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佩琪

摘 要 在對廣東從化陳禾洞省級保護區維管束植物進行實地調查的基礎上,進行植物資源統計與分類。初步查明,陳禾洞省級自然保護區內共有維管植物1 173種,隸屬于193科627屬。根據植物的經濟用途,可分為10類,其中藥用植物資源675種、材用植物116種、食用植物119種、油脂植物120種、纖維植物89種、觀賞植物149種、飼料植物53種、鞣料植物28種、芳香植物22種、毒植物36種,以藥用植物最為豐富,隸屬于153科438屬,占比57.54%。陳禾洞保護區植物資源豐富,要加強對保護區植物資源的保護,并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及適度開發利用。
關鍵詞 植物資源;保護;利用;陳禾洞省級自然保護區
中圖分類號:Q948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2.090
植物資源是指當前人類社會的技術條件下人們可以或可能利用到的植物,是維持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的物質基礎[1]。植物是森林生態系統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保護區作為人為設立的保護地,有十分豐富的植物資源,因此對自然保護區的植物資源進行調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廣東從化陳禾洞省級自然保護區是2007年經廣東省政府批準成立的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境內,為廣州市區甚至粵港澳大灣區提供了生態屏障,也擁有十分豐富的植物資源。通過對陳禾洞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植物資源進行充分的研究分析,為保護區內植物資源的保護以及其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1 陳禾洞省級自然保護區概況
陳禾洞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地理位置為23°43′02″~23°48′10″N、113°49′30″~114°01′50″E,北回歸線穿過保護區南部邊緣。保護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極端最低氣溫-1.0 ℃,極端最高氣溫40.5 ℃,年平均氣溫20.4 ℃,冬季有霜期5~10 d;年平均降雨量2 000 mm左右。
2 研究方法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間對陳禾洞省級自然保護區的維管束植物進行了詳細的調查。采用線路調查的方法,對保護區的14條線路進行了調查,調查路線覆蓋了保護區的絕大部分區域,調查到了不同的海拔以及生境類型。在調查過程中,對在線路上的每一種植物進行采集標本并拍攝照片作為憑證,通過鑒定植物標本形成陳禾洞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植物名錄。本文利用調查得到的植物名錄,結合相關資料[2-3],將陳禾洞的植物資源按照植物資源的不同經濟用途進行分類,基本類型主要包括藥用植物、材用植物、食用植物、油脂植物、纖維植物、觀賞植物、飼料植物、鞣料植物、芳香植物和有毒植物等。并對陳禾洞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植物資源進行統計與分析,得到陳禾洞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植物資源現狀。
3 結果與分析
初步查明,陳禾洞省級自然保護區內共有維管植物193科627屬1 173種,按照植物資源的不同經濟用途進行分類,藥用植物675種、材用植物116種、食用植物119種、油脂植物120種、纖維植物89種、觀賞植物149種、飼料植物53種、鞣料植物28種、芳香植物22種、有毒植物36種(見表1)。
3.1 藥用植物
藥用植物可以用于預防、治療疾病,是重要的植物資源之一。廣東從化陳禾洞省級自然保護區的藥用植物種類多、分布廣,有675種,隸屬于153科438屬,占該區植物總數的57.54%。按照利用部分可分為10類,具體分述如下:采取草本植物的全部或僅指地上部分供藥用的全草藥用植物有山蒟(Piper hancei)、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羊角拗(Strophanthus divaricatus)、七星蓮(Viola diffusa)等;以塊莖、鱗莖為用藥部位的根莖類藥用植物,有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土茯苓(Smilax glabra)等;以植物地上莖或莖的一部分供藥用的莖類藥用植物,主要有鬼針草(Bidens pilosa)、鼠麴草(Gnaphalium affine)、杜莖山(Maesa japonica)等;以植物完整的葉片供藥用的葉類藥用植物,主要有朱砂根(Ardisia crenata)、崗松(Baeckea frutescens)、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等;以木本植物莖干形成層以外的部分的樹皮類藥用植物,主要有楊梅(Myrica rubra)、榕樹(Ficus microcarpa)、多花山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等;以植物完整的花序或單花或僅采用花的一部分供藥用的花類藥用植物,如馬纓丹(Lantana camar)等;采用植物完整的果實或果實的一部分供藥用的果實類藥用植物,主要有薜荔(Ficus pumila)、柿(Diospyros kaki)、黃荊(Vitex negundo)等;采用植物成熟的種子或種子的一部分供藥用的種子類藥用植物,如金櫻子(Rosa laevigata)、龍眼(Dimocarpus longan)等;采用蕨類植物的孢子供藥用的種類孢子藥用植物,如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小葉海金沙(Lygodium scandens)等;除此以外,還有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等采用植物的分泌物做藥用的植物。
