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功副巡視員(前)調研朝陽區高碑店西社區垃圾分類現狀 攝影:尹華響
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是社會文明水平的重要體現。2019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垃圾分類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垃圾分類已成為社會各界人士持續關注的熱點問題。為此,北京市委黨校101期局級領導干部進修班垃圾分類研修組(以下簡稱“調研組”),深入居民小區了解垃圾投放情況,走進學校體驗垃圾分類宣講,調研了北京市垃圾分類工作現狀及垃圾分類宣傳引導情況。
2019年6月4日,調研組到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鄉高碑店西社區,探訪社區居民、商戶垃圾分類情況,了解垃圾分類投放收運現狀,并與基層垃圾分類工作者、居民進行了深入座談。調研發現,高碑店西社區居民、商戶垃圾分類知曉率高,部分居民在家中主動使用廚余垃圾進行堆肥養花。智能投放桶已經投入使用,并且日常維護管理到位。座談中,垃圾分類基層工作者及社區居民講述了自己參與垃圾分類工作的感受,調研組了解到,居民普遍具有垃圾分類意識,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能夠自覺分類,已經基本養成垃圾分類習慣。
2019年6月12日,調研組到北京工業大學附屬中學十八里店分校,參加“垃圾分類進校園”宣講活動。調研組參觀了學校垃圾分類實施情況,和學生利用生活垃圾“變廢為寶”制作的玩具、工藝等作品,學校老師、家長、學生講述了自己參與垃圾分類的感受和體驗,志愿者老師為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垃圾分類課程。調研組感受到,垃圾分類已經成為學校生活的日常,垃圾分類教育已經“入腦入心”,成為師生們共同的生活方式。
調研組還與市、區兩級城市管理委、垃圾分類行業企業和志愿者代表進行了座談。大家分別從垃圾分類管理者、實踐者、基層工作者、志愿者的角度,就垃圾分類工作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措施,進行了充分探討。
近年來,北京市著力加快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補齊硬件短板,探索垃圾分類有效方法,注重提升分類效果,研究垃圾分類全過程管理,加強系統銜接,引導市民參與,尋求社會精治、共治有效途徑,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在各個方面進行了積極實踐和有益嘗試,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的政府推動機制
一是各項制度基本建立。2017年,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意見》及《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治理行動計劃(2017-2020年)》。建立完善了示范片區建設考核和日常管理辦法和穩定持續的資金投入保障機制。二是市、區兩級建立了垃圾分類推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制定工作計劃。實施“日抽查,月報告,季考評”制度,垃圾分類納入各區年度政府績效考核內容。
(二)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調研組在北工大附屬中學十八里店分校參加“垃圾分類進校園”宣講活動 攝影:尹華響
一是黨政機關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成效顯著。2017年以來,共有4871個黨政機關、學校、醫院等公共機構開展垃圾強制分類。同時在使館區和外交公寓組織開展垃圾分類。2018年,北京市順利通過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對全國各省市的黨政機關垃圾強制分類工作考核,并取得全國第一的成績。二是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創建達到30%。2018年以來,全市有100個街道(鄉、鎮)開展了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創建,今年還將有224個開展創建。各區基本搭建了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體系,示范片區正按照創建標準要求,逐步提高居民參與率和強制分類覆蓋率。
(三)垃圾分類機制創新有所突破
垃圾分類機制創新主要表現三個方面。一是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鼓勵采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特許經營等方式,提升垃圾分類整體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招標垃圾分類第三方服務308包,有三十多家垃圾分類專業公司參與了垃圾分類業務,促進了北京市垃圾分類市場化、專業化和社會化進程。二是逐步建立排放登記機制。開展垃圾全流程精細化管理系統建設,搭建全市統一的調控核算平臺、擴大垃圾分類收費價差、對減量進行以獎代補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為今后完善垃圾收費制度創造了條件。三是創新投放收運機制。通過在示范片區試點,目前有四種垃圾分類投放模式。一是有人值守的垃圾分類驛站;二是撤桶撤站方式,實行定時定點流動收集;三是上門或定點回收再生資源、廚佘垃圾方式;四是在部分有條件的小區設置垃圾分類智能投放箱。
(四)持續深入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動員
一是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借助黨員“雙報到”,在全國率先將垃圾分類納入基層黨建工作。二是落實基層治理機制,推行“一長四員”治理模式。三是創立垃圾分類的形象品牌,“分小萌”卡通形象。四是利用新媒體發布垃圾分類相關文章近900篇。五是開展垃圾分類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農村等宣講活動4399次。
