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神
摘 要:為了探究高山地區紅葉石楠的栽植技術,研究不同栽植坡位、不同施肥處理、同坡位不同坡向栽植對紅葉石楠在高山上生長狀況的影響,結果表明在高山地區栽植紅葉石楠是可行的,且在坡下種植的石楠比中、上坡種植的好;不同的施肥方法對紅葉石楠的生長有一定影響,施用基肥和追肥能顯著促進紅葉石楠的生長;同一坡位不同坡向栽植對石楠生長也有顯著影響。
關鍵詞 紅葉石楠;栽植技術;閩東高山地區
中圖分類號:S68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2.025
紅葉石楠(Photinia×fraseri Dress)是閩東高山地區的一種小常綠小喬木,株型緊密,綠葉皮革,葉片長橢圓形到橫向橢圓形,鋸齒狀,新葉呈現出鮮紅色彩,傘形花序,果實近球形果實,直徑5~6 mm,仲夏至夏末為白花紅漿果。紅葉石楠喜溫暖潮濕天氣,適于生長在土壤pH小于7的微酸性環境中,不適于栽植在含水量較高的土壤中,有一定耐干旱能力,能適應寒冷的環境,華東南、西南及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種植紅葉石楠[1]。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造林地塊位于周寧縣七步鎮嶺頭村,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位于東經119°22′63″、北緯27°00′65″,海拔750~798 m,年平均氣溫在14.6 ℃,歷史氣溫最高可達到35.5 ℃,歷史氣溫最低為-8.9 ℃,本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 650 mm,年均相對濕度在75%~85%[2]。土壤是山地紅壤,質地勻實,土層厚度在39~58 cm,坡度15°~26°,立地類型屬于Ⅲ類地。造林地塊為2013年栽植的人工林,種植前主要為杉木采伐跡地,種植面積為5.7 hm2。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計
1)不同施肥方法對紅葉石楠栽植效果的影響。選擇坡度和土壤條件相同的地區施肥。處理1為在挖穴回土時,將基肥(熔融含鎂磷肥)在每個挖好的坑中放入0.26 kg,在造林的翌年5月末到6月初除草時追施復合肥每株0.16 kg;處理2為不用基肥,在當年栽植夏末秋初第2次清除雜草時每株追施復合肥0.15 kg;處理3為坑中不放入肥料。從山底開始到山頂種植18行(540株)紅葉石楠,每6行(180株)采用一種施肥處理方式,在每棵樹上方離樹根部30cm處挖一個小洞,把肥料放在洞里,然后蓋上土壤。2)選擇坡向相同的上、中坡和下坡山地造林對比分析不同坡位栽植對紅葉石楠生長的影響。3)選擇坡位相同的向陰坡(北、東北)與向陽坡(南、西南)地塊進行造林對比分析同坡位不同坡向栽植對紅葉石楠生長的影響[3]。
1.2.2 試驗林營造
2012年11月至2012年12月對采伐跡地進行割除雜草、冶煉山、挖土坑、回表土等工作,土坑大小為40 cm×30 cm×30 cm,行間距為1.5 m×1.5 m。紅葉石楠一年生苗平均地徑0.25 cm,平均苗高20 cm,種植密度4 445株/hm2。從造林當年到2015年,在生長季節每年進行兩次除草和擴孔。
1.3 調查與統計分析方法
1)2017年10月至2017年11月初,在不同坡位的紅葉石楠比較分析中將上坡、中坡和下坡地塊隨機分別設置了9個15 m×15 m的標準樣地,每個坡位3個。在不同施肥方法處理下,對每棵紅葉石楠樹進行調查,采用實地調查和多元比較等方法,對調查的數據進行分析。
2)2018年9月初,在同坡位(下坡)不同坡向的紅葉石楠比較試驗中在陰坡(北、東北)與陽坡(南、西南)各設二個15 m×15 m的標準樣地,在同樣施肥處理下,對每棵紅葉石楠樹進行調查。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坡位栽植對紅葉石楠生長效果的影響
