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舟 (湖南科技學院 425000)
女書是世界上發現的唯一一種女性文字,它起源于中國南部湖南省的江永,所以又名江永女,以前在中國湖南省江永縣及其毗鄰的道縣、江華瑤族自治縣的大瑤山和廣西部分地區的婦女之間流行、傳承的神秘文字。它是江永女人日常書寫的文字,詠唱的歌謠,母女之情、姐妹之誼在此間蔓延,如花兒一般悄然綻放。關于“女書”文字的記載,至今最早能見到的是太平天國(清朝咸豐年間)發行的“雕母錢”,該錢背面用“女書” 字符鑄印有“天下婦女”、“姊妹一家”字樣,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女性的文化水平提高,女書面臨著瀕臨滅絕的境地。女書是神奇的,它是目前世界現存的唯一一種女性文字,完全由女性創作并使用,代表著別樣的文化生態,女書又是日常的。
女書本身就是方塊漢字的一種變異形態,其字體以細尖、瘦長為主要特點,呈長菱形,字體秀麗娟細,造型奇特,也被稱為“蚊形字“.在現有搜集到的近2000個字符來看,所有字符只有點、豎、斜、弧四種筆劃,與漢字漢文化有著天然的血緣關系,但是對于絕大多數不會女書的人來說字體的辨識度不高,因此對其進行圖形化設計可以使其更加符合現代審美,同時兼具女書特點,并且每個字體的各個筆畫都是根據基本的形狀變化而來,更具美感。但是女書產生之地講話有著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復雜的人文背景,非政策性或非規劃性的文字孤島,與規范性主題文化、主流社會和諧共生、相宜相變主要通過當地方言來誦讀也讓女書的傳播受到了限制,因此將女書進行圖形化的設計,用不一樣的風格來宣傳永州本土文化,創造永州文化新的價值。
著名的作曲家譚盾曾在日志中表示將致力把女書傳下去,保護這種“像隨風飛舞的音符”的文字。對他而言,女書文字“像豎琴或者琵琶”,新創作一部交響樂《女書:女性神秘之歌》的念頭就此萌發。自2013年起,費城交響樂團、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和日本NHK交響樂團紛紛參與合作,將女書文化展示在世界多個知名藝術殿堂。正如譚盾所說:“女書自此從私密的女性文化變成了世界文化”。據譚盾本人稱,這部交響樂的成功“顯示了世界對女性烏托邦的尊重”。這也是女書傳統文化第一次以聲像方式被記錄下來。并且在2018年的時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雜志《信使》發行了開年的第一期季刊并在季刊其中一個板塊中刊登了一篇關于“女書”文化的介紹。讓女書在國際范圍內得到了極大的發揚,因此將女書作為永州的視覺形象,加以圖形化設計運用在永州城市的導視系統設計當中,不僅對女書的保護和推廣,同時對于永州打開知名度走出湖南,走向中國乃至世界都是非常具有推動性作用的。
正是因為女書是漢字的一種變異的形態,其文字形體特點呈長菱形斜體,并且只有點、豎、斜、弧四種筆畫,秀麗纖細,而且小范圍的在女性當中傳播,因此我們在對其圖形化創作的時候可以根據女書的含義和相對應的漢字相結合,既可以增加女書的識別性,也可以將女書推廣更易于廣大民眾接受和識別。女書作為世界多元化的一部分,其本身就具備所有文字所兼具的象形、表意、表音功能,其特殊的使用環境及獨點存在方式,又是其它文字沒有的,具有世界范圍的獨特性和唯一性,這為我們開發和創作女書圖形化提供了相對較好的條件和研究方向,并且可以對永州文化能有比較好的展示和傳播,可以讓人們更系統、全面的了解女書文化、了解永州,更深一步的感悟永州文化的深層內涵與故事,使永州換發不同的光彩,為永州的旅游城市的建設增添一份力量。
