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頓
摘 要 林業是我國經濟領域中的重要部分,林業工程的發展不但具有經濟效益,還對改善生態環境有著積極作用,具有極強的生態效益,所以林業工程的建設施工工作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林業工程在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自然環境對其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在一些干旱地區,林業工程的發展會面臨更大的困難。基于此,對林業工程的抗旱造林工作進行探討,分析造林的技術和有效措施。
關鍵詞 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容器苗造林
中圖分類號:S728.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2.044
近年來,我國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相應提高。但是由于我國的現代化建設起步比較晚,所以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環境污染和能源資源浪費問題也愈發突出,尤其是環保問題日益嚴峻,給人們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所以我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以促進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近幾年來,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使得人們對于林業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高,而林業工程本身在發展的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的要求比較高,在這種情況下,抗旱造林就成為了林業工程建設和發展過程的重要工作,成了促進林業工程正常建設,成了實現林業工程效益的重要途徑。抗旱造林工作是近幾年來我國林業工程在建設和發展中比較重要的工作,抗旱造林技術能夠有效克服干旱環境,從而促進林業工程的有效建設,實現林業工程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豐收”。
1 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存在的問題
1.1 水資源稀缺
在林業工程的建設過程中,自然環境對其會產生直接而重要的影響。對樹木的生長而言,水分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區域的水資源情況,對于林業工程的建設和發展會產生重要影響。我國幅員遼闊,東西和南北跨度都比較大,這就造成了不同區域在自然環境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其中水資源的地區分布也很不均衡,如在我國的西北和內陸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十分嚴重,這些地區的水資源根本無法滿足樹木正常生長的需要,該區域的大部分植物會枯萎和死亡,干旱的環境給林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這是我國一些區域林業工程建設緩慢,樹木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1.2 樹種選擇問題
林業工程在發展的過程中,樹種選擇是其中的重要環節,不同的樹木對地區形態和生長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不同,所以其適宜的種植區域也不同。在林業工程建設過程中,林業工程師需要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等要素,合理選擇樹種,保障樹木在該區域的存活并健康生長。在我國的干旱地區,林業工程的造林工作對于樹種選擇有著更為嚴格的要求,由于干旱地區生態環境的特殊性,所以在選擇樹種時,需要對其成活率和生長環境進行深入了解[1]。但是我國一些干旱地區在選擇樹種時,沒有將樹種的生長環境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結合在一起,導致最終選擇的樹種在生長的過程中無法適應當地的氣候,經常會出現疾病,最終造成存活率低的事實。
1.3 造林操作不規范
林業工程本身就十分復雜和專業,與正常的區域相比,干旱地區的造林工作也就更為困難。因此,在干旱地區發展林業時,對于相關技術的要求更為嚴格。在這種情況下,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循造林操作規范,保證干旱地區造林工作的有效開展。但當前,很多林業工程的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沒有嚴格遵循相關的規范,導致在樹木的存活率大大降低,進而影響造林工程的效果。
2 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
2.1 幼苗撫育管理
在干旱地區造林,并不是簡單地將幼苗直接栽植到種植穴中就可以了,而是要在種植后做好幼苗撫育管理工作[2]。幼苗對環境和生長條件的要求比較高,因此在不同地區種植時,應提前做好幼苗的撫育管理工作。干旱地區往往無法滿足幼苗的生長的需要,因此在樹木種植之前,需要先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幼苗的撫育管理,使用苗健康生長,提高幼苗的品質,提高幼苗的生命力,在保證培養后的苗木能夠有效適應干旱地區的環境和條件之后,才能移植。
2.2 容器苗造林
