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坤 李陸鵬 李沙沙 楊宇軒 王爽 侯憲昂



[摘要]目的:探討數字化間接粘接法應用于正畸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患者40例,獲得患者數字化三維牙列模型,并將數字化的托槽在計算機上進行三維定位,進行數字化排牙實驗,評估托槽位置,再根據定位結果用快速成型技術制作出雙層轉移托盤,通過轉移托盤將托槽轉移至患者口中。按照分組標準,對照組使用直接粘接,實驗組使用數字化間接粘接,比較治療后后牙區邊緣嵴高度差、托槽粘接的準確度,同時測量數字化間接粘接的托槽脫落率。 結果:①對照組右側邊緣嵴高度差為(0.424±0.555)mm,左側邊緣嵴高度差為(0.454±0.556)mm;實驗組右側邊緣嵴高度差為(0.186±0.307)mm,左側邊緣嵴高度差為(0.151±0.235)mm,對照組較實驗組后牙區同側邊緣嵴高度差更大,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直接粘接和數字化間接牙根平行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數字化間接粘接牙根平行度測量值均小于直接粘接;③數字化間接粘接的托槽脫落率為6.06%,直接粘接的托槽脫落率為5.02%,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①與直接粘接相比,數字化間接粘接的后牙區邊緣嵴高度差較小,粘接準確性提高;②數字化間接粘接的托槽脫落率與直接粘接無差異,粘接準確性較高,可應用于臨床。
[關鍵詞]間接粘接;邊緣嵴高度;牙根平行度;準確性;脫落率
[中圖分類號]R783.5?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8-6455(2019)08-0101-04
在正畸治療中,醫生需要將托槽、帶環等粘接在牙冠上從而發揮作用。粘接方法分為直接粘接和間接粘接,間接粘接技術在1972年由Silverman和Cohen提出[1]。直絲弓矯治技術對托槽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托槽位置的不準確將影響牙齒位置,從而需要重新粘接托槽或者額外的弓絲彎制,使治療時間延長[2]。因此,現代的正畸矯治技術,在運用MBT技術、自鎖技術以及舌側矯治技術的時候,更加推薦采用間接粘接法粘接托槽[3]。傳統的間接粘接系統是基于石膏模型,即先在臨床上取得患者牙列的陰模,再在技術室將其灌制成為石膏模型。其操作較復雜,實驗室操作時間較長,而且在矯治的過程中,當個別托槽脫落時,再制作個別牙的轉移托盤時還必須重復以上步驟,比較繁瑣[1,4]。
隨著現代正畸向個性化和數字化發展,部分公司已開發出成熟的數字化個性化排牙、個性化托槽制作以及間接粘接轉移托盤制作系統并投入使用,比如OrthoCAD、SureSmile、Emodel等系統[5-6]。數字化間接粘接減少了手工制作造成的誤差,能夠記錄包括牙根、顱骨在內的口腔信息,診斷更全面, 增加了治療結果的可預測性[7]。目前數字化模型已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臨床。在數字化牙列模型上可以進行模擬托槽的定位,然后利用計算機輔助快速成型技術制作帶有托槽的轉移托盤,從而實現間接粘接[8]。本文將數字化間接粘接技術應用于臨床,通過比較正畸治療中應用直接粘接與數字化間接粘接后牙區邊緣嵴高度的差異,為數字化間接粘接的臨床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1? 臨床資料
1.1 研究對象:選取2016年-2018年于西安交通大學口腔醫院正畸科就診的40例錯牙合畸形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4例,女26例,年齡最小10歲,最大24歲,平均14.7歲;拔牙16例,不拔牙24例。病例包括AngleⅠ類、Ⅱ類和Ⅲ類錯牙合畸形。納入標準:①口腔衛生良好;②牙列擁擠為輕度或中度。排除標準:①氟斑牙及釉質發育不全;②缺失牙;③患牙頰面大面積充填體。本研究經西安交通大學口腔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分組:將40例研究對象隨機進行編號,拔牙患者為1~16號,不拔牙患者為17~40號。奇數編號對象上頜牙列采用直接粘接,下頜牙列采用數字化間接粘接;偶數編號對象上頜牙列采用數字化間接粘接,下頜牙列采用直接粘接。將直接粘接牙列作為對照組,數字化間接粘接牙列作為實驗組。
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的托槽由正畸專業研究生操作,按照托槽位于臨床冠中心的原則,采用口內直接粘接的方法進行托槽粘接;實驗組患者的托槽采用數字化間接粘接托盤,進行托槽粘接。
2.1 數字化三維牙列間粘模型的獲取:臨床上獲取患者的牙頜研究模型,所用材料為藻酸鹽印模,牙頜模型應牙列完整,無變形,無明顯缺陷。將模型及托槽發送給西安恒惠公司,由西安恒惠公司掃描牙頜研究模型,生成患者的牙頜模型三維重建數據,并添加托槽數據,獲得數字化三維牙列間接粘接模型,通過OrthoRX軟件將每顆牙數字化分離。
2.2 數字化牙齒排列的模擬:使用OrthoRx軟件,醫生可以對數字化三維牙列模型進行虛擬排牙。使用軟件調整每顆牙齒上的托槽位置,從而改變每顆牙齒在水平面、矢狀面和冠狀面中的位置,同時對每顆牙齒三維方向的軸傾和轉矩進行調整(見圖1)。需要納入矯治的全部牙齒確定托槽位置后,利用軟件內的模擬弓絲排齊整平牙齒(見圖2)。依據排齊后的效果,觀測三維空間中牙齒的預期位置,對于預期位置不理想的牙齒,進一步調整托槽的位置,改變牙齒的預期位置,同時可以進行個性化調整,直至最終確定每個牙齒合適的托槽位置,使相鄰后牙區邊緣嵴高度接近一致,牙齒排列較為理想。
2.3 數字化托盤的生產:根據數字化模擬的托槽位置,進行數字化間接粘接托盤的制作。醫生將設計完成的數字化間接粘接托槽文件發送給西安恒惠公司,該公司制作完成帶有托槽的數字化間接粘接轉移托盤,該托盤是透明雙層轉移托盤,包含一層硬膜和一層軟膜(見圖3)。
2.4 口內粘接操作過程:數字化間接粘接的口內粘接方法與常規間接粘接基本一致,操作步驟包括清潔牙面、酸蝕牙面、隔濕吹干、牙面涂布粘接劑并光固化15s、間接粘接托盤內的托槽底板涂3M流動樹脂,口內就位并輕壓間接粘接托盤,光固化20s,依次去除雙層轉移托盤的硬膜層和軟膜層,磨除托槽周圍多余的樹脂。記錄使用數字化間接粘接托盤的托槽脫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