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剛

北京市延慶區玉渡山
延慶區位于北京西北部,距離北京市區74公里。區域面積2000平方公里,其中山區占72.8%。全區下轄11個鎮、4個鄉、3個辦事處,376個行政村,總人口3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62.2%。延慶區在北京市總體規劃中的功能定位是首都生態涵養區,是北京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保護地。
2009年延慶區開始城鎮垃圾分類工作,2010年開始農村垃圾分類工作。延慶區在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本市餐廚垃圾和廢棄油脂資源化處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等文件精神中,通過完善城鄉垃圾分類管理標準規范,注重考核標準先行,采取清單式管理,分類精細推進,進一步提高延慶區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提升環境質量,減少土地等資源消耗,為“世園會”“冬奧會”創造良好的城鄉環境。
延慶區按照垃圾分類管理清單內容,建立了4個垃圾分類考核標準和1個檢查考評辦法,細化到了最小單位,形成垃圾分類考核標準體系,并成為垃圾分類工作的指揮棒,使垃圾分類精細化工作有了具體內容和具體抓手。
一是建立黨政機關單位分類考核標準。從組織機構、人員設置、設施運行等六個方面,確定衛生保潔員、辦公區等8個項目考核內容、22個考核標準。
二是建立街道垃圾分類考核標準。從全面參與、信息管理、居住小區、黨政機關和餐飲單位等六個方面,確定垃圾分類知曉率、垃圾分類達標率等8個項目考核內容、13個考核標準。
三是建立居住小區垃圾分類考核標準。從設施維護、人員履職、分類效果等三個方面,確定桶站整潔、按時上崗、分類純度等5個項目考核內容、11個考核標準。
四是建立餐飲單位垃圾分類考核標準。從規范管理和分類效果兩個方面,確定4個項目考核內容、5個考核標準。
五是出臺《城鎮地區生活垃圾分類日常運行管理檢查考評辦法(試行)》。明確城鎮地區垃圾分類日常運行管理檢查考評工作由區城市管理委負責,垃圾渣土管理辦公室負責日常檢查考評工作的具體實施,明確對各街道管理責任落實情況和運行效果進行考核的檢查考評原則和檢查考評工作采取“日抽查、月排名、季考評、年匯總”的方式等11條款項內容。
延慶區垃圾分類清單式管理,是通過管理清單和責任清單、機制清單等和建立管理臺帳,對垃圾分類工作進行細化、量化,形成系列清單,列出清晰明細的管理內容或管理要點。
(一)建立垃圾分類工作目標清單
延慶區印發文件明確垃圾分類工作目標清單,2022年底前完成示范片區實現垃圾分類管理制度全覆蓋。制定生活垃圾分類治理行動計劃(2017-2020年)目標清單,明確開展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創建,2018年示范片區覆蓋率達到30%,2019年達到60%,2020年達到90%目標。明確進入垃圾焚燒和填埋處理設施的生活垃圾增速逐年下降指標,2018年控制在12%左右,2019年控制在8%左右,2020年控制在4%左右。
(二)建立垃圾分類工作任務清單
建立垃圾分類任務表式分解清單。印發延慶區2018年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任務分解表,明確創建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和強化餐廚垃圾及餐廚廢棄油脂規范管理兩項重點工作,明確十項內容、主責單位、協辦單位和完成時限。
建立垃圾分類示范片區清單。一是建立臺賬清單,落實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責任,明確不同區域和場所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主體。二是建立對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履職情況清單,加強日常監管。以“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方式,建立日常執法檢查制度。三是建立五類垃圾排放規范管理清單。同時,建立推動公共機構實施垃圾強制分類工作任務清單、建立強化餐廚垃圾及廢棄油脂規范管理工作任務清單和促進垃圾分類全民參與工作任務清單。
(三)建立垃圾分類責任清單
建立延慶區垃圾分類責任清單,明確區政府部門和部門、街道(鄉鎮)、村必須承擔哪些責任、必須做哪些事情。明確每個部門和街道(鄉鎮)、村的“職責邊界”。通過組織機構清單和各部門職責清單,支撐垃圾分類責任清單實現,對垃圾分類領導小組24個部門和單位細化了74項責任,明晰了職責邊界。
(四)建立垃圾分類措施清單
