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良國
摘 要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為了更好地保護生態自然環境,需要開展科學合理的森林培育工作,通過管理體系的構建、人工造林工作的規范、數字化森林培育、監督機制的完善、造林計劃報批制度的優化、采伐制度的優化等工作的開展,加快我國森林培育工作。基于此,結合新時期森林培育質量的提升路徑進行探討分析。
關鍵詞 森林培育;工作內容;林地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2.046
森林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資源,保護森林就是保衛人類的家園。在森林保護中,森林培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新時代的環境下,需要對森林培育進行一定的改進優化,更好地推動我國森林培育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1 新時期森林培育管理體系的構建
為了更好地提高森林培育工作的質量,就需要突出森林保護與森林培育的重要性,在林業管理部門劃定工作時,可以將不同區域的森林培育工作職責界定到個人或單位,通過嚴格的森林培育管理制度,確保森林培育的良性發展。
在森林培育中,當地政府與林業主管部門需要起到主導作用。當地政府可以依據森林培育的工作現狀,建章立制,頒布相關的法規條例,對有關違法人員起到震懾作用。若是發現對森林培育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經營者,一定要進行嚴肅的處理,提高森林培育工作的權威性與統一性,同時不斷提高當地村民和基層干部的思想意識,推動我國森林培育工作的建設[1]。
2 新時期森林培育中人工造林作業設計的完善
人工造林作業設計的完善是森林培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的人工造林作業設計沒有全方位地考慮森林培育的潛在性和關聯性,比如,在設計時造林樹種單一、栽植密度過大或過少、整地不科學、培育方法模式單一等,都給以后森林培育工作埋下了隱患,輕則導致造林苗木成活率低或生而不長,重則會導致森林病蟲害發生。所以,做好人工造林優化設計工作對森林培育工作的建設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3 林地征占用審批和監督制度的優化
我國國土資源的遼闊,林地資源更是廣闊,為確保林地資源得到有效的保護,相關的林地管理部門在審核林地占用的項目報告時,需要對項目報告進行嚴格的審批,確保征占用林地的項目符合國家森林保護和培育的各項規章制度,因此在林地征占用審批方案中要有森林培育和資源保護等內容的設計[2]。
如一些特殊區域的水利工程建設就需要占用一定面積的林地進行施工,而為了避免施工項目超出規劃面積的問題出現,在項目開發時,需要對項目的施工建設進行全過程的監督管理,杜絕亂占林地和改變林地用途的情況出現,最大限度地保護林地資源。
在林地資源管理時,若是發現了違法亂建和非法毀林等行為,需要對相關的責任人進行依法懲處,并及時的對外公布處理的最終結果。讓廣大的人民群眾進行監督約束,確保林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提高森林培育工作的可靠性。
綜上所述,保護林地資源就是保護森林資源,而森林資源的增長離不開優化的森林培育經營措施,所以嚴把林地征占用審批和監督關,是確保森林培育工作順利實施的有效保障。
4 商品林資源限額采伐制度的優化
在森林培育工作中,為了保障社會的正常需求,還需要對一些商品林的采伐進行限額,從而更好地推動我國森林培育工作的開展。但由于之前的采伐限額管理不完善,一些經營者在開發商品林時過度地開采林木或者原始森林等,嚴重地危害到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由此可以看出,在商品林采伐時,依靠經營者的自覺性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法律條規進行紅線的界定,嚴格地監督管理商品林的采伐,確保經營者依據采伐設計方案進行商品林的采伐。在森林林木采伐時,僅限于商品林的采伐,其他的原始森林、公益林、天然灌林等禁止采伐[3]。
在經營者采伐商品林時,可以根據森林培育的管理工作制度,監督經營者對其他森林資源進行有效的保護和培育,以保障當地的自然生態平衡。在采伐限額工作優化中,需要對林木的運輸工作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杜絕無證運輸林木行為的發生。
限額采伐指標分配應與森林培育工作的優劣掛鉤,優先考慮安排在森林培育工作方面有重大貢獻的經營者和單位,對“只砍不造、造而不撫、撫而不力”的經營者和單位,不分配或少分配限額采伐指標,切實做到“砍、造、撫”工作的全面發展,并制定全面的考核細則和監督措施,以確保森林培育工作的良性發展。
與此同時,需要提高森林培育和保護工作的宣傳力度,讓當地的基層人民群眾認識到保護森林與森林培育的重要性。對于舉報人員和依法保護森林資源和森林培育的有功人員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而對于盜伐濫伐的違法人員進行依法追究,提高森林培育工作的權威性與可靠性。
5 新時期森林培育中項目造林計劃報批制度的優化
我國為快速高效發展林業事業,采取了切實可行的不同措施和方法,設計了不同形式的項目造林,在林業事業發展中起了主導性作用。比如,世行貸款造林、長江防護林建設造林、戰略性儲備造林、森林撫育項目等,其項目造林經費由中央財政適當補助,地方財政配套補助。森林經營者為了降低自己的造林費成本,爭取項目造林補助計劃,費盡心思、全力以赴,進廳赴省,通過各種關系或手段,以獲取自己最大的經濟利益化。然而,很多森林經營單位或個人只圖自己經濟利益化,在平時森林經營中,不注重森林培育工作,思想上不重視,故資金投入少、效益低、質量差。為此,項目造林計劃審批機構,要開展調研工作,對森林培育工作,不足夠重視的單位或個人,不予以審批或少批項目造林計劃指標,督促森林經營單位或個人全面、高效完成森林培育工作任務,提高林分質量。
6 數字化森林培育工作的開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森林培育工作出現了很大變化,通過科學技術的引進,構建數字化森林培育的工作機制,通過數字化的管理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森林培育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在森林撫育時,不可采取一刀切的制度,需要根據森林樹種的結構,設計合理對應的森林撫育工作方案。一般情況下,森林的撫育周期可以控制在三年一次,若是一些珍稀樹木區域,可以適當縮短撫育的周期,提高森林撫育的工作質量。在數字化森林培育模式下,開展復合式的森林撫育制度,可以保障森林的有序成長[4]。
在數字化管理中,可以通過對實際森林數據信息的整理分析,從而有效地預測出樹木可能出現的病蟲害,如東北的落葉林就容易發生落葉的病害,直接影響到了落葉林的正常生長。并且累計的落葉在干枯之后,極易發生森林火災。通過數字化的監控,可以科學地預測出發生病害的時間與擴散的區域,從而進行有效的預防,提高森林培育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7 結語
在開展森林培育工作時,可以通過完善人工造林作業設計、建設數字化的管理模式、采伐限額制度的優化、嚴格審批征占林地項目報告書和完善森林培育工作的管理制度及項目造林計劃審批制度的優化等,經過多方面的共同發力,從而更好地提高我國森林培育工作的前瞻性和可靠性,推動我國森林培育工作的建設步伐。
參考文獻:
[1] 袁淑琴.新時期森林培育質量的提升路徑研究[J].綠色科技,2018(7):139-140.
[2] 文德志,王德平.關于提高森林培育質量的若干思考[J].種子科技,2017,35(2):31-32.
[3] 繆加龍.森林培育技術精準化研究[J].綠色科技,2017(9):
163-164.
[4] 李英琢.新時期森林培育技術的現狀與建議[J].福建質量管理,2018(4):24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