面上有n個磨料,其受到的法向載荷為 圖3 簡化磨料磨損模型Fig.3 Simplified abrasive wear model 犁去的體積即磨損體積,則滑動單位距離的磨損體積為 考慮到凸體相互作用產生磨料的概率為K,則單位滑動距離的磨損體積Q′0=KQ0,滑動距離為L時,塑性去除機制下的線磨損體積為 式中,Ks為磨料磨損系數。 σs通常用刀圈硬度H表示,因此得到塑性去除機制下滑動單位距離的線磨損率 (7) 基于斷裂力學,MOORE等[10]推導出了脆性斷裂機制下滑動單位距離的線磨損率公式: (8) 式中,K1為磨料形狀和分布系數,一般取2;p為被磨材料所受應力,MPa;d為磨料直徑,mm;Kc為斷裂韌性,MPa·m1/2。 滾刀刀圈的單圈磨料總磨損量由塑性變形與脆性斷裂形成,結合正側面磨損量,建立磨損模型 (9)1.2 滾刀受力分析

1.3 磨料磨損機理

2 滾刀單圈磨損計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