在調研走訪時發現,部分市民確實已經養成垃圾分類、源頭減量習慣,試點小區管理也相對規范,部分學校開展了垃圾分類宣傳活動。但從全社會來看,垃圾分類習慣尚未養成,垃圾分類工作存在問題依然很多。
(一)強制分類法律支撐不足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雖已實施多年,但目前法規中僅規定了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的責任和罰則,對居民個人并無罰則。加之物業等管理責任人對居民缺乏有效的服務意識,沒有有效手段引導居民自覺分類。
(二)存在混裝混運問題
部分社區、居民小區垃圾桶未配備分裝分運的垃圾投放設施,垃圾分類投放、運輸、處理各環節有效銜接不夠,影響了居民開展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三)垃圾分類投放未形成統一模式
目前,垃圾分類前端投放模式雖有四種創新嘗試,經驗適合試點小區,推廣有難度。全市并未形成統一、便捷、可批量復制的分類投放模式和管理方式。此外,全市設置的垃圾桶體量不同、標識不清晰,居民容易混淆,影響分類效果。
(四)居民處于“理念上認同,行動上滯后,知識點不清”階段
雖然居民對垃圾“四分類”知曉率達到了80%,但是居民分類投放的自覺性和參與率仍然較低,廚余垃圾的準確投放率僅有兩成。垃圾分類尚未成為居民的普遍行動和生活習慣。垃圾分類仍需強勢引導。
垃圾分類任重道遠,生活垃圾管理立法和深層次治理的問題還有很多,當前垃圾分類工作痛點和難點隨著工作推進還將不斷出現。
2019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指出推行垃圾分類關鍵是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深入闡明了垃圾分類的重大意義在于提升社會文明,帶動綠色發展,核心問題在于促進全民參與,養成良好習慣。為我們進一步做好垃圾分類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垃圾分類應長效管理,夯實制度基礎
一是完善法制基礎。建議盡快啟動《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法進程,通過立法明確分類投放是垃圾產生者的基本責任和義務。對違反垃圾分類規定的行為,要設定相應罰則,使垃圾分類成為人人皆知,人人皆守的規矩。二是完善物業管理機制。市級主管部門應加強對物業的管理,明確物業在垃圾分類管理中的主體責任,要求物業加強對居民垃圾分類的服務。三是完善基層治理機制。鼓勵街道制定行之有效的垃圾分類工作機制。將垃圾分類工作納入居民議事協商工作,定期組織社區居民對垃圾分類事項開展協商,形成共治局面。利用已有或鼓勵在街道、社區成立有關垃圾分類等環保主題的社區社會組織,開展垃圾分類的宣傳引導工作,廣泛動員街道、社區各類成員組織共同參與。四是完善資金保障機制。應加大對垃圾分類宣傳動員和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研究出臺保障政策,保證垃圾分類工作持續有效開展。
(二)垃圾分類應科學管理,做好系統銜接
一是要進一步統一標準,推動垃圾分類投放。制定細化垃圾分類投放標準,統一垃圾桶體量及標識,在新開展示范片區創建的居住小區,將現行的“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標識調整為“濕垃圾”和“干垃圾”,便于群眾識別和正確投放。二是避免“混裝混運”,明晰垃圾投放、收集、運輸的責任。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完整鏈條,要各盡其職,處于最前端的分類投放是垃圾產生者的居民的責任,而中間的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后端的分類處理是政府以及受政府委托提供市場化服務企業的責任,居民應盡的責任與政府和企業應盡的責任之間應有清晰的邊界,不能混淆和模糊。推行“桶換桶”等清潔分類收集模式,收集車及分類桶應具備身份識別功能,實現分類垃圾運輸全程可追溯。建立環衛專業運輸隊伍,足額配置分類運輸車輛,提高清運能力。運輸車輛要做到顏色、車身標準、標志標識、電話、單位等統一,分類運輸車輛與分類桶顏色一致,便于社會識別監督。三是要加快設施建設,構建垃圾分類末端處置能力。加快新建垃圾處理設施盡快投產運行,提升末端處理能力。推進源頭垃圾分類投放點和再生資源交投點的融合,促進垃圾分類投放站(間)、垃圾分類收集房、密閉式垃圾分類清潔站兼顧再生資源回收功能。落實屬地責任,推進再生資源分揀設施規劃布局,加快分揀中心建設。
(三)垃圾分類應強勢引導,推動習慣養成
一是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結合“不忘初心”主題教育活動,在黨政機關開展垃圾分類宣傳,使廣大黨員干部提高垃圾分類意識,起到表率作用。加強對單位負責人等重點人群的宣傳教育,帶動本單位做好垃圾分類。二是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宣傳教育“五個一”:打造一個垃圾分類品牌,形成品牌效應;普及一堂垃圾分類課程,把垃圾分類知識融入基礎教育范疇;堅持一項主題宣傳活動,持續開展“垃圾分類我們一起來”主題宣傳活動,深入校園、社區、機關、企業、農村;選樹一批垃圾分類典型,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壯大一支志愿服務隊伍,傳播垃圾分類理念知識。三是開展垃圾分類全場景教育。要通過入戶宣傳、社區課堂、單位培訓、校園教育等方式,營造宣傳垃圾分類、參與垃圾分類的氛圍,逐步形成“垃圾分類、人人參與”的共建共治局面。
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全市動員,各界參與,全民行動,凝聚各方,合力攻堅。我們一定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加強引導、因地制宜、持續推進。堅持從源頭治理,從基礎做起,從基層抓起,從基本教育、基本制度、基本設施、基本隊伍入手,針對分類投放、分類接收、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四個環節明確責任,因地制宜、試點先行,統籌謀劃、分類指導,各盡其責、齊抓共管,久久為功、扎實推進,確保垃圾分類工作落地落實,使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