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麗

摘要目的:分析本轄區發生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暴發疫情的診療和處理情況。方法:對發生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暴發疫情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疾控中心從4名患病學生和1名食堂工作人員的生物學樣品中均檢測到GII型諾如病毒,檢查結果支持諾如病毒診斷。共發現119名學生病例符合諾如病毒感染疑似病例。采取隔離治療、強化疫情監測、停課等措施控制疫情的發展,感染人群病情穩定,無住院病例和重癥病例。結論:學校為疫情易感場所,應做好對傳染病的防治工作,加強對一些常見傳染病的健康宣教。
關鍵詞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暴發疫情;宣教
2017年3月30日15:00,昆山市千燈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疾病控制科接到千燈人民醫院應急辦電話,報告該醫院下午陸續接診20余例嘔吐、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的患者,均來自千燈中心小學,我中心立刻組織專業人員前往現場調查,同時電話上報昆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緊急組織專業人員到現場進行調查處置,并采集相關標本送實驗室檢測。經調查,本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共發病119例,市疾控中心從4名患病學生和1名食堂工作人員的生物學樣品中均檢測到GII型諾如病毒,并且發病學生的臨床癥狀與諾如病毒感染相符合,確定為本起事件是由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暴發的疫情。經采取病例隔離治療、消毒、健康教育宣傳等綜合防控措施后,本起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本報告旨在對本轄區中心小學部分學生急性胃腸炎的疫情進行處理,并對處理方法進行總結性分析,為今后幼兒園、小學等機構其他感染性腹瀉的防治工作提供經驗和借鑒方法。
資料與方法
疫情資料來源于千燈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轄區內一所小學急性胃腸炎暴發疫情的調查匯總和回顧性分析。
方法:按照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諾如病毒感染暴發調查和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5版)》”,由昆山市疾控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專業人員統一對患者及家長發放調查表,對每一例案例進行個案調查分析,并匯總成疫情調查表,將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及流行病學史相結合,做出準確診斷,并立即采取隔離救治患者、落實消毒措施、加強從業人員體檢、接觸者密切觀察、加強學生健康教育等措施。
統計學方法:數據的處理和分析使用SPSS19.0軟件包進行,計量資料(區±司表示,采用1檢驗;計數資料[n(%)]表示,采用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檢驗水準取a=0.05。
結果
基本情況:千燈中心小學為一所公辦學校,位于千燈鎮尚書路108號,全校1~6年級共36個班級1700余人。學校有1個食堂,共15名工作人員。目前學校使用樵依飲用水,每月對飲水機消毒1次。教室寬敞明亮,采光和通風良好。
流行病學調查:諾如病毒感染疑似病例:定義為24h內出現排便≥3次且有性狀改變(呈稀水樣便),和(或)24h內出現嘔吐≥2次者*。諾如病毒感染實驗室確診病例:疑似病例中諾如病毒PCR核酸檢測陽性者。
發病概況及時間分布:根據病例定義,通過因病缺課登記對學校師生進行主動搜索,小學生李某為首發病例,男,7歲,為中心小學一(2)班學生,于3月30日下午13:10,出現腹瀉、腹痛癥狀。發病后到千燈人民醫院就診。食堂員工趙某,女,53歲,3月30日凌晨出現輕微嘔吐癥狀,上午繼續上班,下午腹瀉、腹痛加劇后到千燈人民醫院就診。30-31日共發現119名學生病例符合諾如病毒感染疑似病例定義。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發現,30日發生25例,31日發生94例。
