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嬈 趙宇 余江



[摘要]目的:觀察非手術矯正法在新生兒耳廓形態畸形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總結相關護理工作經驗,提出護理體會。方法:分別采用自制簡易硅膠管耳廓矯形器和“益耳”耳廓矯形器對22例年齡小于2個月的先天性耳廓形態畸形患兒進行非手術矯正,治療前對治療過程和原理進行講解,協助醫生選擇和佩戴合適的耳廓矯形器,并對患兒家長進行后續治療的培訓和隨訪。結果:新生兒早期佩戴耳廓矯形器,可以有效矯正其耳廓形態畸形,矯正效果滿意,并發癥少。結論:應用耳廓矯形器可以有效治療新生兒耳廓形態畸形,良好的護理配合在治療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耳廓畸形;耳廓矯形器;新生兒;護理;非手術矯正
[中圖分類號]R473.6? ? [文獻標志碼]B? ? [文章編號]1008-6455(2019)08-0134-03
外耳廓發育畸形是新生兒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耳廓畸形大致可以分成耳廓的結構畸形和形態畸形兩類。耳廓結構畸形是指皮膚或軟骨缺失導致的耳廓發育不良,而耳廓形態畸形是指耳廓的結構發育完整但形態存在異常[1-2]。傳統治療先天性耳廓畸形多采用整形外科手術的方法,但各類手術方案均存在創傷大,并發癥多等缺點,增加了患兒與家長的痛苦及經濟負擔[3]。近年來,隨著新生兒耳廓形態畸形非手術治療方案的提出,在全世界多個國家已相繼開展了關于新生兒耳廓形態畸形非手術治療的臨床及基礎研究,并取得了滿意的療效[4-5]。新生兒耳廓形態畸形早期非手術矯正的理念也逐漸獲得了耳科和整形外科醫生的認可。本研究對22例先天性耳廓形態畸形的患兒進行非手術的矯正治療,現將臨床應用及護理經驗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整形外科門診就診的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兒22例(27耳),其中男9例,女13例;左耳14例,右耳13例。納入標準:年齡<60d,均為耳廓形態畸形,無耳廓結構缺失,耳廓及周圍皮膚狀態良好,無炎癥及皮損,外耳道無炎癥;排除標準:年齡>60d,存在耳廓結構畸形,耳廓周圍皮膚有活動性炎癥,合并其他臟器嚴重先天畸形及無法堅持隨訪的患兒。
1.2 治療方法
1.2.1 使用自制簡易硅膠管耳廓矯形器:對于僅存在外耳輪卷曲畸形,且家庭經濟條件差,無法購買耳廓矯形器的患兒,可以使用自制的簡易硅膠管耳廓矯形器。將一段可彎曲的銅絲插入直徑3mm的硅膠套管中,根據患兒的耳舟長度和畸形范圍適度裁剪,將其彎曲成合適的曲度,置入患兒的耳舟內以將卷曲的外耳輪抬起,用脫敏膠布進行多點固定。見圖1。
1.2.2 佩戴“益耳”耳廓矯形器:對于更為嚴重的先天性耳廓形態畸形,筆者采用中科院協和整形外科醫院研發的“益耳”耳廓矯形器進行矯正。該矯形器由基座,外蓋和兩個條形牽拉器構成。首先把基座放在耳廓的位置,卡在顱耳溝以提供支撐和固定,在基座和顱耳溝之間可放置棉片隔開,防止磨破皮膚。條形牽拉器可根據需要進行折疊,調整好合適的角度,一側放置在耳舟內,以牽拉畸形的耳輪,并提供持續的外力,重塑耳輪的正常形態,另一側插入基座內圈的插孔以進行固定。再將外蓋插入基座的外圈插孔,然后外面用彈力網套加壓包扎。見圖2。
1.3 護理方法
1.3.1 治療前護理:利用宣傳板和宣傳手冊對新生兒耳廓形態畸形非手術矯正的優勢和治療時機進行宣傳,對首次就診的患兒家長詳細講解該治療原理方法和優勢,增強其治療信心。告知其此項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得到患兒家長的積極配合才能夠獲得最好的治療效果。治療前對患兒進行局部皮膚的檢查和準備,檢查耳廓及周圍皮膚有無皮疹,紅腫或破潰,檢查耳道有無異味或膿性分泌物。剃掉耳廓周圍3cm范圍內的毛發,用酒精棉球輕輕擦拭局部皮膚。對患兒進行個人信息登記,雙側耳廓進行拍照存檔,簽署治療同意書。
1.3.2 矯形器的選擇和佩戴:根據患兒耳廓畸形情況及家長意愿,同醫生一起幫助患兒選擇適合的矯形器。對使用自制簡易硅膠管矯形器的患兒,制作并裁剪成合適長度的硅膠管矯形器,協助醫生為患兒進行佩戴和固定。對選擇益耳耳廓矯形器的患兒,首先對矯形器各部分進行檢查,然后協助醫生為患兒進行佩戴。基座可按照耳廓大小進行修剪,如耳廓較小,可將基座下端多余的部分剪除。矯形器基座和皮膚接觸的部分,可用棉片墊入以防止磨破皮膚。插入條形牽拉器力度一定要適中,不要過緊,以防止耳廓皮膚受壓缺血。
