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康
(南寧高速公路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021)
南寧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是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中心,是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與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是與東盟各國交往的重要門戶,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崇左市扶綏縣位于廣西西南部,距南寧市和崇左市分別為38 km和67 km,是兩座中心城市“半小時經濟圈”的組成部分,是名副其實的城際縣,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陸路大通道的中間站。
擬建南寧新江經吳圩至崇左扶綏公路位于南寧市邕寧區、良慶區、江南區及崇左市扶綏縣境內。該項目是南寧市“一環六射四橫七縱四聯絡線”一般干線公路網及崇左市“三環八射”一般干線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南寧市南部地區、崇左市東北部區域與南寧吳圩國際機場連接的重要通道,同時也是明陽工業區、規劃吳圩空港經濟區重要的進出通道[1]。該項目的建設將使南寧市南部地區、崇左市東北部區域與南寧吳圩國際機場的交通聯系大為便捷。圖1為項目區域位置。

圖1 項目區域位置
通過分析項目影響區的經濟、交通發展現狀以及發展趨勢,以歷年交通調查數據等資料為基礎,研究區域社會經濟與交通運輸之間的相關關系,同時考慮項目影響區域內的客、貨流量流向特點以及區域公路網發展規劃,采用“四階段法”分析該項目未來各特征年交通量。預測結果見表1。

表1 特征年交通量預測結果 pcu/d
根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14)[2]的規定:4車道一級公路適應的年平均日交通量為15 000~30 000 puc/d,滿足該項目全線平均交通量需求。因此,該項目推薦采用雙向4車道一級公路技術等級。
該項目在區域路網中將發揮干線公路功能,按規定以二級服務水平作為其通行能力的設計依據。
根據交通量預測結果,利用通行能力驗算公式,計算2035年各路段對應的飽和度(V/C),并與設計速度為80 km/h的服務水平分級相對照,確定該項目各路段2035年的服務水平(見表2)。

表2 交通流量與服務水平對照表(2035年)
由上述分析可知,該項目按雙向4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80 km/h,總體上滿足二級服務水平的設計要求,能夠適應該地區較長時期經濟和交通運輸發展的需要。
根據交通量預測及通行能力分析,綜合考慮擬建項目在路網中的功能、布局以及沿線經濟發展的需要等因素,推薦該項目按一級公路標準建設。推薦方案主要技術標準見表3。

表3 主要技術指標
該項目起點位于南寧市邕寧區新江鎮,經那馬鎮、南寧吳圩國際機場、明陽工業區、吳圩空港經濟區,終點位于崇左市扶綏縣。
該項目起點位于南寧市邕寧區新江鎮,原工可起點位于蒲廟經新江至百濟公路(規劃)與南寧市中和至新江二級公路(規劃)的交叉點。由于該項目實施滯后,中和至新江二級公路已設計至蒲廟經新江至百濟公路(縣道X021線)處。為實現與中和至新江二級公路的銜接,該項目起點位置調整為現狀縣道X021處。該項目起點位置符合該地區公路網規劃。圖2為項目起點方案圖。

圖2 項目起點方案圖
扶綏縣是南寧新江經吳圩至崇左扶綏公路的終點控制點。項目終點方案的選擇必須結合扶綏縣的城市規劃、項目的交通功能特點及通道布局的總體走向綜合考慮確定。
該項目終點位于崇左市扶綏縣,與扶綏縣福園路順接,進而連接扶綏縣區域內路網。圖3為項目終點方案圖。

圖3 項目終點方案圖
該項目線位布設的控制因素是地形、地質、水文條件以及沿線城市規劃等[3],路線方案比選的要素是工程技術可行、投資經濟合理等。
(1)地形因素
項目東段主要為侵蝕-堆積地貌,多為河漫灘及河流沖積第一、二級階地等,較為開闊平坦。路線中間地勢相對較高,以構造-剝蝕的丘陵地貌為主。丘頂多呈饅頭狀,連綿起伏。項目西段屬南寧丘陵盆地,路線所經特定區域可大致分為中低山丘陵和喀斯特孤峰平原兩種地貌類型。
(2)地質因素
斷裂褶皺、崩塌巖堆、陡崖、巖溶、滑坡等不良地質地段較多,在線形設計中,應充分考慮沿線的地質條件,對大中型不良地質地段一般采取避繞措施。
(3)水文因素
沿線河流主要有步馬江、八尺江,擬建項目與河流有交叉的均以橋梁形式跨越,盡可能減少對現有水利設施的干擾。
(4)沿線城市規劃
與沿線城鎮規劃的有效銜接,特別是與沿線主要控制點(新江鎮、那馬鎮、明陽工業園、吳圩空港經濟區、扶綏縣)的銜接與配合,將帶動沿線城鎮的經濟發展。這是該項目應當重視的因素。
根據上述受控因素,該項目擬定了K、A、B、C、D共5條路線方案,并對其進行比選。
3.3.1 K路線方案(推薦方案)
路線起點處與南寧市中和至新江二級公路(規劃)順接,與蒲廟經新江至百濟公路(縣道X021線)相交叉。路線向西在新江鎮南側通過,跨越步馬江后至那侯,先后與南欽高鐵、南北高速公路交叉后至那馬鎮,與南寧至北海二級公路(國道G325線)相交,之后利用規劃那馬至吳圩一級公路走廊,跨越八尺江,經大王灘水庫北側與規劃南寧至大王灘一級公路(規劃,縣道X002線)相交叉。路線向西跨越南防鐵路至明陽工業區、吳圩空港經濟區,利用已建成的明陽一級路穿規劃區而過,然后經康寧水庫,利用崇左市扶綏至吳圩一級公路走廊經七坡林場至扶綏縣空港經濟區。項目終點與扶綏縣福園路順接。路線起點樁號K0+000,終點樁號K70+201,路線全長70.201 km。
主要控制點:新江鎮、那馬鎮、大王灘水庫、南寧吳圩國際機場、明陽工業區、吳圩空港經濟區、扶綏縣空港經濟區。
工程規模:路線全長70.201 km,橋梁(含分離立交)總長3 445 m,隧道總長180 m,全線橋隧比為5.16%,估算總金額274 907.162 9萬元,平均每公里造價3 916.0萬元。
與鐵路交叉關系:下穿南欽高鐵、南友高鐵(規劃中),上跨南防鐵路。
與公路交叉關系:相交叉的主要公路為南北高速、南友高速,并與G325、G322等公路相交叉。
3.3.2 A路線方案
該項目推薦方案(K方案)在那馬鎮規劃區南側邊緣通過,對那馬鎮的規劃沒有影響。但是,由于此方案南欽高鐵和南北高速間距離較小,該項目在K11+665處利用南欽高鐵已建橋梁下穿南欽高鐵后,在K12+135處只能下穿南北高速。南北高速已通車運營多年,擬建項目的建設必然會影響其運營,雖然考慮了以頂推法施工,但為盡量減小項目建設對南北高速運營的影響,在那馬鎮路段研究了上跨南北高速的A方案。圖4為K方案及A方案路線方案圖。