實際上,文字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視覺圖形效果,對其進行圖形化設計,是為了更進一步強化文字的視覺效果,揉合兩者優秀的部分,不僅增強了文字圖形化的趣味性,還使文字在圖形化的過程中,更具傳遞性和傳承性,通過平面構成手段,如:變形、切割、增減、重組重構、夸張等手法,將文字引入到由“讀”變“看”的轉變,我們學美術的都知道書畫同源,將文字圖形化,受眾能很直觀地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故事,不但國內人群能更輕松地接受,許多國外友人也可以通過圖形化之后的文字,“看”懂其表面甚至深層次的含義。這對我國傳統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發揚肯定增益不少。
“女書圖形化”的再設計,筆者認為,只要能恰當、準確把所握并運用好文字符號,剖析其基本外在形態,把女書的“形”用圖形來表達,將其“意”作為設計創新創意的基本出發點,用形來激發文字背后所富含的深層次意義,充分研究中國漢字的構成方法和視覺感受,創造出一種講究的有細節和設計感的視覺語言,是女書圖形化設計的一大方向。
字體的變形方式很多,用基本美學思想來看,點線面是最基礎的應用,以女書為例,它的筆畫形態是點、豎、斜、弧,呈細長條斜體,文字的外形就可以改變其筆畫的結構,運用在導視系統時首要時考慮其可識別的功能性,在此基礎上將女書語言轉化點線面的形式再進行設計。這種基礎美學設計引導的視覺形成粗放的視覺節奏,在節奏感與變化上的呈現一種面積方面大小的美感。抓住了女書比較特殊的筆畫特征為主要表現形式,將文字語言轉化成圖形語言。
“女書圖形化”設計不再是二維的設計了,它將在空間上、色調的變化、大小的變化上變得視覺效果更加豐富。利用這種層次關系對“女書圖形化”在立體空間中進行變化組合,并求得統一。表現出立體感與層次感。


我們從根據漢字的起源與發展來看,由于漢字是象形文字,所以漢字和圖形存在著微妙的轉換關系,因此將女書和對應的文字相結合經過變化,從單純的文字進行提煉提升到具有創新性的圖形來表現,呈現出不一樣的視覺效果。此刻的塑形指的便是“女書圖形化”設計在三維立體空間的形態塑形,因為女書漢字的變體,對結構形式有其獨特性,挖掘這種特殊性,就是細節的深入和塑造。
解構與重構,包括疊加與積聚是文字圖形化設計方法之一,一個完整的文字形態,將其形態與結構打破,將其中的形態分散開來,然后重新組合的構成方法。由于女書只有點、豎、斜、弧四種筆畫,因此我們在對筆畫進行拆分時候非常容易,難的是如何進行重構,我們在重構時可以利用漢字作為載體,將其進行各種分解、拆解、重組等方式將漢字的筆畫替換或者接近用女書的筆畫進行再設計,應該充分利用設計心理學,強調形與形的組合來凸現創新點,圖與圖的結合要合情合理,遵循對比、均衡、統一等設計法則,制作出美觀大方的圖形。
漢字是由形象文字向抽象文字發展的,女書作為漢字的一部分,作為分支存在的它同樣適用此理,其基本形態也是由漢字演變而來,其漢字形象的本質并未發生根本變化,因此,將女書的外形與圖像輪廓結合應該女書圖形化表現形式首要方式之一,在限定的范圍將圖形輪廓考慮進來,既形象又深動。
在漢字造形中,許多偏旁部首都是非常形象的,對其進行形式上的改變,可以將字意和意境情緒更加有效地調動起來,擴展并豐富了女書的表現空間,產生不同的意境,提高了女書的承載能力和表達功能,使得視覺上產生一種強大的沖擊力。
借形則是在不大的改變整體字形和偏旁部首的情形下,借用中國傳統文化中各種優秀元素,如:圖樣、紋樣、動物形象等,來增強文字圖形設計的可“看”性,頗有因勢導利之感,正如《長物志》中“隨方制象,各有所宜”。實質上,借勢、借形都是為了使女書圖形設計更加多元化,以期達到最佳的設計效果。
女書不但是永州優秀文化的一大亮點,更是我國傳統文化多元化的象征,是獨具地域特點的。作為地方高校一名從事設計教育的工作者,如何將其豐富的內涵通過圖形化設計表達出來,不失為一種較好的傳承方式和探索,不僅賦予了女書所具備的現實價值,更賦予了女書圖形化設計所表現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