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娜

摘要目的:探討預防性護理在ICU腦卒中住院患者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收治腦卒中患者150例,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行預見性護理干預。對比兩組干預效果。結果:觀察組下肢腫脹、下肢深靜脈血栓、肺栓塞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股靜脈血流速度、胭靜脈血流速度均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服務滿意度各指標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預防性護理在預防ICU腦卒中住院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可發揮積極作用,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預防性護理;ICU;腦卒中;下肢深靜脈血栓;護理滿意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為腦卒中患者發生率較高的一種并發癥,腦卒中發病后1~2周內為該病的高發期;下肢深靜脈血栓極易繼發肺栓塞,甚至可導致患者死亡,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及生活質量1-31。近年來,隨著我國腦卒中患者的增多,腦卒中后并發深靜脈血栓的概率也逐漸增多。有數據顯示,若不及時予以腦卒中患者有效干預,則腦卒中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可高達50%~70%,對患者健康及病情的造成威脅極大4-91。因此,及時了解ICU腦卒中患者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的原因,盡早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預防尤為重要。本次研究中旨在觀察采用預防性護理方式對收治的ICU腦卒中患者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腦卒中患者150例。(1)納人標準:①均符合腦卒中的診斷標準,且均經頭顱CT或MRI確診;②均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的相關診斷標準回;③患者或其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不愿參與研究、中途退出研究者;②伴有精神障礙、意識障礙或溝通障礙者;③伴有血液系統疾病者或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④伴有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75例,男47例,女28例;年齡48~77歲,平均(61.8±4.0)歲。觀察組75例,男44例,女31例;年齡46~78歲,平均(62.1±4.4)歲。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1)對照組以常規方式進行干預,包括知識宣教、定期換藥查房、定期訪視等。(2)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行預防性護理干預:①風險因素評估:患者人院后,護理人員需及時對患者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并以風險因素評估表對各方面情況進行評估,對發生深靜脈血栓的風險程度進行評估;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進行預防干預。②護理方案實施:a.加強護理人員培訓:科室需加強對醫護人員培訓的重視,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相關知識,讓其認識到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對患者病情及安全的影響,并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嚴格考核,以盡可能提高專業能力,強化責任意識。b.加強體位干預、協助患者運動:護理人員需協助患者取合適體位,并定時更換體位;協助患者適當抬高患肢,并保持患肢外展位,2h更換1次體位,以促使股靜脈血液循環保持通暢;待病情好轉后,可指導患者進行患肢被動訓練。另外,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進行適當運動鍛煉,并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適當鍛煉對病情的影響,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配合度;如協助患者進行足踝伸屈運動、內外翻運動等,且訓練需以踝關節、膝關節為主,以防患者因長時間臥床而造成血流速度下降、血液淤滯,從而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c.護理人員可利用間歇式充氣壓力泵等進行干預,以促進患者靜脈淤血排空,促使下肢回血流速、下肢血流速度等加快;同時護理人員需每日進行測量與記錄,以及時準確地掌握患者情況。d.靜脈穿刺干預:給予患者靜脈輸液治療時,護理人員需合理選擇靜脈穿刺部位;盡可能選擇上肢靜脈注射留置針;需提高護理人員的穿刺技能,確保1次穿刺成功,避免因反復穿刺而損害血管;醫護人員需根據患者情況合理選擇靜脈注射藥物,避免因注射藥物不當而刺激血管;穿刺時需盡可能選擇健側肢體穿刺,避免因癱瘓肢體穿刺、輸液而增加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e.心理疏導:ICU腦卒中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多伴有程度不同的緊張、恐懼、擔憂、易怒等情緒,而這些不良情緒的產生則極易對患者的各項配合度及治療效果造成影響。因此,護理人員需積極主動地關心、鼓勵患者,同時叮囑患者家屬多予以安慰與鼓勵,以盡可能地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促使患者積極配合各項治療與干預。
觀察指標:①對兩組患者下肢腫脹、下肢深靜脈血栓、肺栓塞發生率進行統計比較;②對兩組患者干預后股靜脈血流速度、胭靜脈血流速度進行統計對比;③比較兩組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以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進行評估,量表包括服務態度、知識宣教、溝通交流、操作水平等,各項指標評分均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護理滿意度越好”。