表1表明,不同栽植坡位對紅葉石楠生長有較大影響。紅葉石楠栽植在中、下坡生長均優于上坡,下坡的紅葉石楠地徑生長比中坡和上坡的地徑生長分別高26.2%和47.2%,樹高生長分別高15.0%和30.5%,樹冠生長分別高23.3%和52.4%,中坡地徑生長、樹高生長和冠幅生長分別比上坡高16.7%、13.5%和23.6%。同期平均生長量地徑、樹高、冠幅分別達到0.9 cm、32.5 cm和29.7 cm,差異明顯。
表1統計調查數據表明,不同坡位的紅葉石楠生長量變化存在差異性,即下坡>中坡>上坡,下坡紅葉石楠的地徑,樹高和樹冠寬度均優于中坡和上坡。
2.2 不同施肥處理方法對紅葉石楠栽植效果的影響
不同施肥處理下紅葉石楠的生長量變化見表2,紅葉石楠處理1與處理2、處理3相比,處理1的樹木平均地徑、樹高和冠幅比處理2措施和處理3措施分別高出9.8%和27.2%,平均樹高生長分別高出9.8%和20.7%,平均冠幅生長分別高出14.9%和28.1%。處理2與處理3相比,樹木平均地徑高出15.9%,平均樹高高出9.9%,平均冠幅高出11.5%[4]。
表2調查數據結果表明,不同施肥處理方法對紅葉石楠的地徑、樹高、冠幅生長量影響有很大差異,處理1(施基肥+追肥)生長量>處理2(施追肥)生長量>處理3(不施肥)生長量。
2.3 同坡位不同坡向栽植對紅葉石楠的影響
表3表明,不同坡向對紅葉石楠生長有顯著影響,紅葉石楠在陽坡(南、西南)比在陰坡(北、東北)生長更好,與陰坡(北、東北)相比,在陽坡生長的紅葉石楠地徑高12.7%,樹高高5.9%,冠幅大8%。
表3統計調查數據結果表明,不同坡向的紅葉石楠平均地徑、平均樹高、平均冠幅存在差異性,在陽坡生長的紅葉石楠長勢比在陰坡生長更好。
3 結論與討論
結果表明,山區種植石楠是可行的,不同坡位對石楠生長有顯著影響。種植在坡下的石楠樹高和冠幅寬度明顯好于種植在中坡和上坡的石楠,中坡種植的石楠株高、冠幅均優于上坡種植的石楠,可能由于不同坡位的土壤厚度、土壤有機質含量、含水量均不同,下坡土壤肥力較肥沃、水分豐富,石楠根系充分擴展,可較好地在土壤中吸收礦質營養和水分,促進生長發育[5]。
不同的施肥方法對紅葉石楠的地徑、樹高和樹冠寬度均有影響,施用基肥和追肥能顯著促進紅葉石楠的生長。施肥措施能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土壤養分,滿足作物生長對養分的需求;改善土壤結構,促進土壤團聚體結構的形成;改善土壤的水熱狀況,減緩土壤的溫度變化[6]。此外,施肥還有利于作物生長,能夠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改變土壤的鹽度和堿度,促進根系發育,增強植株抗病性,尤其是含氮、磷、鉀等的復合肥料,可增加紅葉石楠生長過程中的養分供應,從而促進紅葉石楠的生長[7]。
同一坡位不同坡向栽植對石楠生長也有顯著影響。陽坡種植的石楠地徑、樹高和冠幅明顯優于陰坡,主要原因是陽坡光照條件優于陰坡。坡向只對胸徑生長有顯著影響,對樹高、冠幅生長的影響不顯著。
參考文獻:
[1] 喻國勝.紅葉石楠的引進與栽培[J].中國園藝文摘,2017,33(12):179-180.
[2] 張香萍,李文玲.紅葉石楠在鄭州的栽培管理及其在園林上的應用[J].農技服務,2011,28(1):91,111.
[3] 蔣順忠,陳宇,蘇阿珍,等.紅葉石楠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11,28(10):1507,1510.
[4] 唐先平.紅葉石楠栽培技術及其園林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3(8):171,174.
[5] 郭麗,劉坤,張棟,等.三個紅葉石楠品種光合特性的比較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3(4):371-374.
[6] 楊靜,王迎,王華田,等.不同越冬栽培措施對紅葉石楠抗寒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08(5):160-165.
[7] 臧啟華.紅葉石楠的栽培與管理技術[J].現代園藝,2014(2):42.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