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凡
摘 要 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在鹽都區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工作中,仍存在檢測隊伍不穩定、操作人員培訓不規范、檢測覆蓋面存在盲區、檢測方法自身存在局限等問題。基于此,結合鹽都區農藥殘留快速檢測的實際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為今后鹽都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農產品;質量安全;農藥殘留;快速檢測
中圖分類號:S481.8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2.065
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食品安全暴露出來的問題也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農產品作為食品中重要的部分,其質量安全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為了保障人們“舌尖上的安全”,應當不斷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擴大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覆蓋面。當前,我國針對農產品農藥殘留的檢測方法有常規定量檢測和快速定性檢測兩種。常規定量檢測所需要的檢測儀器費用高昂、檢測成本高,要求檢測人員的技術水平高,檢測周期也比較長。因此,無法實現大面積推廣和應用,不能達到對農產品的全面、及時監控。而快速定性檢測的檢測方法相對簡單,檢測成本較低,檢測速度快,易于實現現場速測,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農產品種植業的規模化程度的加大,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農產品的檢測任務也在不斷增加。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過程中,先用快速檢測的方法對農產品的農藥殘留情況進行粗篩選,再用定量的方法將的陽性結果進行確證,這種農產品的檢測方式也使得我國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在快速地發展。
1 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方法簡介
我國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分為化學檢測、生化檢測和生物檢測。目前,這三類中研究較多的是免疫分析法、生物傳感器法、活體檢測法、酶抑制法等。免疫分析法和生物傳感器法因為其檢測成本較高尚未能大規模商品化,主要停留在研究開發階段[1]。活體檢測方法雖然是一種相對簡單的檢測方法,但它極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且由于對不同種類的農藥檢測結果的反應程度不一,造成其隨機性較大,定性較差,不適合大規模推廣使用[2]。
酶抑制法則是生化檢測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檢測方法。酶抑制法主要是利用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對動物體內乙酰膽堿酶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與農藥的濃度呈正相關。在檢測實驗中在農產品樣品提取液中加入乙酰膽堿酯酶及其底物,乙酰膽堿酶促使底物水解后,水解產物與顯色劑反應就會產生顏色反應,有機磷或氨基甲酸酯類農藥能夠抑制乙酰膽堿酶的活性,使底物無法分解,從而不顯色,用此來判定是否有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的殘留存在。再測定吸光度值,得出抑制率,就可以判斷出農藥殘留的情況。酶抑制法具有快速方便、前處理簡單、成本較低等優點,適用于現場的定性檢測,易于在基層推廣。也是一些蔬菜生產基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產品監管部門應用最多的檢測方法。2001年農業部頒布了《蔬菜上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快速檢測方法標準》(NY/T448—2001)[3],2003年衛生部又頒布了《蔬菜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量的快速檢測國家標準方法》(GB/T 5009.199—2003)[4],2017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蔬菜中敵百蟲、丙溴磷、滅多威、克百威、敵敵畏殘留的快速檢測方法KJ201710》。這一系列的檢測標準也說明了酶抑制法已經成為我國農藥殘留快速檢測的主流技術。
2 鹽都區農產品農藥殘留快速檢測開展的現狀
2.1 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室的建設情況
為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順利開展,提高農產品的檢測頻率和覆蓋面,確保合格的農產品進入市場,鹽都區的農殘速測工作從無到有,農殘檢測室也從開始的零星分布到現在分布于全區所轄的19個鄉鎮(街道),檢測點在不斷增加。截至2018年,鹽都區共建成快速檢測室37家。在已建成的快速檢測室中,屬于鄉鎮(街道)的快速檢測室共13家,大型種植基地的快速檢測室共有24家,鄉鎮的覆蓋率達68%,蔬菜種植基地的快速檢測室也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鹽都區所有的檢測室都配備了快速檢測儀器以及相關的檢測設備,明確了相關的檢測人員,負責對轄區內的種植基地和農產品生產企業進行檢測。鹽都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對檢測人員開展集中培訓,使所有檢測人員能夠熟悉掌握檢測流程及技術規范且具備獨立操作能力,保證鹽都區所有檢測室都處于正常運轉狀態。農產品快速檢測工作已經成為鹽都區農產品監管工作的一個重要手段,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2.2 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室的監管機制
