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杰 陳偉 王仕玉


摘要:為了掌握云南野生獼猴桃的果實形態特征和營養價值,為獼猴桃資源的保存、評價和開發利用提供理論依據,進而為獼猴桃的栽培和品種選育提供參考。觀測了中華獼猴桃、美味獼猴桃、黃毛獼猴桃、綿毛獼猴桃、毛花獼猴桃5種野生獼猴桃果實種子的形態,對前4種野生獼猴桃果實進行營養成分分析。結果表明,中華獼猴桃、美味獼猴桃果實大,被毛少,果形好,外觀佳,種子大而飽滿;黃毛獼猴桃果實表面光滑,果形較長;綿毛獼猴桃和毛花獼猴桃果實小,表面被有濃密的絨毛;美味獼猴桃的可溶性固形物、總糖、總酸含量最高,分別為14.88%、7.97%、3.58%;黃毛獼猴桃的糖酸比最大,為2.73;綿毛獼猴桃的維C含量最高,為426.70 mg/100 g;綜合營養品質評價結果為美味獼猴桃>綿毛獼猴桃>黃毛獼猴桃>中華獼猴桃。
關鍵詞:獼猴桃;果實種子形態;營養成分;綜合營養品質評價
中圖分類號:S663.402.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9)12-0193-04
獼猴桃是獼猴桃科(Actinidiaceae)獼猴桃屬一種雌雄異株多年生漿果類落葉藤本果樹,是20世紀人工馴化栽培最成功的野生果樹之一[1]。全世界獼猴桃屬植物共有66個種,除尼泊爾獼猴桃(Actinidia strigosa Hook.& Thoms.)、越南沙巴獼猴桃(A.petelotii Diels)、日本山梨獼猴桃(A.rufa Planch ex Miq.)及白背葉獼猴桃(A.hypoleuca Nakai)4種外,其他62個種均分布在我國,絕大部分為我國所特有,證明我國是獼猴桃屬植物資源原生中心[2-3]。獼猴桃屬植物存在豐富的遺傳多樣性,在形態性狀、營養成分、性別和染色體倍性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變異[3]。因此,我國對獼猴桃野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獼猴桃果實含有較高的維生素C、多糖和多種氨基酸、礦質元素等營養成分,具有較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4-7],是近些年來世界各地競相發展的重要水果資源。鑒于獼猴桃的重要價值,人們對其果實品質進行了大量分析,主要側重于研究不同因子,如采收時期[8]、氮磷鉀配比[9]、結果部位[10]、施肥措施[11]、產地[12]等對果實品質的影響。關于獼猴桃種間的比較,李潔維等對獼猴桃屬35個種類的獼猴桃果實的營養成分進行了測定和研究[13]。張嵐芝等對葛棗獼猴桃(A.polygama)、狗棗獼猴桃(A.kolomikta)、軟棗獼猴桃(A.arguta)3種長白山野生獼猴桃營養及功能成分進行了分析比較[14]。
云南野生獼猴桃屬資源豐富,共有31個種、23個變種及2個變型,種類之多,居全國之首[15]。為了了解云南地區野生獼猴桃果實種子的形態和營養品質,本研究觀測了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園藝作物研究所果樹資源研究室保存于云南省國家野生果樹及砧木種質資源圃的中華獼猴桃(A.chinensis)、美味獼猴桃(A. deliciosa)、黃毛獼猴桃(A.fulvicoma)、綿毛獼猴桃(A. fulvicoma var. Lanata)、毛花獼猴桃(A.eriantha)等5種野生獼猴桃的果實、種子形態特征,對前4種野生獼猴桃果實進行營養成分分析,并采用品質綜合指數評價法對其營養品質進行綜合評價,旨在為云南野生獼猴桃資源的保存、評價和開發利用提供理論依據,進而為獼猴桃的栽培和品種選育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選用的試驗材料均采自云南省國家野生果樹及砧木種質資源圃。2016年9—10月,陸續采集各種獼猴桃的成熟果實進行觀測和分析。
