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牙種植體在慢性牙周炎致缺失牙修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按照隨機數字法將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筆者醫院口腔科進行治療的60例慢性牙周炎致缺失牙患者分為兩組。固定式義齒組:31例,采用固定式種植義齒修復;覆蓋式義齒組:29例,采用可摘式覆蓋種植義齒修復。比較兩組患者修復6、12個月的種植成功率,修復后12個月,采用調查問卷量表對兩組的美觀程度、咀嚼功能、維護便利程度、成本費用及治療時間進行評分。結果:修復6個月后,固定式義齒組與覆蓋式義齒組的種植成功率分別為90.32%、89.66%,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修復12個月后,固定式義齒組與覆蓋式義齒組的種植成功率分別為87.10%、86.21%,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修復12個月后,兩組美觀程度[(2.13±0.80)vs(2.20±0.72)]、維護便利程度[(2.53±0.69)vs(2.61±0.73)]的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固定式義齒組的咀嚼功能評分[(1.02±0.42)vs(2.08±0.83)]明顯低于覆蓋式義齒組(P<0.05),成本費用[(2.98±0.55)vs(2.01±0.34)]與治療時間[(2.67±0.61)vs(1.99±0.57)]的評分明顯高于覆蓋式義齒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牙種植體在慢性牙周炎致缺失牙中的修復效果明顯,患者可以根據經濟狀態及需求,選擇不同的修復方式。
[關鍵詞]慢性牙周炎;缺失牙;牙種植體;固定式種植義齒;可摘式覆蓋種植義齒
[中圖分類號]R781.4+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8-6455(2019)08-0116-03
慢性牙周炎是常見的一種口腔疾病,主要由于長期存在的牙齦炎,炎癥逐漸擴展至深部的牙周組織而引起。臨床上,首先對牙周炎進行病因治療,但是牙周炎能夠破壞牙齦組織,造成牙齒間隙變大、牙齒松動或移位,甚至造成牙齒缺失,從而導致美觀性差、咬合不穩定[1-2]。慢性牙周炎致缺失牙通常需要修復治療,傳統的慢性牙周炎致缺失牙的修復方式主要包括殘存牙根固定義齒及殘存牙根可摘式覆蓋義齒修復,如果設計不好會造成咬合崩壞產生咬合創傷[3-4]。近年來,隨著口腔醫學的發展與進步,種植體輔助修復在口腔修復中得到廣泛應用,在慢性牙周炎致缺失牙的修復中,種植修復衍生出多種修復方式[5]。本研究旨在探討牙種植體在慢性牙周炎致缺失牙修復的應用效果,為臨床提供參考。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筆者科室治療的60例慢性牙周炎致缺失牙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55.23±6.14)歲。納入標準:①輕度至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②有缺失牙并需要進行種植修復者;③無嚴重心腦血管疾病;④無糖尿病、慢性病史;⑤患者配合程度高;⑥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者態度不積極,配合程度低;②口腔衛生習慣較差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將60例患者分為固定式義齒組與可摘式覆蓋義齒組,固定式義齒組: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齡(56.45±7.62)歲;覆蓋式義齒組:29例,其中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齡(54.19±6.54)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的治療均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初期治療,首先對患者進行慢性牙周炎的治療,齦下刮治術及根面平整術聯合鹽酸米諾環素療法。局部麻醉,進行齦下刮治及根面平整,術后采用體積分數3%的雙氧水沖洗牙周袋,鹽酸米諾環素(派麗奧,Sunstar INC,注冊證號H20150106) 局部用藥,緩慢注入牙周袋底部至齦緣處,1次/周。再利用根管治療、暫時修復治療等,去除發炎及傷害性咬合,使穩定口腔狀況避免繼續破壞;再評估后視患者的治療反應看是否可進行第二階段手術治療;第二階段:手術治療,除了種植體植入手術之外并包含各種牙周手術;第三階段:修復期治療,其目的是采用Branemark種植系統進行固定式義齒及可摘式覆蓋義齒修復治療來重建牙列及咬合;第四階段:維持期治療,其目的是定期復診來維持治療效果,并能讓患者深刻體會口腔衛生控制的重要性。
1.3 效果評價標準:比較兩組修復后6個月、12個月的種植成功率,參考文獻[6]對種植成功進行評價:種植體未出現松動,使用功能良好,臨床檢查未發生感染與疼痛,且X線檢查顯示種植體周圍無透射區。
1.4 觀察指標:修復12個月后,采用調查問卷量表對美觀程度、咀嚼功能、維護便利程度、成本費用及治療時間進行評分,評分越高,代表美觀程度越低、咀嚼功能越差、維護便利程度越低、成本費用越高及治療時間越長,見表1。
1.5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8.0醫學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種植成功率的比較:修復6個月后,固定式義齒組種植成功率為90.32%,可摘式覆蓋義齒組種植成功率為89.66%,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修復12個月后,固定式義齒組成功率為87.10%,覆蓋式義齒組種植成功率為86.21%,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調查問卷量表評分的比較:修復后12個月,兩組美觀程度、維護便利程度的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固定式義齒組的咀嚼功能評分明顯低于可摘式覆蓋義齒組(P<0.05),成本費用與治療時間的評分明顯高于覆蓋式義齒組(P<0.05),見表3。固定式義齒組的咀嚼功能優于可摘式覆蓋義齒組,成本費用高于可摘式覆蓋義齒組,治療時間長于可摘式覆蓋義齒組。