建立垃圾分類工作綜合考核清單,按規定程序垃圾分類工作情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落實精細管理,完善基礎工作。建立日常統計清單。生活垃圾產生、運輸、處理方要建立聯單制度,并保存好原始憑證,該數據將作為量化考核的重要依據。
建立加大執法清單,形成工作合力。各執法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加強監督檢查和執法密度,開展“專項執法季行動”,防止餐飲經營單位和民俗戶餐廚垃圾、廢棄油脂外運和外賣等非法處理行為出現。建立執法長效的監督考核管理清單,完善監管體系,加強監督考核。
建立宣傳發動清單,營造垃圾分類良好氛圍。各相關部門,各鄉鎮、街道要根據職責任務,積極利用廣播、電視、手機、報紙、宣傳欄、宣傳屏幕等媒體與設施,以促進市民養成自覺分類習慣為重點,開展宣傳活動。建立全方位、立體化的宣傳普及體系,倡導全民動員、全面參與,積極引導人們自覺愛護我們的美麗家園。
(五)垃圾分類工作機制清單
一是例會機制。主管副區長每月召開一次工作會,通報垃圾分類情況。二是檢查機制。主管副區長每月組織一次垃圾分類工作拉練檢查。三是督查督辦機制。城鄉環境辦組建督察組,對垃圾分類存在問題整改情況開展督查督辦,每月將督查結果上報區委區政府并進行全區通報。四是問責機制。對垃圾分類排名的主責單位撰寫情況說明與整改措施報城鄉環境辦備案。五是曝光機制。對存在的重大垃圾分類問題及時進行媒體曝光,被曝光的垃圾分類問題在48小時內完成整改,重大垃圾分類問題72小時內完成整改,責任單位將整改過程、整改結果形成報告報城鄉環境辦備案。
延慶區完善垃圾分類設施設備,健全垃圾分類管理體制,教育群眾形成參與垃圾分類的習慣,逐步減少垃圾填埋量,穩步提高資源化率;全區100%的鄉鎮和90%的行政村實現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的目標。按照城鄉一體化思路,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鎮/區運輸、區消納”的管理要求,從分類體系、收運設施、作業隊伍三個方面穩步推進精細化建設和精細化管理工作;建立以“三點五分”為核心的分類模式,明確部門職責,推進農村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區試點創建工作,完善以鄉鎮為主體的收運設施體系,明確獎懲結合的考核獎勵制度,分級分類推進垃圾分類精細化工作。
(一)完善垃圾分類體系清單

延慶區沈家營鎮臨河村農村開展垃圾源頭排放登記試點,垃圾收集員上門稱重收集垃圾 攝影:李丹
推廣“三點五分”的垃圾分類模式?!叭c”是指村級垃圾中轉點(垃圾房或密閉式垃圾箱站點)、村級渣土消納點、村級堆肥點。“五分”是指垃圾分類方法,將生活垃圾分為灰土垃圾、可堆肥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五類。灰土垃圾主要包括爐灰、掃地土、拆房(墻)渣土等??啥逊世饕◤N房產生的鮮果皮等??啥逊世?、人畜糞便和農作物秸稈、樹葉等。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廢舊燈管、農藥瓶、油漆桶、電池等。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廢舊的金屬、紙類、橡膠和玻璃等。其他垃圾主要包括受污染、無法再生的紙,受污染或不可回收的玻璃、塑料制品,廢舊織物,破舊陶瓷品,一次性餐具,煙頭等。“五分”后的垃圾全部進入“三點”,灰土垃圾和可堆肥垃圾分別進入渣土點和堆肥點消納處理,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進入垃圾中轉點分別密閉儲存,其他垃圾進入垃圾中轉點內的密閉式垃圾箱,最終清運至區級垃圾填埋場。
推行“分類投放、定時收集、密閉清運、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流程。為每戶村民發放的分類設備(包括三個桶,即可堆肥垃圾、灰土垃圾、其他垃圾收集桶),設置垃圾收集員負責指導村民按照“五分”標準將生活垃圾分為五類,并且每天定時入戶收集分類后的垃圾,密閉運輸至村內“三點”。灰土和可堆肥垃圾在渣土消納點和堆肥點進行終端處理,有害垃圾進入中轉點集中存放,區環衛車隊統一清運,環保局定期集中處理;其它垃圾進入垃圾房內的密閉式垃圾箱,由環衛車隊運至垃圾填埋場;可回收物由收集員或農戶自行銷售。
加強作業隊伍建設。為所有“三點五分”村莊配備垃圾分類管理隊伍,包括垃圾入戶收集員、村級中轉點管理員、村級渣土消納點管理員、村級堆肥點管理員以及垃圾分類監督員。收集員負責入戶收集和指導村民垃圾規范分類,“三點”的管理員負責各站點的規范運行,確保實施完好,周邊清潔,運行正常,杜絕分類不清的垃圾進入。分類監察員由鄉鎮市容所任命負責監督檢查責任區域內村莊的垃圾分類情況,對工作不到位的收集員和管理員進行處罰。
(二)提升垃圾分類、收運、消納設施清單
