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郝

這幾乎是兩個毫不相干的學生群體,盡管他們都在同一座城市。
在深圳,上學季的每個清晨,都有逾200萬在校生從四處趕往校園。這當中,絕大部分要踏入某所深圳當地學校。
他們大多隨父輩遷往深圳。在這些學生眼里,深圳“四大名校”是傳統意義上的“保險箱”,“清北復交”是終極夢想。家在這里,他們自然覺得自己是“深圳人”。
另有3萬多學童,則要在每天早晨起大早,離開家,過口岸,再坐車,前往毗鄰的另一座城市—香港上學。
他們家在深圳,出生在香港,是法律意義上的香港永久居民。因為“出生在哪里,就是哪里人”,這群深港跨境學童大多會認為自己是“香港人”。
他們習慣使用繁體字,英語比同齡深圳學生流利得多,過口岸之后,會自覺將使用的普通話切換成白話(粵語),沒有寒假和晚自習的概念。
多名在今年考入復旦大學的深圳學生都搖搖頭,表示對他們幾乎毫不了解。而這群學童多數也會搖搖頭,表示在深圳并沒有太多朋友。
但是這些跨境學童們明白,自己“是中國人”。
香港大埔官立小學的黃雅澄在三年級之后,開始獨自上下學。
每天早晨6點半,她被自己的全職媽媽叫醒,吃過媽媽準備的早飯后,一人步行前往深圳福田口岸。7點鐘,到達口岸,再花十分鐘排隊,順利驗放,從落馬洲站坐港鐵,于8點鐘前到達學校。
在福田口岸方圓一千米內的海悅華城、金地名津等小區里,居住著數量龐大的跨境學童。跨境上學,顯得有一點折騰,但黃雅澄覺得這樣“反而能鍛煉鍛煉自己”。她的媽媽甚至感受不到什么不便,在她看來,即便是深圳讀書的孩子,“上學路上花四五十分鐘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真正的辛苦,體現在家住較遠或尚在低齡的孩子身上。他們甚至需要5點剛過就起床,在睡眼惺忪中被家長送到口岸,然后在過關處被保姆公司的阿姨接走,再乘坐香港來的校車前往學校。由香港保姆公司所包攬的接送服務,需要每月花費一千多港元。
累,還是不累?有位小學生回答,因為每天早晨都困到迷迷糊糊,也就感覺不到累了。
另有一小部分學童,由媽媽全程陪同送到學校,等待放學的時間里,媽媽在學校做義工,或者回到口岸附近停留大半天再過去。
早晨6點半,深圳八大口岸在開關第一刻,就會迎來第一批跨境學童,其中,以福田口岸和羅湖口岸人數最多。福田口岸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每天從此處往返深港的學童數量逾萬名。
他們身著各式校服,脖子上掛著裝有通關證件的小卡套,在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的引導下,排隊經由綠色通道,迅速過關,前往香港。
為此,深圳相關口岸均已推出“深港跨境學童專用通道”,將學童與其他旅客分開驗放;設置“學童專用候檢區域”和“學童電子標簽查驗系統”,確保每人驗放過程花費不到十秒。
跨境讀書,與外人所理解的“借讀”或“轉學”的感受大相徑庭。在香港,這群學童的融入并未有太多困難。
距離口岸過遠的家庭,甚至會選擇在香港北區租房,蝸居在租金高昂的房子中,由媽媽全程負責陪讀。
多名家長向《南風窗》記者表示,在不少學校,班上三分之一左右的學生是深港跨境學童,不少學生甚至分不清同學是否為跨境學童。
保育良田家炳小學的跨境學童夏子豪在班上既有“死黨”,也有“死對頭”,平日里周六日,他偶爾會一個人到香港,找那邊的同學們一起游泳,或者逛街。
“學校對孩子們各方面都保護得很好。”在家長陶穎看來,香港的教育環境“很有愛”。
早在K1(幼兒園小班),她的女兒就開始跨境生活。用繁體字,講白話,是融入香港環境的第一步。孩子年紀尚小,一開始就面對這樣的環境,融入得“自然而然”。
香港的校園面積小,設施緊湊,班級也少。讓陶穎尤其認可的是,學校嚴格控制班級人數,每班最多不過33人,“每個孩子都能被老師照顧得來”。就連哪天女兒牙疼,或者襪子破了,她都能及時收到老師通過手機軟件“Campus App”發來的通知。
除此之外,和內地教育環境不同的是,香港不少學校為宗教學堂,天主教或佛教等宗教色彩會彌漫在學習之中。孩子不會被引導信仰某個宗教,但卻時刻“被包圍在愛的理念當中”。在吃飯前禱告,做活動的時候唱贊美歌,“孩子的內心會變得更光明向善”。
還有哪些地方更吸引這些父母和孩子?
“不會互相攀比。學校很保護孩子的家庭經濟隱私。”
“沒有給老師紅包的事情。”
“很注重孩子的特長培養,每個孩子都會參加學校的興趣班和課外活動。”
“完全憑成績說話,可以直接拿著成績單找學校去叩門申請。”
……
讓家長們引以為豪的是,在兩文三語的教學環境中,他們的孩子熟練掌握英語、白話和普通話,“見到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能快速轉換”。讓一位媽媽“又氣又高興”的是,在家中,上小學的兄弟兩人想說悄悄話時,就用一連串的英語互相交流。
深圳思源學坊是一家專注深港跨境學童課程輔導的民辦教育企業。企業顧問隊隊長顧維佳表示,家長們堅持送孩子到香港讀書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與內地上學的孩子相比,在香港上學的孩子有更多機會進入香港高校繼續深造,即便選擇內地高校,他們也面臨小得多的競爭壓力,而倘若申請海外高校,教育背景則更易獲得對方認可。
不同的香港學校,有不同的假期安排和放學時間。早則下午一點多,晚則三點多,孩子們陸續離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