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李珍 ●劉菲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21日報道,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下文簡稱“管理廳”)當天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有832人因進行與申請內容不符的活動被取消在留(居留)資格,人數創下有統計以來最高紀錄。
從國別上看,被取消在留資格人數最多的是越南人(416人),其次是中國人(152人)、尼泊爾人(62人)、菲律賓人(43人)等。
按在留資格種類劃分,“留學在留資格”被取消的人數最多,占被取消在留資格人數近一半,為412人。其次是“研修生在留資格”(153人)、“日本人配偶在留資格”(80人)等。
據日本《每日新聞》21日報道,日本《出入境管理及難民認定法》(簡稱“入管法”)的在留資格取消制度于2005年開始實施,2016年和2017年取消在留資格人數分別為294人和385人。管理廳表示,修訂后的新入管法使其可以迅速管束“進行與在留資格內容不符活動的外國人”。此外,對外國人在留資格進行調查的人員隊伍擴充,除了入境審查人員外,入境警備人員也加入其中。這些是取消外國人在留資格數量創新高的主要原因。
管理廳還表示,目前接收留學生的日語學校在日本全國各地急劇增加,部分留學生在被日語學校或大學等開除學籍后,依然留在日本打工。對這部分人加強了取締,因此被取消留學在留資格的人數上升。《環球時報》記者看到上述報道,立即聯想到“申請到留學或研修在留資格、一到日本就全身心投入打黑工攢錢”的群體。根據日本法律規定,外國留學生每周打工時間不能超過28小時。此外,持有留學在留資格的外國人開始打工前需要申請辦理“資格外活動許可”。有些外國人申請到留學在留資格、到達日本之后,不去申請在留資格時匯報的目的地,開始長時間打工,甚至直接“下落不明”。
日本《秋田魁新報》稱,日本存在一些明知外國人目的為工作,還以留學名義予以接納的教育機構,也存在技能實習生因工資低和長時間勞動失蹤等社會問題。查處外國人從事資格外活動的同時,日本政府將整治不良教育機構及實習生接收企業。▲
環球時報2019-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