2.3 典型病例
病例1:男,56歲。主訴:右上缺失牙,牙齒咀嚼較無力,希望能徹底治療;臨床診斷:廣泛性慢性牙周炎、咬合塌陷、齲齒(38)、殘留齒根(14),修復方式:固定式種植體義齒修復,治療前后圖片見圖1~4。
病例2:女,60歲。主訴:上頜后牙缺失牙都靠前牙咀嚼,且沒有辦法正常咬合;臨床診斷:局部性慢性牙周炎、咬合塌陷、齲齒(31、43 )、殘留齒根(16、24、35、37);修復方式:可摘式覆蓋義齒修復,治療前后圖片見圖5~8。
3? 討論
在牙周炎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牙周炎能夠造成牙周破壞,嚴重的可以引起牙齒缺失。牙周炎造成的牙缺失首先應對牙周炎進行病因治療,然后對牙缺失進行修復治療,以恢復牙齒的咬合功能,保持清潔良好的口腔環境[7]。如果對義齒設計不良容易造成不穩定的咬合以及牙齒位移,不穩定的咬合力容易引起咬合崩壞或者造成牙槽骨破壞,這種情況下容易產生繼發性咬合創傷,因此,牙周炎造成牙缺失修復的主要任務是減少次發性咬合創傷的發生[8-9]。
近年來,直接采用種植體來制作固定式義齒修復缺失牙得到較好的應用,目前,在臨床上使用種植體輔助固定式或可摘式覆蓋義齒來修復缺失牙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醫生及患者的青睞[10]。但是,不管是否為種植體輔助修復,相對于可摘式覆蓋義齒,固定式義齒有較好的接受度,采用固定式義齒修復的咀嚼能力比較穩固,咬合力具有較好的分布[11]。對于牙周炎造成牙缺失患者,通常建議拔除條件不好的牙齒,再采用種植體輔助修復,配合自然牙齒承擔咬合力,以緩解牙齒松動或咬合創傷情況[12-13]。所以,對慢性牙周炎致缺失牙患者進行種植體輔助修復的主要目的是恢復咬合力、穩定牙周,使得牙周更加健康且容易維護。
本研究采用固定式種植體義齒修復了31例慢性牙周炎致缺失牙患者,采用可摘式覆蓋種植體義齒修復了29例慢性牙周炎致缺失牙患者,隨訪1年后發現,兩組的修復效果、美觀程度及維護便利程度相當,固定式義齒組的咀嚼功能優于可摘式覆蓋義齒組,成本費用高于可摘式覆蓋義齒組,治療時間長于可摘式覆蓋義齒組。說明種植體輔助固定式義齒修復的費用相對較高,治療時間較長,但是其固持力較好,咀嚼功能較強;雖然可摘式覆蓋種植體義齒修復的咀嚼功能相對次之,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避免食用過硬食物,可摘式覆蓋種植體義齒修復也是可行的。因此,患者可以根據經濟狀態及需求,選擇不同的種植體輔助修復方式。
[參考文獻]
[1]楊亮,石磊,黃捷淳.慢性牙周炎與種植體周圍炎相關性的臨床研究[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6,16(8):33-34.
[2]謝琦升.種植體在牙周病缺失牙修復治療中的應用研究[D].大連:大連醫科大學,2017.
[3]王宏遠,劉格兵,邵文儉,等.游離端缺失伴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三種修復方案臨床效果比較[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16,17(2):82-85.
[4]王曉燕.支架式可摘局部義齒對中重度牙周炎伴牙列缺損患者的修復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0):97-98.
[5]謝立本,羅維,田愛峰,等.支架式可摘局部義齒在牙周炎牙列缺損修復中的應用[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3,29(3):172-173.
[6]黃志昌.種植修復治療慢性牙周炎伴有牙列缺損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 2017,24(5):109-111.
[7]陳宇,王超,黃元丁.種植體-天然牙聯合支持的套筒冠義齒修復下頜多牙缺失的三維有限元分析[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2017,38(2):150-154.
[8]連衛娜.即刻種植在牙齒缺失修復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 2016,11(1):95-96.
[9]徐巍,楊春山,鄭佳,等.即刻種植在牙齒缺失修復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河北醫學, 2017,23(6):417-420.
[10]張旭,陶庭亮,張磊,等.牙缺失修復不同骨質患者行即刻種植與常規種植臨床比較研究[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2017,18(3):371-374.
[11]任家卉,尼加提· 吐爾遜,楊超,等.兩種種植系統后牙區單牙修復后邊緣骨吸收與冠根比的臨床研究[J].中國美容醫學,2017,26(4):98-101.
[12]劉樸,左渝陵.前牙美學區種植暫時修復體誘導塑形修復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國美容醫學,2016,25(12):82-84.
[13]李康,陳淑萍,謝春,等.引導骨組織再生技術種植修復口腔頜面部創傷后牙缺失伴骨缺損的臨床研究[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16,21(3):124-127.
[收稿日期]2019-01-25
本文引用格式:賈希進.牙種植體在慢性牙周炎致缺失牙修復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美容醫學,2019,28(8):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