圖4 K方案及A方案路線方案圖
A方案同樣利用南欽高鐵已建橋梁下穿南欽高鐵后,拉升縱斷上跨南北高速,在那馬鎮利用城區規劃道路穿越那馬鎮。A方案對那馬鎮的規劃有一定影響。
A方案起點樁號AK5+058.264,終點樁號AK18+344.525,全長 13.286 km。
與公路交叉關系:路線上跨南北高速,平交南北二級路及其他地方道路。
與鐵路交叉關系:下穿南欽高鐵。
跨越主要河流:沿線跨越八尺江及其他季節性小河流。
3.3.3 B路線方案
B方案在尖領附近與推薦方案(K方案)分離,路線沿現狀南防鐵路北側前行,于平園附近正交上跨南防鐵路,后沿明陽規劃區中規劃路前行,于祿村北側上跨南友高速,穿規劃區至七坡分廠附近,之后路線順山勢至康寧與推薦線(K方案)順接。圖5為K方案及B方案路線方案圖。
B方案起點樁號BK21+558.264,終點樁號BK40+517.055,全長 18.959 km。

圖5 K方案及B方案路線方案圖
與公路交叉關系:路線上跨南寧機場高速,平交明陽一級路、規劃五象大道、G322。
與鐵路交叉關系:上跨南防鐵路。
跨越主要河流:主要為季節性小河流。
3.3.4 C、D路線方案
C方案路線起于王村附近,與推薦方案(K方案)順接,上跨那帶河后往西利用空港大道進入縣城,接扶綏縣建設大道。C方案主要考慮盡可能減少路線長度以降低造價。圖6為K方案及C、D方案路線方案圖。

圖6 K方案及C、D方案路線方案圖
C方案起點樁號CK54+950.974,終點樁號CK63+199.319,全長 8.248 km。
D方案路線起于王村附近,與K線方案順接,繞開扶綏縣規劃區,經縣城西側的林旺畜牧場往南,于保倫林場再次折向西行,經縣城規劃區南側的三寶嶺、百合水庫、屯麥,于大塘附近與福園路順接。D方案主要考慮盡可能繞避扶綏縣城規劃區。
D方案起點樁號DK54+950.974,終點樁號DK70+266.734,全長 15.316 km。
C、D方案所經行政區劃為崇左扶綏縣,主要交叉公路為等級較低公路或市政道路,無鐵路交叉,跨越的河流亦主要為較小河流。
3.3.5 路線方案比選
根據擬建項目地形、地質條件特點,通過對各方案進行研究、比選,確定推薦路線方案。在方案比選中主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4,5]:
(1)路線總體方向在公路網中順捷程度及路網布局的合理性;
(2)對沿線區域社會經濟的影響;
(3)適應交通主流向需求;
(4)路線方案的技術指標與工程造價相結合;
(5)地形、地質條件對路線方案的影響;
(6)路線方案實施條件的難易程度。
各區段方案比選見表4。
經比選,K 方案相比 A、B、C、D 四個方案,路線順直,里程較短,工程造價低,對沿線城鎮地方規劃影響小,對地方經濟帶動較好。同時,K方案可充分利用現有的明陽一級路,可進一步節省工程造價。
綜合考慮路網布局、路線方案對地方規劃影響,并考慮工程規模及造價等方面因素,推薦采用K方案。

表4 路線方案比選表

續表4
本文對南寧新江經吳圩至崇左扶綏公路工可路線方案的選定進行了分析,指出道路工可路線方案的選定必須要有大局觀和全局意識,要對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才能得到最優的路線方案。
該項目的建設,對完善南寧市及崇左市區域公路網布局,提升區域公路網的整體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促進資源共享,實現區域城鎮體系發展,促進區域交通聯系,實現經濟產業快速發展,銜接沿線旅游景點,促進旅游產業發展有重要的政治、經濟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