1.3.3 術后宣教及隨訪:由于該項治療大部分時間需要在家完成,因此治療后對家長的宣教和告知尤為重要[6]。對患兒家長在家使用耳廓矯形器的方法和注意事項進行培訓。告知患兒家長耳廓矯形器需要24h持續佩戴,并需要經常觀察治療側耳廓及周圍的皮膚是否有紅腫、皮疹或破潰,如有上述情況,需立即解除耳廓矯形器,外涂表皮生長因子類凝膠直至皮膚痊愈后再進行治療。治療期間,需要每周到門診復查,觀察治療情況,至耳廓形態滿意后停止治療。每次復查隨訪時,需要觀察皮膚顏色及有無紅腫破潰,留存照片。最終治療結束后,需對治療效果進行評估和記錄。
2? 結果
22例患兒(27耳),按照治療結果進行分級評判。其中治療效果為優(恢復正常形態)20例(25耳)(92.6%);良(基本正常,仍有輕微的形態畸形)2例(2耳)(7.4%);差(無明顯改善)0例。治療時間6~12周,平均治療時間8.77周。患兒矯正前后見圖3。并發癥發生情況:皮膚破損3例(11.1%),均在拆除矯形器后治愈,再重新佩戴治療,無嚴重并發癥出現。家長滿意度調查:所有患兒家長均對該治療方案,治療效果及護理措施表示滿意和認可。
3? 討論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新生兒常見的畸形,可導致患兒外觀畸形,進而導致患兒產生心理障礙。傳統的耳廓畸形治療方法多為手術治療,不同的耳廓畸形手術方式不同。但多需要在6歲以后進行,不能消除耳廓畸形對患兒心理的不良影響。而且,手術還存在麻醉和并發癥的各類風險[3,7]。
非手術方法治療先天性耳形態畸形理論是由日本學者Kurozumi首次提出[8],之后在歐美等國家相繼開展相關臨床和試驗研究,并取得良好治療效果[9-10]。研究表明,耳廓的形態隨年齡增長在不斷變化,部分先天耳廓形態畸形能夠自我矯正。新生兒體內含有源自母親的雌激素,雌激素水平在生后72h達到高峰,使耳廓軟骨中透明質酸含量增加,從而增強了耳廓軟骨的可塑性。新生兒體內雌激素在生后6周開始逐漸降到正常水平,此后軟骨可塑性下降[10]。非手術方法治療耳廓形態畸形就基于此機制,在新生兒早期對畸形的耳廓進行矯正干預,從而避免后期手術帶來的創傷和風險[11]。
臨床上用于矯正新生兒耳廓形態畸形的塑形材料眾多,目前臨床所應用的矯正材料各有優缺點,但在臨床上都被證實均可在新生兒耳廓畸形早期進行治療干預[12]。本研究中根據耳廓畸形的眼周程度和患兒家長的意愿,筆者選用了自制的硅膠管矯正器和國內研發的“益耳”耳廓矯形器。自制矯形器具有取材簡單,費用低的優點,但適用范圍小,只可能用于矯正耳輪卷曲畸形,使用膠布固定,有發生膠布過敏的可能。“益耳”及其他市場上可購買到的耳廓矯形器是當前耳廓形態畸形矯正的主要治療方式,可適用于各類耳廓畸形,但佩戴方式較復雜,且價格昂貴[13]。
新生兒耳廓形態畸形的矯正時機非常重要,一定要早期進行干預。有文獻建議在新生兒出生1周開始佩戴,盡量不超過1個月[14]。但在我國,由于家長對耳廓畸形的認識不足,各級醫師對非手術矯正方法還不夠了解,因此,經常遇到的情況就是治療時間太晚,患兒就診時常超過6周,此時耳廓軟骨的延展性和可塑性下降,常導致治療效果不佳。因此,對于耳廓形態畸形非手術治療方式的宣教和科普工作迫在眉睫,需要產科、新生兒科、耳廓和整形外科醫生的共同努力[15-16]。而且由于軟骨變硬,更容易造成局部皮膚受壓,導致并發癥發生。本研究中發生皮膚破損的3例患兒年齡均>6周。發生皮膚破損后,應立即停止佩戴矯形器,外用表皮生長因子,待幾天后皮膚愈合后再進行治療。因此對于年齡>6周的患兒,佩戴矯形器時的護理就更為重要,除了調整好矯形器的大小和力度外,還要注意觀察佩戴時的皮膚狀況,提醒家長及時復診。此外,對于患兒家長的培訓和宣教非常重要,通過護理宣教,提高他們對新生兒耳廓畸形的認識,了解早期非手術治療的意愿,熟悉矯形器的原理和佩戴方式,認識到復查和隨訪的重要性,對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至關重要[6]。
新生兒耳廓形態畸形的非手術矯正技術,是利用新生兒耳廓可塑性原理對耳廓進行非手術的形態矯正,具有療效好,操作簡便,治療周期短、無明顯不良反應,患兒及家長接受度高等優勢。良好的護理在該項治療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Schultz K,Guillen D,Maricevich RS.Newborn ear deformities:early recognition and novel nonoperative techniques[J].Semin Plast Surg,2017,31(3):141-145.