統計學處理:數據資料以SPSS20.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下肢腫脹、下肢深靜脈血栓、肺栓塞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下肢腫脹、下肢深靜脈血栓、肺栓塞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股靜脈及胭靜脈血流速度比較:觀察組股靜脈及胭靜脈血流速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對護理服務各指標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討論
腦卒中也叫腦血管意外、中風,屬于急性腦血管疾病的一種,多由于腦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致使血液難以流人大腦而引發的腦組織損傷疾病18-9。該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與致死率,調查顯示,腦卒中已成為我國成年人致殘及致死的一項重要疾病。因此,臨床上必須予以充分重視。由于ICU腦卒中患者多伴有偏側性肢體癱瘓,翻身難度較大,加之體位固定,故而限制肢體活動度,進而極易因血液流緩慢淤滯而引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11-1。同時應激狀態下體內兒茶酚胺分泌量增加還可能會致使全身血管發生反應性收縮,進而致使血液淤滯程度加重;腦卒中患者治療期間需禁食禁飲,且需使用利尿劑,從而極易因閑置液體攝人而造成血液濃縮、黏稠,引發血液高凝狀態;此外,靜脈輸液過程中反復穿刺、甘露醇脫水作用等均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血管造成刺激,引發血管壁及血管內膜損傷,進而極易增加靜脈d血u栓的發生風險13-14。
本次研究中以預見性護理方式進行干預,在對患者情況進行評估、分析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的基礎上制定針對性的預防干預對策,通過加強對護理人員培訓的重視,可有效提高責任意識及操作水平,對減少反復穿刺、操作不合理等因素所致的靜脈血栓發生有重要意義;同時通過協助患者翻身、運動、穿刺等多方面干預,可為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提供有效幫助;此外,通過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心理疏導還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緒,促使患者以更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與干預,這對提高其配合度,改善干預效果同樣有重要價值。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下肢腫脹、下肢深靜脈血栓、肺栓塞發生率、股靜脈血流速度、胭靜脈血流速度及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也證實了上述理論。
綜上所述,預防性護理的應用可有效預防ICU腦卒中住院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效果顯著,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艷華.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因素評估表結合預防性護理措施在ICU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血栓與止血學,2016,22(4):463-464.
[2] Members W G,Mozaffarian D,Benjamin E J,et al.Executive Summary:Heart Disease andStroke Statistics- 2016 Update:A Report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6,127(1);:143- -52.
[3]范天倫,符川,李嬌紅,等.康復護理預防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觀察[J].海南醫學,2016,27(10):1719-1720.
[4]付艷坤,許金玲,賈冰,等綜合護理對腦卒中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效果[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19):3714-3716.
[5] Feigin V L,Forouzanfar M H,KrishnamurthiR,et al.Global and regional burden of strokeduring 1990- 2010:findings from the Global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Lancet,2014,383(9913):245-255.
[6]中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學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0,2(4):50-59.
[7]張倩,馬月珍,張海英.護理在預防ICU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的效果[J].血栓與止血學,2017,23(6):1062-1063.
[8]趙君,王璐,鄭云輝,等.優質護理應用于ICU護理中對氣壓泵血栓的預防作用[J].血栓與止血學,2017,23(6):1074-1075.
[9]張玉清,劉建鋒,馬京華,等集束化治療措施在預防危重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研究[J]河北醫藥,2015,37(14):2224-2226.
[10]李茹,段曉俠,單文明,等.預見性壓瘡預防護理在ICU患者中應用效果[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6,41(12);:1688-1690.
[11] Goyal M,Demchuk A M,Menon B K,et al.Randomized assessment of rapid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J].N Engl JMed,2015,372(11):1019-1030.
[12]趙曦,陳桂菊.綜合護理在預防ICU患者并發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效果與護理滿意度[J].血栓與止血學,2018,24(1):115-116.
[13]李煥新,鮑鶴玫,邵麗芳,等.預見性分階段干預在預防ICU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18):2361.
[14]陳玉桃,呂暢,陳少敏,等.多種方法預防ICU長期住院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7,26(3):318-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