延慶區人民政府統一規劃建設垃圾衛生填埋場和渣土消納場,確保垃圾、渣土能夠無害化處理。各鄉鎮完善收運和村級消納設施,收運設施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收集設施,配備垃圾分類桶、收集車、密閉式垃圾箱;二是中轉設施,建設村級中轉站(垃圾房和密閉式垃圾箱站點);三是運輸設施,配備單臂吊、農用車等設備;四是村級消納設施,建立和完善村級渣土消納點、堆肥點,將堆肥點升級作為設施建設的重點工作,增加光能加熱和藥物分解等堆肥工藝,提升可堆肥垃圾的分解速度。通過完善垃圾收運、處理設施使全區100%的鄉鎮和90%的村莊具備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的硬件條件。
(三)餐廚垃圾聯合執法檢查清單
為進一步完善全區餐廚垃圾專業化收運水平體系,采取“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形式對農村地區餐飲服務行業開展餐廚垃圾專項執法檢查,重點檢查重要道路沿線、鄉鎮政府所在地、重點民俗村等餐飲服務商戶集中區域。避免餐廚垃圾以任何形式進入禽畜飼養系統,確保全區垃圾分類、收集、消納體系規范運行。
明確執法任務。完善餐廚垃圾統一收集、運輸和資源化處理體系,實行排放登記,規范收運的管理制度,實現餐廚垃圾全部規范收運。組織各執法單位和行業管理部門對未按規定排放、收運、處置餐廚垃圾的違法行為進行聯合執法檢查,重點查處“餐廚垃圾未分類”“不交或少交餐廚垃圾”“簽訂虛假合同”“無照經營”等涉嫌違法行為的餐飲單位;擅自從事餐廚垃圾收運的無資質單位和個人;未按要求設置油水分離器、收集容器、隔油池等設備設施或不能保證正常運行的餐飲單位;涉嫌泔水喂家畜養殖場;“地溝油”回流餐桌等行為進行聯合執法檢查。
強化措施。在明確部門責任的同時,區城管委聯合屬地鄉鎮每周至少開展一次聯合執法行動,在聯合執法檢查過程中采用疏堵結合的方式,對不按規定處理、隨意傾倒餐廚垃圾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建立保障機制。一是例會機制。二是通報機制。三是督查機制。
(四)制定考核獎勵和補貼制度清單
建立逐級檢查和考核機制。區政府將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工作作為鄉鎮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標,對垃圾分類工作隊伍建設、制度建設、基礎設施維護使用和管理、宣傳發動等進行全面考核。每月組織一次暗訪,將督查結果進行排名并通報。鄉鎮成立專項考核小組,并制定本鄉鎮的考核評比細則。每周對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情況、設施管理、宣傳發動等方面進行評比,對村莊進行打分,并通報結果,根據結果對村干部的年終考核進行獎懲。
通過對區級月抽查、區城市管理委牽頭季度拉練檢查、區年度考核檢查以及村級日巡查、鎮級周檢查的落實情況進行綜合排名,依據排名對鄉鎮政府進行獎勵,資金由區財政進行撥付。同時,區政府對垃圾分類工作進展較快,資金投入較大,設備、設施配備到位的鄉鎮進行補貼,資金由區財政進行撥付。各鄉鎮對村莊進行綜合排名,依據排名進行獎勵,對于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工作推動有力的優秀個人全鎮進行通報表揚并給與資金獎勵,資金由鄉鎮政府自行承擔。通過制定考核獎勵制度激發參與人員的積極性,培養村民垃圾分類習慣,提升垃圾分類效果。
通過建立垃圾分類考核標準體系,推動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示范片區覆蓋“三街三鎮”,覆蓋率達30%以上。一是在城區垃圾分類方面,有118家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醫院、學校,568家餐飲單位、38個居住小區實現“三個全覆蓋”。百泉街道垃圾分類源頭排放登記制度運行良好,實現市級系統對接,全年居民投放廚余垃圾551噸,再生資源收集12余噸。12個社區為居民積累積分107萬分,廚余垃圾分廚率大幅提升,積分制度惠及80%以上居民。二是在鄉鎮垃圾分類方面,有15個鄉鎮已經全部施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376個村莊中的250個村莊實現了生活垃圾“五類細分”。截至2018年底,延慶區共創建垃圾分類示范村123個,十佳村莊50個;設施維護方面,維修垃圾房112座、垃圾箱107個。三是全區餐飲單位餐廚垃圾協議簽訂率達到100%。
2018年底,延慶美麗鄉村環境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對全區120個“美麗鄉村”建設任務村莊的市容環境、設施管護及垃圾分類運行情況進行驗收,共有114個建設任務村莊通過環境驗收檢查,村莊環境整治合格率為95%,進一步改善了農村環境衛生狀況、規范秩序環境,有效提升了農村生態環境水平。
(責任編輯:張進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