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茂初
作為經濟學者,我們的“初心”是什么?經濟學者必然是持有其特定立場的,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背景下的經濟學研究者,我們的“初心”理所應當是:通過經濟學理論和實踐的研究,促進最大多數人民群眾的福祉增進,推進國家朝著更加繁榮富強的方向發展。增進人民群眾福祉,并不僅僅是物質財富的增加,而是包括物質財富、精神財富和宜居環境的全面發展;國家的繁榮富強,也不僅僅是經濟實力的強化,而是包括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發展以及制度的完善;在促進效率和發展的同時,還要有效地促進全社會各領域的公平。換言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而從事經濟學研究,就是一個經濟學者應當矢志不忘的“初心”!
作為從事可持續發展的研究者,我們的“初心”又是什么?可以說,我們的“初心”,依然是通過經濟學研究促進人民群眾的福祉增進與國家的繁榮富強。但是,福祉增進與繁榮富強都不應是某一階段的“發展”,而應當是具有可持續性的持久“發展”,不僅是考慮當代人的福祉,而且應當兼顧后代人的福祉。換言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而從事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研究,就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研究者應當矢志不渝的“初心”!
作為南開大學的一名教師,我們的“初心”是什么?今年是南開大學建校100周年,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主席專程到南開大學視察,他對南開師生說,“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南開大學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這是南開的魂,新時代南開人應當“把小我融入大我,在新的起點作出這一代人的歷史貢獻”。作為南開一員,我長期深受南開精神的熏陶。嚴修、張伯苓、何廉、楊石先、滕維藻、郭永懷、劉東生、陳省身、葉嘉瑩、楊敬年……一串串南開先賢的名字,就是南開精神的象征。像南開先賢那樣去踐行“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就是身為南開之一份子終生不敢忘懷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