鹽都區所有的農殘速測室都建立了相關的崗位責任制度,明確了檢測人員的工作職責,對樣品的處理、儀器的管理與使用、檢測的過程以及檢測結果的上報都制訂了相關的管理制度。并且,所有的農殘速測儀器都與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相連接,檢測數據可以直接上傳至平臺,保證農產品的快速檢測工作能夠及時地向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供相關數據。同時,鹽都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對各鄉鎮及規模種植基地的快速檢測室的檢測工作進行日常督查,使快速檢測室的檢測工作能夠有效開展。
3 鹽都區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3.1 檢測隊伍不穩定,技術有待提高
鄉鎮農殘速測室的檢測人員多數是兼職從事檢測工作,基層的檢測人員流動性較大,導致農殘快速檢測隊伍不穩定、業務不熟悉,檢測結果存在檢測數據不準確,甚至有假數據的現象產生。
3.2 操作人員培訓不規范,難以做到持證上崗
目前,各檢測室的檢測人員的技能學習大多是“老帶新”模式,甚至有的直接根據儀器使用說明進行自學,未能形成規范的培訓。各檢測室的檢測人員很難做到持證上崗,在平時的檢測中,操作不規范的現象常有發生,而這些也都會對檢測數據的準確性有一定的影響。
3.3 檢測覆蓋面仍存在盲區
目前,農業生產仍以分散經營為主,而鹽都區農殘速測主要針對一些大規模種植基地。一些分散的家庭種植和自耕農的農產品沒有列入試驗范圍。而這一部分的農產品則由于其自身的不確定性和隨機性較難監管到,一旦流入市場,則會帶來安全隱患。盡管農殘速測相對于定量檢測,在農產品監管工作上已經存在相對大的優勢,但是面對分散供應的農產品,依然存在檢測覆蓋面不足的問題。
3.4 檢測方法自身存在局限性
目前,鹽都區內的農產品快速檢測室所采用的檢測方法均是酶抑制法,該方法僅僅可以檢測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兩類農藥,具有較強的專一性,無法覆蓋到其他種類的農藥。而且在平時的檢測中,當使用這種方法檢測辣椒、藕、韭菜等蔬菜等一些種類的蔬菜時可能會出現假陽性[5],對結果的準確性有很大的影響。另外,一些其他的因素也會對檢測結果產生影響,如樣品提取液的pH、反應的時間和溫度等。
4 做好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工作的對策
4.1 擴大檢測范圍,增加農殘速測人員
對轄區內的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規模種植大戶等進行產品質量抽查的全覆蓋,根據鹽都區的農產品種植實際情況繼續增加鄉鎮及規模以上種植基地農產品快速檢測室的建設。并且根據各個基地的產出情況安排相應的快速檢測項目,加強鄉鎮檢測和企業自檢,擴大檢測覆蓋面及檢測頻率,真正做到“企業首測,行業抽測,國家監測”的三級管理運營機制,盡可能將流入市場的農產品納入到檢測的范圍,把好鹽都區農產品的準出關。
4.2 加快引進人才,加強技術培訓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專業性較強、技術要求較高,要在增加各個鄉鎮農產品檢測人員的數量的同時,提高檢測人員的專業素質。從高校畢業生中擇優錄取高素質的專業檢測人員,保證每個鄉鎮及規模種植接地檢測室配備1~2名專業的檢測人員,建設一支穩定的農殘快速檢測隊伍,提高各鄉鎮及基地檢測室的檢測能力。并且加強對檢測人員的技能培訓教育,增加同行業間的學習與交流,使農殘快速檢測工作上升一個新的高度。
4.3 關注農殘速測方法的研究進展,不斷學習新技術
近年來,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不斷更新、完善和迅速發展,新的檢測方法也不斷涌現。日常檢測工作中也應緊跟著新技術發展的步伐,及時學習新的檢測方法,引進新的檢測技術,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檢測水平,以滿足不同種類的蔬菜對農殘速測的需求。
5 結語
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它能夠快速有效地篩查果蔬的農藥殘留情況,與農藥殘留定量檢測相結合形成有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有助于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水平,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確保廣大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朱赫,紀明山.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的最新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4):242-250.
[2] 涂憶江.我國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現狀[J].農藥科學與管理,2003,24(4):41-46.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NY/T 448—2001 蔬菜上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方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1.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 5009.199-2003 蔬菜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快速檢測[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5] 沈海斌,樊曉青,郁樊敏,等.集中蔬菜對酶抑制率試驗初報[J].上海蔬菜,2004(5):15-17.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