1.2 方法
1.2.1 果實種子形態觀測 參照《獼猴桃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16]觀察和測定果實的單果質量、果實形狀、果實縱徑、果實橫徑、果實側徑、萼片宿存、果皮顏色、果點狀況、果肩形狀、果頂形狀、果喙形狀、果實被毛情況、果肉顏色、果心情況、果心橫截面形狀、種子形狀、種子顏色、千粒質量。每種獼猴桃果觀測數量為20個。計算果形指數:
果形指數=果實縱徑/果實橫徑。
1.2.2 營養成分分析 經過后熟,當果實的硬度達到1.0~1.5 kg/cm2時,每種獼猴桃隨機選取不少于1 kg發育正常的果實為測試樣品,交由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昆明)測定可溶性固形物、維生素C、總糖、總酸含量,計算糖酸比:
糖酸比=果實總糖含量/果實總酸含量。
1.2.3 營養品質綜合評價 按照品質綜合指數評價法[17-19],以平均值為基準向兩側等距分為4級,分級間距=(最大值-最小值)/分級數。根據劃分標準得出不同種獼猴桃營養品質指標對應的指數值,各種獼猴桃對應的營養品質評價指數相加即為綜合評價指數,綜合評價指數越高,表明該品種的營養品質越好。
1.3 數據分析
利用Excel 2010統計和整理數據,用SPSS 19.0的Duncans法分析種間數據的差異顯著性。
2 結果與分析
2.1 5種野生獼猴桃的果實種子形態
2.1.1 果實形態 從表1可以看出,中華獼猴桃成熟果實多為短圓形,也有短圓柱形;基部沒有萼片宿存,果肩大多為圓形,個別為方形;果頂多數下凹,少數較平,極少數凸出;果喙凸出,但程度不一,有深有淺;果皮淺綠色或褐色,被有不同稀疏程度的毛,有明顯凸起的褐色果點;果肉綠色或黃綠色;果心白色,中度大小;橫截面橢圓形,少數圓形;種子形狀有近圓形、橢圓形和長橢圓形,顏色咖啡色或淺褐色。美味獼猴桃成熟果實有短圓柱形、梯形和倒卵圓形;基部萼片宿存情況不統一,多數沒有萼片宿存,少數有萼片宿存情況;果肩圓形;果頂大多下凹,少數或平或凸出;果喙深鈍凸;果皮褐色或深褐色,被有較稀疏的硬毛,有明顯凸起的褐色果點;果肉黃綠色;果心大,白或黃白色,橫截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種子近圓形或橢圓形,褐色。黃毛獼猴桃成熟果實有長圓柱形和長橢圓形;基部有萼片宿存;果肩圓形,果頂平或凸出,果喙淺尖凸;果皮綠色或淺綠色,表面光滑,有明顯較小且平的褐色果點;果肉綠色;果心中度大小,白綠色,橫截面圓形或橢圓形;種子橢圓形,深褐色。綿毛獼猴桃為黃毛獼猴桃的變種,成熟果實有短圓形和長圓柱形;基部有萼片宿存;果肩圓形,果頂下凹或平,果喙深鈍凸;果表被有濃密的長絨毛,使果皮顏色和果點狀況觀察不清;果肉深綠色;果心黃白色,中度大小,橫截面橢圓形;種子橢圓形,深褐色。毛花獼猴桃成熟果實為短圓形,極個別為扁三棱形;基部有萼片宿存;果肩圓形,果頂下凹,果喙淺鈍凸;果皮表面被有濃密的白色絨毛,阻礙了果皮顏色和果點狀況的觀察;果肉深綠色;果心大,黃白色,橫截面橢圓形和三角形;種子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咖啡色。
2.1.2 果實種子形態 從表2可以看出,平均單果質量最大的是中華獼猴桃,為30.74 g,其次為美味獼猴桃,為27.68 g,二者均極顯著地高于其他3種獼猴桃,其他3種間差異不顯著;綿毛獼猴桃的平均單果質量最小,為5.09 g。果實縱徑最大的是美味獼猴桃,為3.98 cm,其次是中華獼猴桃,為 3.91 cm,最小的是毛花獼猴桃,為2.12 cm,美味獼猴桃、中華獼猴桃的果實縱徑極顯著高于其他3種,毛花獼猴桃的果實縱徑顯著小于黃毛獼猴桃。果實橫徑最大的是中華獼猴桃,為3.76 cm,其次是美味獼猴桃,為3.71 cm,最小是綿毛獼猴桃,為2.10 cm;果實側徑最大的是中華獼猴桃,為 3.58 cm,其次是美味獼猴桃,為3.42 cm,最小是綿毛獼猴桃,為2.03 cm,果實橫徑、側徑的方差分析結果均與單果質量分析結果一致。