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紅梅

摘要目的:探討腹部不同切口方式對再次剖宮產的影響。方法: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再次剖宮產患者102例,按首次剖宮產切口方式分為兩組,各51例。觀察組首次剖宮產為縱切口方式,對照組為橫切口方式。觀察兩組腹壁瘢痕、盆腹腔粘連程度及術中情況。結果:觀察組盆腔粘連程度較對照組明顯輕,觀察組首次剖宮產瘢痕愈合情況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手術時間、開腹至胎兒娩出時間、術中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首次腹部縱切口剖宮產產婦術后瘢痕愈合更好,盆腔粘連程度輕,且可促進再次剖宮產手術進程,減少術中出血,值得推廣。
關鍵詞 腹壁瘢痕;盆腹腔粘連程度;橫縱切口;術中情況
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升,剖宮產率逐年提高,其能使高危產婦產程有效縮短,有利于保障母嬰安全。但剖宮產手術創傷較大,可引起腹腔粘連等。首次剖宮產切口方式主要為縱切口和橫切口,二者對再次剖宮產手術的影響目前尚存在爭議。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再次剖宮產患者102例,探討腹部不同切口方式對再次剖宮產的影響,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再次剖宮產患者102例。(1)納人標準:①首次分娩方式為剖宮產,且為二次妊娠;②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產婦均知情同意。(2)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②存在其他盆腹腔外科手術史;③存在精神疾病史;④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按首次剖宮產切口方式分為兩組。觀察組51例,年齡22~38歲,平均(31.4±5.2)歲;兩次分娩手術間隔時間2~4年,平均(3.8±0.4)年;孕周37~40周,平均(38.8±0.5)周。對照組51例,年齡21~37歲,平均(31.2±4.8)歲;兩次分娩手術間隔時間2~5年,平均(4.1±+0.5)年;孕周38~41周,平均(39.1±0.6)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觀察組首次剖宮產為縱切口,沿原切口將皮膚組織切開,鈍性分離皮下脂肪層,并對臟器及粘連組織進行分離,使子宮下段充分暴露,開橫切口,將胎兒取出。②對照組首次剖宮產切口為橫切口,沿原切口將皮膚組織切開,其余步驟與上述一致。
觀察指標:(1)觀察兩組手術時間、開腹至胎,兒娩出時間、術中出血量。(2)盆腹腔粘連程度":①重度:合并腸管粘連,子宮與膀胱嚴重粘連;②中度:子宮與腹膜、膀胱廣泛粘連;③輕度:子宮與腹膜、腹壁間部分粘連,子宮、腹膜與網膜間部分粘連。(3)腹壁瘢痕情況2:①纖細瘢痕:瘢痕寬度<3mm,瘢痕生長平整,觸碰無凸出感;②中等瘢痕:瘢痕厚度3~5mm,瘢痕部分高于正常腹壁皮膚,觸碰凸出感不明顯;③明顯瘢痕:瘢痕觸碰有明顯凸出感,寬度>5mm。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分析處理數據,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用(x±)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盆腹腔粘連程度對比:觀察組盆腔粘連程度較對照組明顯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首次剖宮產瘢痕愈合情況對比:觀察組首次剖宮產瘢痕愈合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術中情況對比:觀察組手術時間、開腹至胎兒娩出時間、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討論
剖宮產是人工分娩的一種形式,目前在臨床上的應用較為廣泛。剖宮產相較于陰道分娩可使分娩時間縮短,也可降低胎兒宮內窘迫率,減輕產婦分娩疼痛。其雖有一定的優勢,但手術可引起切口液化、感染、組織粘連等并發癥。有研究報道稱叫,剖宮產術引起的盆腹腔組織粘連程度與切口方向選擇有密切關系。而首次剖宮產選擇縱切口方式相比橫切口方式更具有優越性,能降低再次剖宮產時的操作難度,提高手術成功率,原因在于其人路方向與腹直肌走向一.致,能減少手術操作對腹直肌的撕裂,而這對于術后肉芽生長有利,能有效縮短創面愈合時間。而橫切口操作方式相比于縱切口,對腹膜的剝離面積要更大,且隨著胎兒的娩出,產婦子宮松弛、腹內壓下降,不利于切開的腹膜組織充分吻合,加上產婦可能存在縫合效果不佳、局部滲血等情況,均可能會誘發盆腔粘連14-51。
本研究結果與文獻報道的結果一致。綜上所述,首次腹部縱切口剖宮產產婦術后瘢痕愈合更好,盆腔粘連程度輕,且能促進再次剖宮產手術進程,減少術中出血,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瓊,李寶明,羅惠琴,等.首次剖宮產對術后盆腔粘連及子宮切口情況的影響[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4,25(1):99-102.
[2]曹曉明,黃慶,史玉爽,等.不同剖宮產縫合方式對子宮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的影響[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7,9(3):31-33.
[3]肖俊興,李玲,郭春紅,等.首次腹部橫縱切口剖宮產對再次剖宮產患者盆腹腔粘連程度術中情況及腹壁瘢痕的影響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5):577-578.
[4]潘春煦,楊鵬.4117例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宮產婦剖宮產并發癥情況分析[J].山東醫藥,2014,54(2):39-.40.
[5]王小亞,秦利.瘢痕子宮二次妊娠剖宮產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研究[J]中國性科學,2017,26(11):127-129.
[6]董芳芳,易建平,孫靜濤,等.剖宮產經產婦子宮切口瘢痕妊娠初始治療方式探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1):3413-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