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軍
(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00)
某工程位于大通北川工業園區,道路南起緯二十五路,北至清平路,全長12 114.765 m,紅線寬度40 m,為城市主干路,設計車速40 km/h。根據規劃,經一路路幅組成為兩幅路形式。[1-2]
經一路為南北向道路,道路沿線地勢平坦,地層結構單一,適宜進行道路建設。規劃道路西側40 m外有現狀寧大鐵路與道路平行,道路東側為園區規劃用地,道路沿線與現狀清平路和省道S102相交,清平路為平交道路,省道S102為立交道路,道路沿線部分規劃道路正在同步設計。道路K6+620處有一330 kV高壓鐵塔位于道路中線上,K7+416.757處與現狀省道S102立體交叉,S102預留3-40 m橋梁一座,橋梁中跨有現狀寧大鐵路與之立體交叉。
橫斷面設計以規劃為依據,結合道路的實際確定橫斷面設計方案。由于經一路規劃為主干路,它主要起到集疏,為規劃區與外部聯系的機動車提供通道的功能。
方案一:道路橫斷面采用兩幅路形式。橫斷面車行道橫坡為1.5%,坡向向外,人行道橫坡2.0%,坡向向內,見圖1所示。

圖1 推薦方案橫斷面圖(單位:m)
2.5 m(人行道)+15.0 m(車行道)+5.0 m(中央分隔帶)+15.0 m(車行道)+2.5 m(人行道)=40.0 m。
方案二:道路橫斷面采用三幅路形式。機動車道橫坡為1.5%,坡向向外,非機動車道橫坡為1.5%,坡向向內,人行道橫坡2.0%,坡向向內,見圖2所示。

圖2 比選方案橫斷面圖(單位:m)
2.5 m(人行道)+3.5 m(非機動車道)+2.5 m(路側分隔帶)+23.0 m(車行道)+2.5 m(路側分隔帶)+3.5 m(非機動車道)+2.5 m(人行道)=40.0 m。
斷面比選:方案一規劃斷面,在非機動車較少的情況下,路邊可以設置臨時停車;非機動車較多的情況下可以用護欄的形式將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分開,保證非機動車的安全性,總體來說,車行道的利用價值高。方案二比選斷面,單獨設置非機動車道,在工業園區內行人和非機動車較少的情況下道路的整個利用價值較低。考慮到該工程位于工業園區內,行人和非機動車較少,而機動車較多,故推薦采用方案一作為該工程的推薦斷面。
3.2.1 平面技術指標
道路平面線形主要依據規劃進行定線,平面線位與寧大鐵路平行,局部不滿足《鐵路安全管理條例》規定的最小距離,已征得當地鐵路主管部門的同意。
道路紅線寬40 m,道路南起規劃緯二十五路,北至現狀清平路,道路全長12 114.765 m,根據規劃全線設置轉點6處,最小圓曲線半徑500 m,最小圓曲線長度75.741 m,各項設計指標滿足設計規范要求。
3.2.2 K6+620處現狀330KV高壓鐵塔
據規劃路線,因K6+620處現狀有330 kV高壓鐵塔位于道路中心線上,無法遷移。因此,采用拓寬道路紅線和局部改線兩個方案比選確定路線方案。
方案一:保持道路線形不變,局部調整道路紅線寬度。高壓鐵塔塔基寬度大于中央分隔帶寬度,為了保證道路行車安全,設計采用道路紅線和中央分隔帶局部拓寬,車行道和人行道寬度不變的方案。將K6+315~K6+930中分帶漸變拓寬,保證高壓鐵塔位于中分帶內,中分帶在高壓鐵塔處寬度為9.0 m。
方案二:道路紅線寬度不變,局部調整道路線形。將道路線形向遠離鐵路一側偏移25 m,整個道路避開高壓鐵塔。
方案比選:方案一將高壓鐵塔放置在中央分隔帶內,道路線形未發生變化,只是局部加寬紅線,地塊浪費較小,對整個投資影響較小;方案二改變道路線形,地塊浪費較大,道路長度增加,工程投資增加,更不利于園區的總體規劃。根據兩方案的比選,推薦方案一為高壓鐵塔處線形方案。
3.2.3 K7+416.757與省道S102交叉方案
擬建道路K7+416.757處與現狀省道S102立體交叉,省道S102在經一路交叉處預留為橋梁,凈空大于6.5 m,凈跨40 m。經一路位于橋梁邊跨,除去橋臺承臺及錐坡和橋墩所占位置,凈跨28 m,滿足不了經一路標準橫斷面寬度40 m要求。因此,設計采用以下兩個方案比選確定合理的交叉方案。
方案一:取消道路中央分隔帶,將15 m車行道寬度壓縮至13 m,原有小車道由3.5 m變為3.25 m,大車道由3.75 m變為3.5 m,非機動車道由3.75 m變為2.5 m;西側人行道放置于橋梁中跨,保證兩側人行道都為2.5 m。保證道路對省道S102無影響,見圖3所示。

圖3 壓縮車行道方案圖(單位:橋梁cm,道路m)
方案二:交叉處取消道路中央分隔帶,將道路中線向左偏移4.5 m,車行道和人行道寬度保持不變,但需破壞省道S102橋臺錐坡,見圖4所示。

圖4 未壓縮車行道方案圖(單位:橋梁cm,道路m)
方案比選:兩個方案都在交叉處取消中央分隔帶,道路車道數一致,人行道寬度一致。方案一壓縮了車行道寬度,但每個車道寬度都滿足規范要求,且不影響道路的正常通行,西側人行道放置于橋梁中跨,也不影響行人的正常通行;方案二對車行道和人行道未做調整,但會破壞省道S102的橋臺錐坡,對省道S102造成安全隱患,消除安全隱患需做大量的工作,時間及經濟上都不劃算,因此該設計推薦選用方案一為道路K7+416.757與省道S102交叉方案。
根據規劃路口控制標高、結合已建成現狀道路標高進行設計。
主要控制因素有現狀清平路和省道S102,清平路為平交路口,設計時采用清平路現狀標高,省道S102與經一路立體交叉,凈空大于6.5 m,其余控制點采用規劃豎向標高。
工業園區道路路線設計,需根據道路的現狀,結合園區規劃,詳細掌握道路路線的制約條件,按照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范,選用合理的設計參數進行設計,才能保證經濟、可行的道路整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