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縣老年大學創辦于1988年5月,現有98個教學班、近2000名學員,設10個系、16個專業、45門課程。近年來,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圍繞《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著力打造校園環境美、教師隊伍強、課程設置好、活動項目多、服務管理優的新時代銀發殿堂,深受老同志喜愛。學校連續多年被省、市評為老年教育先進單位,《中國老年報》《福建老年報》等多家媒體和福建電視臺公共頻道《金秋》欄目都報道過其豐碩的辦學成果。2019年4月,省政協原副主席、省老年大學校長楊根生到尤溪調研,對縣老年大學給予充分肯定。良好成績的取得源自五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爭取多方支持,創建學員滿意的優美校園環境。一是爭取縣領導支持。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老年大學建設,去年以來到縣校及基層分校調研指導5次,并將改善老年大學辦公和活動場所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工程,投入5000萬元新建老年活動中心,各類教室、排練廳、多功能室設備均按省一級示范校標準要求配備。同時足額添置電腦、電視、琴類、音響等教學設施設備,建設數字化學習資源庫,為老年學員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二是爭取部門支持。縣財政部門每年都把學校辦學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并根據實際情況逐年增加預算。教育、衛健等部門對老年大學聘用的教師列入部門績效考評;縣總醫院在校設立醫療服務室,定期組織專家義珍;縣交警大隊和閩運公司在校門口增設公交站點,方便學員來校學習活動,《福建老年報》對比專門在頭條予以報道。三是爭取企業支持。全面推廣教育聯盟“1+N”發展模式,依托“五聯”機制,動員熱心企業提供“三免一供”活動平臺,去年以來共有6家企業為優化校園環境捐款20萬元。比如今年2月,建行尤溪支行投資10萬元,為老年學員打造了一個溫馨的“歡孝書屋”,提升了學校硬件水平。
二、堅持以人為本,培育讓學員滿意的一流師資隊伍。一是按標準選好人。拓寬師資選聘渠道,將有一定專業特長、身體健康、熱愛老年教育事業的人才充實到教學一線,根據師資隊伍現狀和開設專業的要求,有計劃地聘任教師。堅持教師“逢進必考”原則,對應聘教師進行認真篩選。建立后備教師人才庫,對平時發現有意向的教師進行登記備案,為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下良好基礎。目前,老年大學共有專兼職教師47名。二是靠事業留住人。積極為教師搭建成長和展示平臺,鼓勵教師參與省市級精品課程創建、教研活動、理論研究,以及“一創三爭先”評選優秀教師表彰活動。授予在校任教10年以上且廣受學員歡迎的教師“榮譽教師”稱號,并通過校刊、宣傳欄、網站等平臺予以大力宣傳。對積極參與教育教學研究、撰寫論文、自編教材講義的教師給予獎勵。近年來,累計有30多篇論文在國家和省、市級老年教育刊物發表。三是用感情激勵人。每年教師節和重大節日慰問教師,定期召開教師座談會,虛心聽取意見和建議,根據實際情況上調課時費。充分體現學校對教師的尊重和關懷。同時利用網絡、微信群等平臺,增進師生交流。鼓勵工作人員、班主任、學員與教師交朋友,引導學員上課專心聽講,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校風。近年來,學校有30多位教師受到省、市、縣老教系統表彰。
三、堅持按需設課,構建具有本地特色的課程體系。一是突出地方特色與本土文化。結合尤溪歷史名人朱熹,創建了朱子文化精品課程,編寫具有本地特色的教材,如《朱子行跡傳》《朱熹詩詞365鑒賞》,推動朱子文化與城市建設、旅游發展、宣傳教育、道德培育相融合。同時,將全域旅游文化、紅色文化、二十四孝、山歌、閩劇等融入課程,擴大本土文化影響力。二是突出興趣愛好與量身定制。根據學員需要、愛好和新形勢的要求,先后開設太極拳、象棋、柔力球、交誼舞、健身操等19個專業。同時,注重豐富教學方式方法,要求教師通過講授、示范以及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把知識技能傳授給每個學員,確保人人聽得懂、記得住、用得著。積極打造“互聯網+老年教育”模式,將2018年全縣老年大學秋季綜合班1801名學員全部納入國家“幸福養老大課堂”教學管理,使教學課堂由線下向線上拓展延伸。三是突出社會特性與實際需求。定期邀請縣領導和縣直部門負責人到學校講授時事政治、通報政情,并根據學員需求,適時邀請農業農村、文旅、林業、醫療等部門業務骨干為學員講授農業生產、鄉村扶貧、鄉村旅游、醫療改革等政策,深受老年學員歡迎。
四、堅持寓教于樂,舉辦學員滿意的展示活動。一是圍繞服務社會開展公益活動。積極搭建平臺,引導學員開展服務社會活動,提升老年大學的影響力和凝聚力。如,組織鑼鼓學會參加2018年新兵入伍歡送會;連續十年舉辦的送春聯、攝影展和剪紙作品展等活動,成為縣委宣傳部“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的指定活動內容。二是圍繞重要節日開展文娛活動。以重要節日為契機開展多種形式活動,豐富學員文化生活。如,去年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和建校30周年,舉辦以“愛我校園、唱響校歌、贊我尤溪”為主題的校歌演唱活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三是圍繞展示成果開展競賽活動。鼓勵學員參加多種級別的競賽活動。如,組織太極拳學會參加省運動會選拔賽等等,學員們摘金奪銀,增強了老有所學的自豪感、獲得感。
五、堅持校本建設,提供學員滿意的暖心服務。一是建強班子。選派相對年輕的干部擔任常務副校長,配備一名教學經驗豐富、善于創新的退休老教師為專職副校長,挑選業務熟練、責任心強的工作人員處理日常事務,為做好老年教育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二是優化管理。積極推行校、系、班三級管理機制,組建班長、組長、會長“三長”管理隊伍,并建立重大活動、重大項目設崗領崗機制,以及重大信息、動態定期通報和聯席會議制度,發揮“三長”在學校管理、學員管理、教學管理中的引領作用。全面推廣老年大學教育聯盟“1+N”發展模式,建立健全“縣—鄉鎮—村(社區)”三級老年教育網絡,推動教育文化資源向基層分校輻射延伸,構建開門辦學、聯合辦學、合作辦學新格局。目前全縣共有基層教育教學基地2個、老年大學分校1所。三是凝聚合力。突出黨建引領,成立臨時黨支部,配選5名支委,下設9個黨小組,目前有黨員262人。注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成立縣委老干部黨校,并以黨支部、黨小組為單位,先后舉辦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報告會、心得交流會,并將“三會一課”等黨內基本制度落實到系、班、學會上。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近日,學校就校園環境、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活動服務與建議等五大類15小項向各班級進行滿意度調查,各項綜合指標滿意率均達到98%以上,老年學員紛紛為老年大學點贊。

鑼鼓學會慰問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