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然
摘 要:伴隨信息時代的到來。大量新興信息技術被廣泛引入農業種植領域,促進了我國農業種植的快速發展。現代化技術的應用,可構建農業種植信息平臺,從而促進農業種植信息共享。本文主要對現代化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現代化技術;農業種植;案例分析
1 現代化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
1.1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應用
隨著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其在國民生產中多個領域均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農業種植中,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應用前景十分可觀,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數據庫技術。運用計算機技術,建設農業信息系統是實現農業種植信息化的重要舉措,而農業信息系統需要數據庫的支撐,通過建立農業信息數據庫,可以對農業種植過程做到信息化的管理,方便農業信息的查詢和共享,并且基于數據庫技術可以建立農業專家系統和種植模擬系統等,其中農業專家系統是將本行業眾多專家的專業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等輸入到數據庫中,當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之時即可通過專家系統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而不必請專家本人到場即可完成,因此更為高效;農業種植模擬系統是通過將農業種植中各項參數輸入到系統中,通過系統的分析和模擬可直觀地看到按當前參數會出現的各類問題,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糾正,因此效率極高。
2)遙感技術。遙感(Remote Sensing)即遙遠的感知,指在一定距離上,應用探測儀器不直接接觸目標物體,從遠處把目標的電磁波特性記錄下來,通過分析,揭示出物體的特征性質及其變化的綜合性探測技術。遙感技術是本世紀六十年代蓬勃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的、綜合性的探測技術,隨著空間技術、信息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環境科學的發展,從而逐步形成發展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技術。而農業遙感是隨遙感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的,在農業領域內最早應用的主要是航空照片。當前應用較多的領域是農作物估產、作物生長狀態監測、土地調查、農作物生態環境監測與自然災害及病蟲害監測等方面。同時,農業是遙感技術的最大用戶。農業遙感的工作十分廣泛。我國是農業大國,改變農業管理水平,合理利用資源,糧食生產等十分需要該項技術為政府決策部門提供準確信息。
1.2 光技術的應用
農作物的生長需要不斷的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效率的高低與光照情況有很大關系,在大棚等設施工業的實際生產中,自然光很難完全滿足所有農作物光合作用的需要,為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可充分利用人工光來改善農作物生長的光環境。當前常用的人工光源包括白熾燈、鈉燈、日光燈以及其他特殊光源等。對于不同的農作物來說,其需要的光源種類和光強度也有很大區別,因此實際工作中在選擇光源之前要首先對農作物的喜光性進行充分了解,科學選擇光源,通過透光膜等技術將有利于農業生產的光投射,而不利于農業生產的光進行過濾,同時根據農作物生長的需求隨時調整光強度,一方面使光合作用的效率達到最高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節約能源。另外,通過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可利用光源吸引害蟲,從而進行捕殺,可有效降低農藥的施用量,為發展生態農業提供了技術支持。
1.3 生物技術的應用
1)農業種植中生物技術的組織培養技術。組織培養技術在農業中的利用,不僅可以增加植物生長的速度,而且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培育出更好的優良品種。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毒對作物農作物的侵害,保證植物種苗無病毒,促進良種經濟作物的快速發展。
在現在農業種植中,對于組織培養技術的應用,其主要是建立在細胞的全能性的基礎之上,是通過人工的誘導,保證植物組織在無菌狀態下進行良好的發育,最終成為完整的一種生物技術。
在應用組織培養技術要注意保證在培養基組成、pH值、滲透壓等各種化學環境條件,及植物組織培養中溫度、光照以及濕度等各種環境條件,使得能夠有效地促進組織培養育苗的生長和發育。當組織培養技術擴散到培養基后,就會抑制其他酶的活性,從而影響所接種外植體的培養。所以一定要加強對這個環節的處理。關于初代培養旨在獲得無菌材料和無性繁殖系,即接種某種外植體后,最初的幾代培養。要用誘導或分化的培養基,就是培養基中含有較多的細胞分裂素與少量的生長素。
2)農業種植中生物技術制作生物農藥。生物農藥是農業種植中生物技術的一部分,它的形成,簡單來說,就是利用生物的新陳代謝,將它作為制作農藥制品的有效成分,通過化學手段制作農藥的方法,可以起到達到良好的使用效果,還可以良好的保護環境的作用,更加重要的是提高了植株的耐藥性,可見利用生物技術制作農藥,在具農業種植中有著深遠的影響。
在農業生產中,很多藥品的生產就是從生物組織中提取的。但大都受材料來源限制,致使其產量有限,價格也是非常的昂貴。而微生物生長的迅速比較快,容易被控制,適于大規模工業化的生產。所以我們可將生物合成相應藥物成分的基因,最后導入微生物細胞內,使其產生相應的藥物,這樣不僅能夠解決產量問題,也能降低生產的成本。避免了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同時也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 實踐案例分析
某縣為了加速地方農業種植現代化建設,專門采用遙感技術這一地球信息科學前沿技術來輔助農業建設,它能夠實現對農作物的定時、定位和定量監督,客觀優化農業資源環境,監測準確性較高,特別是對于農作物的長勢及產量監測估算非常到位,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2.1 某縣的農業種植遙感技術應用類型
某縣目前在遙感應用技術方面所采用類型較多,下文簡單介紹兩點。
1)利用遙感技術進行農作物產量估算,即遙感估產。它基于農作物特有的波譜反射特征展開,實現對農作物產量的動態監測預報。該技術中專門利用影像化光譜信息來反映農作物的LAI、生物量等客觀生長信息,構建生長信息與產量之間的農學關聯模型。而在該模型中,則有較為客觀反映農作物植被指數的光譜數據線性及非線性數學指數,它客觀反映了農作物的生長過程,成為了各個階段農作物生長狀況評價的科學標準。
2)專門進行災害監測的遙感監測方法,它能夠對地方農田旱災、洪澇災害等重大農業自然災害進行災情動態監測與災情評估,并明確災情發生后的受災面積、所影響范圍與受災程度。例如垂直干旱指數法就能夠基于地表溫度來實現地方農田干旱情況監測預警,這里主要運用到了熱慣量法對農田條件溫度指數進行歸一化差值管理,明確干旱農田的表觀熱慣量指標和地表含水量指標,對農作物所出現的缺水狀況進行精細化分析,以便于采取補救措施。
2.2 遙感技術實施農業監測的工作開展情況
某縣目前已經建立了遙感技術全區域農業服務中心,專門對地方農田農作物種植過程進行遙感監測部署,觀察農作物的生長狀況與種植面積變化。目前,效仿該縣進行遙感技術農業種植的周邊縣已經達到20個,他們均設置了300畝以上的樣方地面驗證調查觀察點,配合遙感監測技術對區域內每年的農作物生育生長特點進行定期遙感監測(每15天一次),為地方農業宏觀發展決策提供了有利參考。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業生產是關系到一個國家社會民生的關鍵環節,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提高土地利用率與農產品質量,使農業生產滿足社會需求,就需要將新技術與新設備引進到農業種植領域上來,農業部門引導農民科學合理地通過新技術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問題。通過運用現代化技術來提高農業種植水平,解決我國目前農業種植技術水平不高的問題,實現農業現代化,促進我國農業生產發展,從而推動國民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參考文獻
[1]秦麗萍,黃夏英.現代化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實踐應用分析[J].福建農業,2015(05).
[2]王麗波.論現代化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J].科技致富向導,2014(03).
[3]張平平,劉大為.探討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推廣和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