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峰 尹東 韋建勛 梁斌 莫冰峰 李宏宇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骨科 廣西 南寧 530021)
髖部骨折是臨床上常見且致命的骨折類型,主要可分成股骨轉子間骨折及股骨頸骨折,該病多發于老年群體。伴隨年齡不斷增加,骨量不斷減少,骨強度逐漸降低,極易出現骨質疏松,進而引發髖部骨折[1]。髖部骨折不僅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還給其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已對公共健康產生嚴重危害[2]。為有效提高髖部骨折防治水平,我院分析髖部骨折發病情況和其流行病學特征,現陳述如下。
選擇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326例髖部骨折患者進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經X線檢查診斷為髖部骨折,且患者均為本市戶籍,將前往醫院就診的外地流動人口排除;對重復住院接受治療的患者均計為1例次參與本次統計分析。本次研究搜集的326例髖部骨折患者均符合上述要求。
采取統一編制調查信息表,表內包含患者年齡、性別、骨折誘因與骨折部位幾方面內容。由調查者給調查對象進行本次調查目的以及問卷填寫方法的講解,調查者均接受過有關培訓,使符合要求的患者獨自填寫后當場回收問卷,填寫時應做到客觀真實,回收問卷時應對問卷填寫情況進行檢查,觀察填寫是否完整,若發現有空缺和遺漏應當場告知被調查者補填。后將調查結果錄入至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本次調查總共分發出326份問卷,收回326份問卷,回收有效率是100%。
326例患者中男性共有191例,占58.59%,女性共有135例,占41.41%,男性患病率明顯較女性高,差異對比有意義(χ2=5.903,P<0.05)。
所有髖部骨折患者中,60~80歲所占比例最高,其次為40~60歲,年齡和骨折發病率成正比,見表1。

表1 326例髖部骨折患者的年齡分布情況[n(%)]
所有髖部骨折患者中,股骨頸骨折所占比例明顯高于股骨轉子間骨折,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326例髖部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分布情況[n(%)]
跌倒、墜落與車禍是髖部骨折三大誘因,且伴隨年齡增長,由跌倒所致的髖部骨折占比也在逐漸增加,見表3。

表3 326例髖部骨折患者骨折誘因和年齡間的關系(例)
髖部骨折在我國發病率正不斷升高,且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已對其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威脅,筆者分析326例髖部骨折患者的發病情況和其流行病學特征,為臨床防治該類骨折提供一定參考依據。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髖部骨折在男性中的患病率明顯較女性高,分析原因除和男性參加的戶外活動較多,出現跌倒概率較高等因素有關外,還與男性的不良生活習慣之間有著密切關系,髖部骨折發病率伴隨年齡增長也在相應升高,且以股骨頸骨折居多,骨折多由跌倒引起,分析原因可能和老年人常伴有骨質疏松,自身肌力的承受能力和機體協調能力不斷降低,體力不支以及外展肌力無法抵消股骨頸張力等因素有關。殷兵等研究提出[3],骨質疏松屬于髖部骨折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因老年人伴有程度不一的骨質疏松,因此髖部骨折在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明顯較年輕人群高。臨床有關髖部骨折預防措施不夠完善,張國寧等研究提出[4],一定量雌激素可有效防止絕經期婦女出現骨質疏松,減少髖部骨折的出現,但對其它原因導致的髖部骨折與男性髖部骨折無預防作用,同時雌激素長期使用易出現并發癥。臨床應依據髖部骨折特點,給予患者綜合性防治措施,對高危人群加強干預,以最大程度減少其發生。
綜上所述,髖部骨折在臨床較為常見,需積極采取相應防治措施,以減少骨折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