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韜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所在的北京外國語大學作為中國頂尖的外語類院校肩負著兩大使命,那就是把世界介紹給中國,把中國介紹給世界。這兩大使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所決定的,因為改革開放意味著把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引進來,同時通過經貿往來、人文交流、國際合作等渠道讓中國走出去。
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崛起為經濟和軍事強國。這意味著世界更需要了解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影響的中國,而國家利益遍布全球的中國也更需要了解世界。事實上,作為新時代的北外人,我們完成這兩大使命的機遇好過歷史上任何時期,因為今天的中國正處于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階段,而我們面臨的挑戰也多于過去,因為今天的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因此,我們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作為北外人,我們該如何更好地將中國介紹給世界,把世界介紹給中國呢?
中國只有一個,但世界對中國的感知和解讀卻有千萬個。這些感知和解讀,有的源自當地和西方的媒體報道、文學作品、學術研究,有的源自外國人在中國的切身經歷,有的源自父母、朋友和同學的傳言。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來源,那就是我們自己通過官方話語、公共外交、各類媒體、學術研究、文學作品等渠道向世界展現的中國。要影響前面三個來源很難,而要改變我們自己呈現的中國卻相對容易。問題是,什么樣的中國更容易引起外國民眾和精英的共鳴,讓他們更理解中國、認同中國、支持中國。
國家猶如個人,不僅有優點,也有缺點,中國也不例外。把中國介紹給世界,我們不能只呈現光鮮亮麗的一面,也要如實講述光鮮亮麗的背面。我們處在一個信息飽和的時代,把中國介紹給世界決不能依賴簡單的信息轟炸,那樣做恐怕只能是適得其反。軟實力概念的提出者約瑟夫·奈指出,“當今世界匱乏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而注意力取決于可信度”。而可信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真實性。
因此,北外人需要做的是,把一個真實的中國介紹給世界,讓世界不僅看到中國道路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也看到中國在發展過程遇到的各種困難。這些困難不是“家丑”;它們往往不是中國特有的,而是大多數國家在發展過程中或多或少都面臨過的、有相當普遍性的問題。我們要盡力去給世人展示一個真實的中國,讓他們通過真實的中國去理解中國、認同中國、支持中國,最終實現民心相通。換句話說,講好中國故事,不只是講中國好故事,更要講中國的真實故事。真實的中國是最吸引世界、最引起共鳴的中國;真實的中國也是最具自信心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