果形指數最大的是黃毛獼猴桃,為1.33,最小的是毛花獼猴桃,為0.87,中華獼猴桃、美味獼猴桃的果形指數最接近1,分別為1.04、1.07。種子千粒質量最大的是美味獼猴桃,為1.60 g,其次為中華獼猴桃,為1.33 g,綿毛獼猴桃最小,為0.32 g,方差分析結果與單果質量分析結果一致。結果表明,果實的單果質量、橫徑、側徑、變化是一致的,分析結果也一致;美味獼猴桃的單果質量小于中華獼猴桃,果實縱徑、種子千粒質量大于中華獼猴桃,但二者間差異都不顯著;黃毛獼猴桃果實種子的各形態指標均大于綿毛獼猴桃,且除果形指數差異顯著外,其他形態指標之間差異均不顯著。
2.2 4種野生獼猴桃營養成分含量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4種獼猴桃中,中華獼猴桃的可溶性固
形物含量為11.92%,維生素C含量為112.43 mg/100 g,總糖含量、總酸含量最低,分別為6.93%、2.56%,糖酸比為2.5;美味獼猴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總糖含量、總酸含量均最高,分別為14.88%、7.97%、3.04%,但糖酸比卻最小,為2.23,維生素C含量與中華獼猴桃相近,為111.68 mg/100 g;黃毛獼猴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2.25%,維生素C含量最低,僅有13.3 mg/100 g,總糖含量、總酸含量分別為7.38%、2.70%,糖酸比最大,為2.73;綿毛獼猴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為11.44%,維生素C含量最高,達到 426.70 mg/100 g,是中華獼猴桃和美味獼猴桃的近4倍,是黃毛獼猴桃的32倍,總糖含量為7.10%,小于黃毛獼猴桃,總酸含量為3.04%,大于黃毛獼猴桃,糖酸比為2.34。
2.3 4種野生獼猴桃的營養品質評價
從表4、表5可以看出,在受評價的4種獼猴桃中,中華獼猴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維生素C含量為2級,總糖和總酸含量為1級,綜合評價指數最低,為6;美味獼猴桃除維生素C含量為2級外,其他3種營養成分均為4級,綜合評價指數最高,為14;黃毛獼猴桃總糖含量為3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2級,維生素C和總酸含量為1級,綜合評價指數為7;綿毛獼猴桃維生素C含量為4級,總酸含量為3級,總糖含量為2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級,綜合評價指數為10。分析結果表明,4種野生獼猴桃營養品質由高到低依次為美味獼猴桃>綿毛獼猴桃>黃毛獼猴桃>中華獼猴桃。
3 結論與討論
獼猴桃果實、種子形態。本研究觀測的5種獼猴桃果實多為短圓形、短圓柱形或長圓柱形,其中美味獼猴桃兼具梯形和倒卵圓形,黃毛獼猴桃有長橢圓形,毛花獼猴桃個別為扁三棱形;除中華獼猴桃和少數美味獼猴桃外,其余果實基部均有萼片宿存;果皮顏色有深淺不一的褐色和綠色;中華獼猴桃、美味獼猴桃、黃毛獼猴桃均有明顯的褐色果點,但黃毛獼猴桃的果點較小,更平;果肩都為圓形,少數中華獼猴桃有方形;果頂凹、平和凸3種情況都有;果喙不同程度地凸出;中華獼猴桃、美味獼猴桃被毛較稀疏,黃毛獼猴桃果實表面光滑,毛花獼猴桃、綿毛獼猴桃被有濃密的絨毛;果肉綠色;果心白色;美味獼猴桃、毛花獼猴桃大,其余3種均為中度大小,橫截面形狀有圓形、橢圓形和長橢圓形,毛花獼猴桃有三角形;種子有近圓形、橢圓形和長橢圓形,褐色或咖啡色;中華獼猴桃、美味獼猴桃的果實單果質量、縱徑、橫徑、側徑、種子千粒質量均極顯著大于其他3種;果形指數以黃毛獼猴桃最大,中華獼猴桃和美味獼猴桃最接近1。
