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深入分析了智慧圖書館與智能圖書館的關系,梳理了人工智能時代下,圖書館發展的轉向。并對圖書館發展的轉向有針對性提出了圖書館知識組織在圖書館管理服務中的轉向。并對人工智能時代圖書館發展的戰略規劃進行了詳細的部署,提出與確定了人工智能圖書館發展前景,明確人工智能時代圖書館發展的方向以及目標的實現。用與時俱進的發展思維,更好地促進圖書館的發展,為用戶提供高效的服務。
關鍵詞:智慧圖書館;智能圖書館;人工智能時代
自從進入二十一世紀后,飛鴿傳書、快馬加鞭的書信方式的信息傳遞途徑退出了歷史舞臺。信息化、電子化的現代交流方式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重大推動器,計算機科學也被應用到了日常生活中的多個領域[1]。圖書館作為大學生日常生活里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提供著借閱圖書、學習、交流等服務。傳統的圖書管理方式存在著許多缺點,例如:圖書種類區分混亂,無法按類上架;館內圖書丟失時,不易發覺;學生在需要借閱圖書時,需要圖書管理員查找圖書館里是否擁有此書、是否已被借出等。相比以往單純靠人工對不同種類圖書進行區分,對同種類圖書進行入館出館記錄,這不僅會增加圖書管理員的勞動成本、不必要的工作負擔,還會不可避免的出現信息記錄錯誤、信息不易修改、信息丟失等管理方在缺陷[2]。目前,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已經成為新時代下智慧圖書館到智能圖書館的重要變革。飛速發展的社會與計算機科學的變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高度信息化的今天,高效便捷快速成為人們所追求的一種工作方式[3]。人工智能時代,如何將智慧圖書館快速轉變為智能圖書館,對于圖書館的發展至關重要。
1 智慧圖書館與智能圖書館的關系
智能圖書館是智慧圖書館的發端,我國自2000年開始,就有學者針對“智能圖書館”這一主題,進行深度討論與挖掘,也形成了智能圖書館設計思想的初步構造,智能圖書館形成了智慧圖書館的靈魂與精髓[4]。單方面來看智能圖書館更多的停留在技術層面,以及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方面,而智慧圖書館,其產生與發展,均停留在短暫的歷史階段,二者之間有著相互轉變的密切關聯。智慧圖書館的創新理念與實踐,需要通過智能圖書館的技術來進一步的完善,如網絡服務空間、建筑物理空間,以及社會協同空間等[5]。圖書館的全區域的覆蓋需要智慧的工匠,來進行服務管理層面的打造,以及環境的內部優化,從而達到智能型的惠民效果。
人工智能時代,是一個集信息、知識數據化為一體的發展時代,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在圖書館的應用,使其逐步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也成為未來圖書館發展的時代背景,基于此,圖書館的發展也因此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從智慧圖書館到智能圖書館的轉變,也形成了圖書館的必然發展過程。
2 人工智能時代圖書館發展的轉向
2.1 圖書館知識組織的轉向
智能圖書館擁有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多種現代化數據獲取與挖掘方式,能夠將信息進行有效的整合,資源實現共享,形成協調的跨界融合平臺,而這咱融合平臺的集中構成,也形成了現代化圖書館的運行方式,以及新的圖書館知識組織形式的轉向,也是人工智能時代圖書館的必然發展方向。利用互聯網形成圖書知識資源的共享,并且自動篩選分類,實現網絡化的組織結構,通過人工智能化的檢索,快速定位用戶所需,為用戶提供更為方便快捷的圖書資源獲取,將繁瑣的圖書館運行管理模式,通過人工智能的整合,使其得到更好的,集中性的組織結構框架。利用大數據快速提取關鍵詞、關鍵信息,形成智能化的人邏輯思考能力,再賦予圖書館智能化的邏輯思考能力,將圖書館內海納的信息,海洋知識片段連接在一起,形成推理分析,自動化的對比與歸納,總結與論證,將圖書館打造為全智能化的知識組織結構,形成用戶與信息的在線實時性交流,并且針對用戶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快速的反饋這種組織結構形式,賦予個性化特質,將知識服務有組織的呈現于用戶。形成更為便捷的,智能化的管理方式,真正發揮人工智能圖書館的作用。
2.2 在圖書館管理服務中的轉向
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機器在越來越多的工作中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人類的水平,包括一些需要認知能力的工作,如特定數據庫中的知識檢索,人類不再是計算機的對手。根據圖書館人工智能的應用范圍,可以實現編目、排架、流通、綜合業務咨詢等業務,由人工智能完全代替。隨著數據集的快速擴展和機器學習和計算能力的不斷提高,經過一線圖書館員的培訓,智能機器人將能夠勝任和出色地完成更多的圖書館工作,將圖書館員從一些簡單而重復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從事更多能創造更高質量的工作,實現人類對用戶的價值[6]。眾所周知,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機構,其發展的最終目標,不僅是方便人們獲取信息和知識,更重要的是滲透讀者的心靈和個性,為他們提供充滿活力和人文關懷的精神家園。因此,人工智能出現,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不僅能夠依靠人工智能來便捷的獲取信息和知識,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傳承人文精神,也就是說,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手段達成這種情感目標的實現,還可以通過人類參與的全過程以及科學技術與人文精神的良性互動來實現。隨著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圖書館員有更多的時間通過各種活動與用戶進行面對面交流和情感交流,維護和繼承圖書館的人文傳統,為用戶提供更溫暖、更人性化的智能服務。因此,隨著人工智能在圖書館中應用的不斷發展,人機共存與互補的機會將成為圖書館服務的新趨勢。人工智能能夠促進圖書館員發揮自身的優勢,通過人工智能強大的技術支持和圖書館員主導的用戶人文關懷,更好地實現和弘揚圖書館的人文精神。當然,這也需要圖書館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洪流中保持足夠的合理性,防止圖書館的人文精神被現代科技的快速潮流所淹沒。
3 人工智能時代圖書館發展的戰略規劃
2017年7月20日,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該規劃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為我國人工智能的進一步加速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將其視為未來的戰略性技術和經濟發展新引擎。圖書館具體規劃內容如下:
第一步豐富圖書館的內容,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能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成為改善民生的新途徑,而這將這一技術匯集到圖書館內,能夠使圖書內所涵蓋的內容更為豐富化。
第二步實現圖書館的現代化信息構建,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成為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智能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而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圖書館作為傳播知識的重要途徑,必須與時俱進,能夠依據時代的需求,對圖書館進行整體性布局,從而達成圖書館的現代化信息建設目標。
第三步圖書館的創新發展,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人工智能在全球的創新式發展,必須帶動圖書館的整體創新發展,圖書館的創造性對于社會發展至關重要,必須通過人工智能,達成服務、管理等多方面的創新,從而全面提升圖書館的作用價值。
第四步數字校園一卡通系統的實現,這一系統的實現需要接入圖書館管理系統、教育行政管理系統、網絡計費系統、學校人事管理系統、學校財務管理系統等多個第三方應用系統,“一卡通”在圖書館中應用的原因是將圖書館管理系統,一個子系統,與校園一卡通系統連接起來。校園“一卡通”在圖書館管理中起著重要作用。“一卡通”可以識別身份,實現圖書館和校園卡所有服務的真實融合。它利用了電子閱覽室的管理包等,同樣,門禁系統、流通和借閱程序、罰款和賠償、時間,提高了圖書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可以作為圖書館工作人員進出圖書館出勤的依據。當然,我們的圖書館并沒有使用考勤訪問控制系統,而是使用了更先進的智能考勤系統。
人工智能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范圍很廣,包括:醫藥、醫療、金融貿易、農業,軍事以及科學研究等諸多的方面,其根源目的都在于替代人腦的部分功能,代替人來完成某類勞作。而這些涵蓋的內容,可以全部歸納于圖書館中,并將這些知識通過人工智能的手段,傳遞給我們的用戶,使這些知識發揮其自身的作用,使知識形成系統性的構建,進一步促進全面惠民的目標。
4 人工智能時代圖書館發展前景
人工智能的發展比較曲折,經歷了坎坷的發展階段,而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的形成與發展,帶給了人工智能的突破性發展契機,也促進了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目前,人工智能中的神經網絡技術以低成本,高效率的運行,在多個領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通過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能夠進一步的實現,圖像的有效識別,自然語言的處理,以及語音識別的獲取,并達成了頂尖的技術應用效果,而這種技術的整合下,應用到圖書館的開放式服務平臺中,能夠將資源有效的整合,數據開放性的程度使知識獲取領域更為豐富化,存儲方式以及數據格式,信息的關聯等等,均為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契機。
為了進一步了解人工智能時圖書館的發展前景,本文調取了相應的關鍵,進一步對人工智能的熱點趨勢展開系統性的分析,得到了高頻關鍵詞的共現分析,主要是對人工智能圖書館出現的頻次進行共現分析,通過對我國人工智能圖書館領域2008年-2018年的研究熱點在現有文獻中的共現性分析,進一步確定工智能時代圖書館發展前景。
圖2 高頻次關鍵詞的頻次
由圖2可以看到近十年內人工智能圖書館關鍵詞出現最多達185次,而數字圖書館的關鍵詞出達145次位居第二列,也就是人工智能化圖書館全面性的電子化、現代化數據發展趨勢較高。
5 結束語
無論好壞,文明總是在不斷地發展,從不靜止。在過去的6000年中,新知識及其符號的創造和使用經歷了許多階段,從楔形平板電腦到機器可讀文本。這一知識體系的服務同樣從亞歷山大圖書館提供的服務成熟到當代研究圖書館的熟練信息專家。本文從智慧圖書館到智能圖書館,分析了人工智能時代圖書館發展的轉向,在新時代的發展浪潮中,通過人工智能(AI)創造新的知識。五十年來摩爾定律的復合效應使計算機處理能力有了巨大的進步。網絡速度的提高、大數據的可用性和機器學習技術加速了人工智能的發展;這將極大地改變許多行業,包括圖書館,確定現代化人工智能帶給圖書館的發展契機。
參考文獻
[1]Wang,Fei-Yue.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Driving into the 3rd Axial Age with ITS[J]. IEE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Magazine,2017, 9(4):6-9.
[2]Jingyi W,Run Y,Hongwei S.The Emotional Recognition and Sharing-Space Applying in University Libra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ongue Imag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18, 32(9).
[3]Li L,Lin Y L,Zheng N N,et al.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st:a case study of intelligent vehicles[J].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 2018.
[4]Kose U,Arslan A.Optimization of self-learning in Computer Engineering courses: An intelligent software system supported b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d Vortex Optimization Algorithm[J].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17, 25(1):142-156.
[5]梁玉芳,劉丹儒.人工智能時代的圖書館:技術、問題及應用[J].情報資料工作,2018,224(05):109-114.
[6]王筱雯,王天泥.基于人工智能的圖書館空間再造與服務[J].圖書與情報,2018(3):50-55.
作者簡介
張丞(1988-),女,碩士,南充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及圖書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