容器苗造林是干旱地區造林工作中比較常用的技術,其主要做法是在造林的過程中,在樹木原有的根系處設置一個容器,容器內盛滿樹木生長過程中的各種營養物質,然后將容器與樹苗共同種植在造林地。該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主要考慮了樹苗移栽初始無法有效適應干旱地區的環境,可能會出現枯萎的情況。容器內的營養物質可以為樹苗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使樹木逐漸適應環境。但是在應用該技術時,必須要注意保證植物根系的完整性,促進根系的快速發育。
2.3 覆膜造林
覆膜造林技術是針對造林地的技術,主要做法是在造林地的土壤表面覆蓋一層保護膜,有效降低土地蒸發,降低根系的蒸發率,從而提高種植地的土壤濕度,促進植物根系的生長,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2.4 貯存水資源
在干旱地區要想有效造林,就必須要考慮到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因此,在造林的過程中,需要加強水資源的貯存[3]。工作人員可以通過使用保水劑的方式,吸收周圍的水資源,或者利用覆膜技術來減少水分蒸發,這兩種方式的應用都能夠有效提高栽種地的土壤濕,為植物的生長提供足夠的水分。
3 加強林業工程抗旱造林的有效措施
3.1 水資源存貯
在干旱地區的造林工作中,水資源的存貯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水資源的存儲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林業工程的正常發展,因此在抗旱造林工作中,必須加強對水資源存儲的研究,積極開發先進的蓄水技術,豐富種植區的水資源,從而為樹木的正常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4]。
3.2 合理選擇樹種
在林業工程的抗旱造林工作中,樹種選擇是其中的關鍵環節,因為干旱地區的環境特殊性,一個地區并不適用于所有植物的生長,所以必須要對樹木進行合理選擇,對樹木的形態和生長要求進行分析。在林業工程建設過程中,要結合區域的自然生態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樹種(如干旱地區的樹種要能夠適應干旱環境,病蟲害多發區的樹種生命力要頑強)進行種植,既要保證林業工程的經濟價值,還要發揮林業工程應有的生態效益。此外,要根據樹木的生長需要,結合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盡量選擇生命力頑強、病蟲害的抵抗力也較強的樹木,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足夠的抗旱能力。當前,在我國林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比較常見的造林樹種主要包括灌木樹種、闊葉類樹種和針葉樹種,而這其中,針葉林的抗旱能力最強,其次是灌木樹,闊葉樹的抗旱能力最弱,所以在選擇樹種時,要盡量選擇針葉樹木或灌木,以最大限度地保證樹木能夠健康存活。與闊葉樹木相比,針葉樹木的生命力雖然頑強,但是美觀性差,所以在樹種選擇和樹木栽種時,也需要對樹種進行科學配置,使植物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都能夠得到有效發揮。
3.3 整地
在種植之前,工作人員需要對種植地進行整理,以便加速土壤的熟化,提高土壤肥力,同時有效消除土壤中的病蟲害威脅。工作人員可以在種植前6個月進行整地,或者挑選一年中的雨季進行整地,提高土地的水資源蓄積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滿足植物生長的需要。特別是在干旱地區土地的整地工作中,蓄水是一個很重要項目。
3.4 規范造林操作
造林工作的開展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進行造林工作時,必須要做到嚴謹認真,防止出現疏漏,這樣才能夠保證造林的質量[5]。為了做到這點,要求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施工的相關規范和要求進行造林工程施工,嚴格控制好造林工作的細節流程,控制好造林操作,保證林業工程質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4 結語
在我國當前的林業工程在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抗旱造林已經成為了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抗旱造林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克服干旱環境對林業工程發展的影響,使林業工程能夠正常建設和發展,實現林業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我國林業工程的抗旱造林工作在實際開展過程中,無論是樹種選擇德爾合理性還是造林操作的規范性,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因此,要求我國林業工程在抗旱造林過程中,必須加強對水資源的存貯,合理選擇樹種、規范造林操作,加強對抗旱造林技術的有效應用,促進抗旱造林工作的有效開展,以此來促進我國林業工程的正常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高年勇.林業工程中抗旱造林技術的相關問題及應對措施[J].農技服務,2017,34(21):48.
[2] 仲冰.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措施[J].科學技術創新,2018(31):127-128.
[3] 易延偉.論林業工程抗旱造林技術及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9(9):192.
[4] 姜秀榮.林業工程中抗旱造林技術的相關問題及對策研究[J].民營科技,2017(8):225.
[5] 王玉凱.林業工程中抗旱造林技術的問題及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7(15):145.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