獼猴桃營養成分含量及營養品質評價。在分析營養成分的4種獼猴桃中,美味獼猴桃的可溶性固形物、總糖和總酸含量均為最高,評價最佳;中華獼猴桃的總糖和總酸含量最低,評價最差,其他2種營養成分評價在4種獼猴桃中整體上也均無突出表現;黃毛獼猴桃維生素C評價最差,含量最低;綿毛獼猴桃的維生素C評價最佳,含量最高,遠超黃毛獼猴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4種獼猴桃綜合營養品質評價為美味獼猴桃>綿毛獼猴桃>黃毛獼猴桃>中華獼猴桃。
維生素C是維持身體健康所必需的有機化合物,它不能在人體內合成及貯存,需從外界攝取。果蔬中維生素C含量豐富,是人們日常攝入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但不同果蔬的維生素C含量不同,其中獼猴桃果實中維生素C的含量又高于其他種類。本研究測定的云南野生黃毛獼猴桃的維生素C含量比黃宏文等報道的黃毛獼猴桃含量在30~148 mg/100 g之間的范圍[3]還要低,但中華獼猴桃的維生素C含量高于鞏文紅等報道的中華獼猴桃主要栽培品種(品系)中的鄂獼猴桃2號、鄂獼猴桃3號、翠玉和贛獼5號[20];美味獼猴桃的維生素C含量遠高于新西蘭品種格雷斯和海沃德[20];而綿毛獼猴桃的維生素C含量更是高達426.7 mg/100 g,是中華獼猴桃、美味獼猴桃的近4倍,黃毛獼猴桃的32倍,是李潔維等報道的 37.56 mg/100 g[13]的11倍多,可利用其高維生素C含量的特點與其他種獼猴桃雜交,選育新品種。
糖酸比作為衡量果實風味的重要指標,只有在某一特定區間內才會使果實酸甜適中,但不同水果的適宜糖酸比范圍不同。李潔維等觀測發現,獼猴桃屬植物果實的最適糖酸比為5~7[13]。本研究的4種獼猴桃果實糖酸比均小于最適糖酸比,分析發現,雖然其含糖量高于李潔維等測定的35種獼猴桃中的絕大多數[13],但含酸量過高,其中含酸量最低的中華獼猴桃(2.56%)也要高于李潔維等測定的含酸量最高的京梨獼猴桃(2.30%)[13],而含酸量最高的美味獼猴桃更是高達3.58%,所以使得總體糖酸比偏小,果實太酸,難以食用。因此,要將這些野生獼猴桃開發為適宜鮮食的品種,降低果實含酸量是首要解決的問題。
本研究觀測的云南野生獼猴桃的維生素C和總糖含量符合獼猴桃果肉汁液顏色與營養成分含量的關系[13]。關于營養成分含量的差異,張嵐芝等認為,野生獼猴桃實生繁殖后代個體間差異或生長環境不同導致了果實中維生素C含量的差異[14];宋美晶等分析了不同產地獼猴桃中的多糖含量,也認為生長環境的不同對于獼猴桃中多糖的含量有一定的影響[12]。本研究觀測的毛花獼猴桃有個別果實為扁三棱形,使其平均果形指數小于1,果心橫截面形狀有三角形,但其種子飽滿,不似畸形果。此外,獼猴桃果實形態也與黃宏文等報道的略有差異[3],龐廣昌等認為,形態差異是由群體的遺傳多樣性導致的,而生態環境的壓力使得群體的表型多樣化[21]。因此,不同產地的獼猴桃可能因其生態環境不同而產生形態差異。
關于果蔬的綜合品質評價,目前尚無統一的方法。獼猴桃果實營養品質的評價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22-23]、品質綜合指數評價法[17-19]、合理-滿意度方法[24]等,其中后2種方法多用于不同種或品種獼猴桃之間的品質評價。
在這5種獼猴桃的選育及開發利用時,除了營養品質好、開發廣的美味獼猴桃外,還可以考慮綿毛獼猴桃。另外,也可針對獼猴桃的某單一品質,如中華獼猴桃果實大、外觀佳,黃毛獼猴桃果實表面光滑等特性進行開發利用。云南生態環境多樣,野生獼猴桃資源豐富,遺傳變異可能性大,便于選育和開發新品種,今后對其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
參考文獻:
[1]Warrington I J,Weston G C. Kiwi fruits:science and management[M]. Auckland:Ray Richards Publisher,1990.