3.2 材用植物
材用植物可用于房屋建筑、家具、板材、農具、船舶等。廣東從化陳禾洞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材用植物約有116種,隸屬于49科75種,占該區植物總數的9.89%,主要以殼斗科、大戟科、桑科、樟科等為主。如紅錐(Castanopsis hystrix)等樹種木材堅硬致密,材質優良,適于建筑、造船、車輛等工業用材及家具;黃樟(Cinnamomum porrectum)等樹種做成的家具可防蟲蛀,這些均是極其珍貴的傳統家具用材樹種;除此之外,還有馬尾松、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樟(Cinnamomum camphora)、臺灣相思(Acacia confusa)、栲(Castanopsis fargesii)、青岡(Cyclobalanopsis glauca)、柯(Lithocarpus glabra)、烏材(Diospyros eriantha)、粉單竹(Bambusa chungii)、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等。
3.3 食用植物
食用植物可供人食用,為人們提供各種營養物質。陳禾洞保護區有食用植物119種,隸屬于62科92屬,占該區植物的10.14%。主要有蕨(Pteridium aquilinum)、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馬齒覓(Portulaca oleracea)、桃(Amygdalus persica)、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高粱泡(Rubus lambertianus)、龍眼、荔枝(Litchi chinensis、柿)、番薯(Ipomoea batatas)、姜(Zingiber officinale)、芋(Colocasia esculenta)等。
3.4 油脂植物
油脂植物可用于提取工業、食用油脂,具有十分高的經濟價值。油脂植物資源共有120種,隸屬于55科89屬,占該區植物總數的10.23 %,主要集中在樟科、大戟科、蕓香科等,如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算盤子(Glochidion puberum)等,多為提取工業用油,有些可調制化裝品、做肥皂、潤滑油等。還有醉香含笑(Michelia macclurei)、觀光木(Michelia maudiae)、瓜馥木(Fissistigma oldhamii)、樟、黃樟、金耳環(Asarum insigne)、黃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蓖麻(Ricinus communis)、烏桕(Sapium sebiferum)、木油桐(Vernicia montana)、木姜葉柯(Lithocarpus litseifolius)、山油麻(Trema cannabina)、毛八角楓(Alangium kurzii)、艾(Artemisia argyi)、蒼耳(Xanthium sibiricum)、山姜(Alpinia japonica)等。
3.5 纖維植物
纖維植物的根、莖、葉、果實或種子等器官含有大量的強韌的纖維,可作為原料用于造紙、編織、制棉、制繩索及混紡等[4]。纖維植物資源有89種,隸屬于35科62屬,占該區植物總數的7.59%。如莖含有纖維的有藤黃檀(Dalbergia hancei)、南酸棗(Choerospondias axillaris)等;根含有纖維的如竹類等;根莖含有纖維的如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樹葉含有纖維的有山芝麻(Helicteres angustifolia)、刺蒴麻(Triumfetta rhomboidea)等;纖維存在于莖、樹皮的如小葉買麻藤(Gnetum parvifolium)、山黃麻(Trema tomentosa)、假鷹爪(Desmos chinensis)等;根、莖、葉均可做纖維用品的有雞矢藤(Paederia scandens)等。
3.6 觀賞植物
觀賞植物具有美麗的花或奇特的形態,具有美學及觀賞的價值,可用于園林綠化、庭院觀賞等。廣東從化陳禾洞省級自然保護區中觀賞植物資源有149種,隸屬于72科122屬,占該區植物總數的12.7%。根據植物資源的性狀及生長型,將其分為喬木類、灌木類、藤本類和草本類。喬木觀賞植物有主干,因其樹形高直可用于做行道樹、景觀樹等。的喬木樹種主要有廣東從化陳禾洞省級自然保護區喬木類觀賞植物約有52種,有姿態優雅樹形優美的香葉樹(Lindera communis)、紅鱗蒲桃(Syzygium hancei)等;有葉形奇特或顏色艷美的觀葉類植物如烏桕、鹽膚木(Rhus chinensis)、南酸棗、楓香、八角楓等;有花或果比較美觀的觀花觀果植物如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天料木(Homalium cochinchinense)、假蘋婆(Sterculia lanceolata)、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等。
