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鑄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雖然教師也布置預習任務,卻常常出現“偽預習”的情況。為了充分發揮預習的作用,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與綜合能力,本文擬從“預習方法指導”、“優化預習任務”、“形成預習機制”、“加強預習監督”四個方面探尋小學語文高效預習之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預習;偽預習;預習方法;預習機制;預習習慣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教育教學過程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從預習,到上課,再到作業、復習等,都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契機,尤其是預習環節,更是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充分的發揮。在以上各個環節中,教師都要進行規范以確保學生每一個環節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但是事實上,很多小學生缺乏預習技巧,自我約束性又非常有限,而很多教師又沒有加以規范和指導,導致出現了“偽預習”的情況。“偽預習”不僅無法實現預習的預期效果,還有可能使得學生浪費時間,甚至對語文學習產生疲憊感。為此,教師應該加以干預,積極探尋一條適合小學生的高效預習之路。
1 小學語文“偽預習”的眾生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預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卻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環節。學生不預習,低效預習,應付預習,無法達到預習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學效率也無法得到最全面的保障。
1.1 應付差事,收效甚微
很多時候,學生的“預習”,只是一帶而過,并未真正放在心上。這樣會導致預習收效甚微,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態度也會變得懈怠。
1.2 方法錯誤,做無用功
一些學生學習比較勤奮,對于教師提出的預習任務也會很認真的完成。但是由于其缺乏預習的技巧和高效的方法,所以也常常是在做無用功。這部分學生常常是把預習單純地理解為通讀和瀏覽課文,他們會查字典、工具書,也會抄寫生字生詞,但是到了課堂上,效果依然不顯著。長此以往,他們便會喪失預習的興趣,認為預習和不預習沒有什么區別,反正老師都會講。
2 小學語文高效預習之路
雖然預習需要學生的自主完成,但是由于小學生的預習方法和自控能力問題,還是需要教師的指導、細化、監督和反饋。只有師生合力,才能真正實現小學語文高效預習之路。
2.1 進行方法指導,少做無用之功
葉圣陶先生曾對預習做過這樣精辟的論述,他說:“預習的事項無非翻查、分析、綜合、體會、審度之類;應取什么方法,認定哪一些著眼點,教師自當測知他們所不及,給他們指點”。的確是這樣。“磨刀不誤砍柴工”,小學生在預習方法上有很多需要引導和優化的地方,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著手對其進行方法指導,使學生少做無用功。比如,對文中涉及到的文史典故,教師要引導學生嘗試著去查閱有關書籍獲取新知;對難解之處,教師要引導學生圈圈點點以存疑質疑;對體現段意和全文主旨的關鍵句、中心句,教師要引導學生用鉛筆標明畫出,對經過初步探索而有所悟有所得之處則要做些批注或摘錄;要縱觀全文,就要學著概括段意,編寫提綱。如此,一點一滴的方法積累,一點一滴的效果呈現,能夠讓學生懂得如何去預習,如何去高效預習。
2.2 設計預習任務,優化預習內容
如果教師不加干預,那么小學生的預習將會是盲目的。他們沒有明確的目標,也不知道從何入手。因此,教師應該明確地為學生設計好預習任務,而不是籠統地告訴學生回家要預習某一篇課文。要為學生制定明確的預習目標,為學生確立具體的、可量化的、易于操作的任務。
比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圓明園的毀滅》的時候,筆者設計了明確的預習任務:
1)朗讀任務:認真朗讀課文 遍,并進行錄音;2)分段任務:文中有 個自然段。按 順序寫,共劃分 段;3)積累任務:①圈出好詞,并進行造句;②圈出好句,并進行仿寫。4)字詞任務:①查閱字典,了解生字的讀音和寫法;②找出文章中的多音字;③找出文章中的近義詞;④找出文章中的反義詞;5)思考任務:①有一天我來到了圓明園的廢墟,我會有什么感受?②描寫圓明園歷史文化價值的句子有哪些?③為什么說圓明園是壯觀的?它表現在哪里?④伴隨圓明園的毀滅還有什么?⑤題目叫《圓明園的毀滅》,但為什么講圓明園的輝煌?6)拓展任務:上網收集圓明園的相關資料,了解圓明園毀滅的歷史背景。
如此,預習任務非常細致,且非常明確,學生在執行預習任務的時候就會比較有方向。
2.3 形成預習機制,培養預習習慣
預習不是一次的心血來潮,也不是可有可無的雞肋,而是對于語文學習非常重要,對于學生自主能力非常關鍵的環節。為此,我們要杜絕應付式預習,要在班內形成一定的預習機制,通過建立的預習機制來約束學生,使學生逐漸養成預習的習慣,從而達到在教師不布置預習任務的時候也能夠自主、有效地預習的目標。因為到了初中、高中,甚至是以后進入高校學習,教師不可能耳提面命地讓學生預習,這個時候,學生養成的預習習慣會發揮很大的作用。
比如,在每一個年級,我們都應該制定不同的預習目標和預習機制。比如,對于三年級的學生,我們可以這樣設計大致的預習計劃和反饋機制:
1)字詞方面——學會查閱字典,不認識的字詞標注拼音。課上提問。2)課文方面——了解課文大意。寫100字左右的課文內容概括。上課前提交老師。
而在五年級的預習中,我們是這樣設計的:
1)字詞方面:了解生字、生詞,進行組詞、造句練習。課上進行提問。2)課文方面:了解課文中心和重點,說出自己的感受。授課時進行提問。3)拓展方面:了解寫作背景,收集類似的文章,或者是作者寫過的同時期的其他文章。寫在預習單上,提交老師。4)感知方面:用200字左右寫出自己對課文的感受和收獲,寫在預習單上,提交老師。
如此,學生通過詳細的預習計劃和反饋機制,能夠養成一定的預習習慣,預習也會更有效果。
2.4 開展競爭評比,進行預習監督
小學生爭強好勝,競爭意識比較強。所謂競爭心理,是指具有與其年齡發展階段相適應的認識水平、高尚的情操、積極的情緒、超越客觀現實的意志行動的個性特征。也就是建立在健康心理基礎上的對外界活動所作出的一切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個性反應。
在預習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來進行預習成果的競爭與評比,這樣一則對學生的預習進行了監督,二則也起到了一個激勵、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作用。我們在具體的實施中,將預習與班級少先隊陣地活動有機結合,把學生預習內容和預習情況列入班級考核欄目,通過班級文化陣地,定期展示預習成果,定期進行預習能手的評比,運用激勵手段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從而提高了預習效率。
3 結語
以上,我們從小學語文“偽預習”的眾生相入手,對小學語文高效預習之路展開了探究。預習并不只是學生的任務,更多的需要教師進行合理、有序、科學的指導。希望本文的論述,能為廣大語文教師在今后預習作業的布置和預習指導方面提供一些可行的參考與建議,從而拒絕“偽預習”,進一步優化預習,找到一條適合小學生的高效預習之路。
參考文獻
[1]沈紅霞.淺談小學語文預習單的設計和使用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1(36):8-9.
[2]王冬妹.提升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效果的方法探討[J].考試周刊,2018(52):47-47.
[3]李永玲.淺談高效課堂背景下小學語文預習指導[J].新課程(上),2013(10):122-122.
[4]扎西卓瑪.淺談小學語文預習課與反饋提升課的關系[J].求知導刊,2015(6):13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