[2]崔致學. 中國獼猴桃[M]. 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3]黃宏文,龔俊杰,王圣梅,等. 獼猴桃屬植物的遺傳多樣性[J]. 生物多樣性,2000,8(1):1-12.
[4]唐世洪,張克梅. “米良1號”獼猴桃的營養成分及防癌作用的探討[J]. 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18(3):69-71.
[5]王文平,王明力,周文美. 獼猴桃果茶加工工藝的研究[J]. 貴州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4(4):31-33.
[6]康大力,張洪利. 獼猴桃屬植物化學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進展[J]. 中成藥,2008,30(1):116-119.
[7]盧 丹,俞立超,姚善涇. 中華獼猴桃果多糖的分離純化與抗腫瘤試驗研究[J]. 食品科學,2005,26(2):213-215.
[8]湯佳樂,黃春輝,冷建華,等. 不同采收期對金魁獼猴桃果實品質的影響[J]. 中國南方果樹,2012,41(3):110-113.
[9]金方倫,韓成敏,馮世華,等. 不同氮磷鉀配比對中華獼猴桃果實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 北方園藝,2011(15):6-10.
[10]金方倫,黎 明,韓成敏,等. 不同結果部位對中華獼猴桃后熟期果實品質的影響[J]. 天津農業科學,2015,21(6):99-104,115.
[11]陳永安,劉艷飛,陳 鑫,等. 不同施肥措施對獼猴桃葉片營養狀況及果實品質與產量的影響[J]. 北方園藝,2014(1):169-173.
[12]宋美晶,回瑞華,侯冬巖,等. 不同產地獼猴桃中多糖含量的分析[J]. 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2,14(2):26-29.
[13]李潔維,毛世忠,梁木源,等. 獼猴桃屬植物果實營養成分的研究[J]. 廣西植物,1995,15(4):377-382.
[14]張嵐芝,張 先,周美英,等. 3種長白山野生獼猴桃營養及功能成分比較[J]. 延邊大學農學學報,2010,32(2):106-109,118.
[15]胡忠榮,袁 媛,易芍文,等. 云南野生獼猴桃資源及分布概況[J]. 西南農業學報,2003,16(4):47-52.
[16]胡忠榮,陳 偉,李坤明,等. 獼猴桃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17]袁華玲,周亞蘭,陳延松,等. 不同品種黃肉獼猴桃品質分析[J]. 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6,34(6):50-52.
[18]李會合,田秀英,季天委. 蔬菜品質評價方法研究進展[J]. 安徽農業科學,2009,37(13):5920-5922.
[19]柏素花,朱月英. 不同山楂品種的營養品質分析[J]. 中國農學通報,2008,24(4):144-146.
[20]鞏文紅,李志強,李漢友. 我國獼猴桃優異資源的評價[J]. 山西果樹,2005(5):23-24.
[21]龐廣昌,姜冬梅. 群體遺傳多樣性和數據分析[J]. 林業科學,1995,31(6):543-550.
[22]曲雪艷,郎彬彬,鐘 敏,等. 野生毛花獼猴桃果實品質主成分分析及綜合評價[J]. 中國農學通報,2016,32(1):92-96.
[23]劉科鵬,黃春輝,冷建華,等. ‘金魁獼猴桃果實品質的主成分分析與綜合評價[J]. 果樹學報,2012,29(5):867-871.
[24]趙思東,汪 明,楊谷良,等. 12個獼猴桃品種引種栽培果實品質評價研究[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02,23(6):45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