[2]劉磊,潘博,蔣海越,等.不同年齡段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臨床特征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5):1936-1938.
[3]蔣海越,潘博,林琳.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分型及治療策略[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3,11(4):476-480.
[4]簡炳權,楊海弟,鄭億慶,等.耳模矯正器治療先天性耳廓形態畸形療效[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7,24(8):391-395.
[5]Schonauer F,La Rusca I,Molea G.Non-surgical correction of deformational auricular anomalies[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09,62(7):876-883.
[6]劉夢捷,劉倩,武戰選,等.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在先天性小耳畸形患兒圍手術期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18,27(2):143-146.
[7]楚菲菲,劉恒鑫,唐銀科,等.規范化耳后擴張器置入術在分期耳再造術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2018,27(7):32-35.
[8]Kurozumi N,Ono S,Ishida H.Non-surgical correction of a congenital lop ear deformity by splinting with Reston foam[J].Br J Plast Surg,1982,35(2):181-182.
[9]Anstadt EE,Johns DN,Kwok AC,et al.Neonatal ear molding:timing and technique[J].Pediatrics,2016,137(3):e20152831.
[10]Leonardi A,Bianca C,Basile E,et al.Neonatal molding in deformational auricolar anomalies[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2,16(11):1554-1558.
[11]蘇鈺,丁志偉,馬堅凌.新生兒耳廓畸形的早期認識和無創矯治[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8,16(1):38-41.
[12]齊向東,周婕.先天性耳廓畸形無創矯正技術應用及進展[J].中國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學),2017,32(1):4-8.
[13]陳沛維,李潔,趙守琴,等.新型耳矯治器對小兒先天性耳廓畸形治療效果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7,22(11):849-853.
[14]熊瓊,白燕.耳廓矯治器對2~6月齡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兒的矯治效果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8,23(15):1163-1166.
[15]Lennon C,Chinnadurai S.Nonsurgical management of congenital auricular anomalies[J].Facial Plast Surg Clin North Am,2018,26(1):1-8.
[16]鄒鳳,李琦,莊強爾,等.耳廓矯形器對新生兒及嬰兒耳廓形態畸形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7,25(5):355-358.
[收稿日期]2018-12-25
本文引用格式:劉嬈,趙宇,余江.新生兒耳廓畸形非手術矯正的應用與護理配合[J].中國美容醫學,2019,28(8):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