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雨笙 ●陳文
隨著韓日經貿摩擦不斷發酵,在韓抵制日本運動不斷升級,甚至出現了改貨幣、換國歌等民眾呼聲。究其緣由,是因為有輿論翻出了繪制韓幣人物像的畫家和韓國國歌作曲家等出現在了“韓奸名單”(《親日人名辭典》)上。這份名單究竟是什么?影響力有多大?
韓國調查親日歷史是一個大題目,調查內容名目繁雜、涉及的人和事眾多。上世紀90年代,韓國親日派及受其影響的勢力明顯消退,執政勢力中具有民族意識的人越來越多地走上政治舞臺,社會各界要求清算親日派的呼聲逐漸高漲。歷經多年籌備,2009年11月8日,《親日人名辭典》出版,被認為是首份全面的官方“韓奸名單”。共有4389名“韓奸”的賣國行徑被收錄在內,其中包括有過親日行徑的社會領導階層,如韓國前總統樸正熙、前國務總理張勉、高麗大學首任校長玄相允等人。前總統樸正熙赫然在列曾引發廣泛關注。在《親日人名辭典》公開前幾天,樸正熙之子樸志晚曾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編撰委員會在辭典中刪除樸正熙。為避免爭論,編撰委員會公開了樸正熙為參加滿洲軍而書寫血書的報紙報道。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朝鮮半島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教授8月2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被收入《親日人名辭典》的韓國人后代無形當中背負了相當大的“負資產”,這筆“負資產”將對他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不可小覷的影響,很多人甚至有抬不起頭的感覺。
詹德斌稱,特別是在韓國人選擇從政的時候,家族里有被列入《親日人名辭典》的父輩往往成為嚴重的個人扣分項,韓國政客被爆料父輩曾經是親日派人士后迫于壓力辭職的例子不勝枚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