3.7 飼料植物
飼料植物的各部位包括葉、莖、根、果或種子等作為畜禽的飼料。保護區內有飼料植物53種,隸屬于25科49屬,占該區植物的4.52%。主要有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喜旱蓮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水莧菜(Ammannia baccifera)、小葉仙草(Haloragis micrantha)、葉底紅(Phyllagathis fordii)、雞眼草(Kummerowia striata)、水團花(Adina pilulifera)、牡蒿(Artemisia japonica)、番薯、水蔗草(Apluda mutica)、牛筋草(Eleusine indica)、鷓鴣草(Eriachne pallescens)、五節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等。
3.8 鞣料植物
鞣料植物富含單寧等物質,可用于制革、提取栲膠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保護區內鞣料植物有28種,隸屬于18科27屬,占該區植物的2.39%。樹皮含鞣質的如猴耳環(Archidendron clypearia)等;種鱗含鞣質的有馬尾松;根皮、樹皮、葉可供制取栲膠的有楊梅、山黃麻等;果皮含鞣質的有多花山竹子、算盤子等;全株可提取栲膠的有菝葜(Smilax china)、薯莨(Dioscorea cirrhosa)等。
3.9 芳香植物
芳香植物可產生易揮發芳香組分的混合物,這些物質可應用于醫藥保健、食品加工、化妝品等行業。保護區有芳香植物22種,隸屬于14科21屬,占該區植物總數的1.88%。陳禾洞省級自然保護區的芳香植物有馬尾松、香葉樹、草珊瑚、山蒼子(Litsea cubeba)、山黃麻、桃金娘(Rhodomvrtus tomentosa)等。
3.10 有毒植物
有毒植物也是重要的經濟植物資源,具有潛在的經濟價值[5]。保護區內有有毒植物57種,隸屬于36科54屬,占該區植物總數的3.07%。如八角楓作等用于外周神經系統、了哥王等含有毒蛋白、黃花蒿(Artemisia annua)等致光敏作用。
4 展望
陳禾洞保護區作為省級保護區,在過去的十年里對保護區內森林生態系統、野生動植物的保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是陳禾洞保護區植物資源豐富的重要原因。在陳禾洞保護區的資源植物中,藥用植物最多,食用植物和觀賞植物也占有很大的比例。這些植物資源如果能得到有效的利用,能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但考慮到保護區以保護為主的性質,不能直接去利用這些植物資源。但是,可以通過與醫藥衛生部門合作、植物科研機構以及相關幾企業等展開合作,對保護區中經濟價值高的植物進業遷地栽培育種的方式進行合理地利用。而對于存留于保護區內的植物,則要嚴格遵守保護區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合理的保護。同時,保護區也要繼續對植物及其生境的保護,杜絕在保護區內開展破壞環境的活動,保護好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加大保護區的科普及法律知識方面的宣傳,讓人們認識愛護自然的重要性,杜絕人們對野生植物進行偷伐偷挖,積極引導群眾參與到保護區的建設中。
陳禾洞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植物資源十分豐富,但目前對其了解還是不夠深入,目前只是初步統計了植物資源的種類,對其具體的數量、分布還不清楚。因此,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重點對保護區植物資源的數量、質量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在這個過程中,篩選出一些容易推廣且市場價值、潛力高的植物進行培育、馴化等方面的研究。通過對保護區植物資源的深入研究,為保護區的植物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提供科學依據,促進保護區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宏淵,金洪,趙健.額濟納草原種子植物資源的研究[J].內蒙古林業科技,2018,44(2):57-60.
[2] 朱太平,劉亮,朱明.中國資源植物[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3] 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各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2004.
[4] 劉晨舒.福建福安白云山自然保護區野生經濟植物資源[J].林業勘察設計,2016,36(4):65-68.
[5] 孫健,李進,彭子模.新疆有毒植物資源研究[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60-70.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