班級分布:本次疫情涉及該校33個班級,病例較多的為一年級36人和二年級40例,此外,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和六年級分別報告病例15例、15例、7例和6例。出現病例數較多的班級為一(2)班16例、一(5)班8例、一(6)班12例、二(2)班13例、二(4)班14例和三(2)班6例,其余班級報告1~4例。各年級發病情況,見表1。
年齡性別分布:119名學生病例符合諾如病毒感染疑似病例中男生62例(52.1%),女生57例(47.9%),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年齡7~12歲,平均(8.5±0.5)歲。
臨床表現:119名病例的癥狀以嘔吐為主,最多報告16次/24h,少數伴有腹瀉,部分伴有腹痛和發熱癥狀。所有病例癥狀穩定,無危重病例和住院病例,未出現死亡病例,見表2。
實驗室檢測:市疾控中心根據現場情況,31日上午共采集患病學生11例和食堂工作人員15例的肛拭子樣品,并且從4名患病學生和1名食堂工作人員(主要從事切菜、洗刷、清理切菜間衛生和清楚電梯間積水工作)的生物學樣品中檢測到GII型諾如病毒,其余生物學樣品中諾如病毒陰性。
病因推斷:根據臨床表現、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結果,初步判斷此次疫情為一起諾如病毒腹瀉暴發疫情。理由為:①有實驗室檢測結果支持,市疾控中心從4名患病學生和1名食堂工作人員的生物學樣品中均檢測到GII型諾如病毒,并且發病學生的臨床癥狀與諾如病毒感染相符合,因此諾如病毒可能為引起此次急性胃腸炎疫情的病原體。②符合暴發疫情的定義。2d時間內在一所學校出現大量具有相同臨床癥狀的病例。此種高度集中的發病時間支持暴發疫情的結論。
處理措施:①隔離治療患者:學生或老師一旦出現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等癥狀,應立即到醫院診治,自我隔離,待癥狀消失后再休息3d方可復課;上述感染諾如病毒的食堂工作人員立即停工,1周后至昆山市疾病控制中心檢測,連續2次諾如病毒檢測陰性后方可復工。②強化疫情監測:校方應每天做好晨、午檢,加強因病缺課監測:對因病缺課的學生跟蹤隨訪,發現疑似病例,立即隔離治療。關注疫情發展動態,每天上午報至千燈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疾控科。③強化消毒:用含氯消毒劑對嘔吐、腹瀉學生的糞便或嘔吐物進行強化消毒,對教室地面、課桌椅、門把手、樓梯扶手等學生易接觸到的地方進行徹底消毒,同時對餐具進行高溫消毒,避免各類疾病傳播。④做好食品衛生的管理:強化食堂從業人員監管,若食堂從業人員出現惡心、嘔吐和腹瀉的情況時,應暫時脫離食堂工作;食品從購買原材料到加工和銷售過程做好索證和衛生管理;暫停課間水果和奶類的供應;建議立即更新飲用水,并對飲水機進行消毒。⑤加強宣傳教育:對學生及家長開展關于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等傳染病有關知識的宣傳教育,教育學生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洗臉,不要用不潔手接觸口鼻,不要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多休息增強自身免疫力,身體出現不適時應及時報告老師并就醫。⑥該校4月1日停課4d,停課期間由班主任老師每天電話進行隨訪,統計新發病情況和病例康復情況。該校成立疫情處置小組,落實以上各項工作。
討論
我國諾如病毒胃腸炎暴發主要發生在中、小學生和青壯年人群,好發季節為冬春季叫。主要傳播方式為食源性和水源性傳播1451。而學校為人群密集地,小學生為易感人群,當出現傳染病時,極易出現暴發和流行的情況刊。該校第1例學生確診后,學校并未采取隔離、消毒等措施,而是讓該學生繼續上課,使該學生成為了傳染源,造成了本校感染性急性胃腸炎的爆發。另外,現場檢查食堂食品衛生安全管理不到位,在食堂現場發現老鼠糞便,食堂中餐具消毒和環境消毒不規范,食堂冰箱中發現存放有隔夜菜。該校晨、午檢工作不規范,現場發現班主任老師的晨、午檢記錄中對患病學生的臨床癥狀登記不詳細。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衛生水平的提高,一些流行性疾病的發病率逐漸降低,教師和家長均有所松懈,當今社會學生運動量普遍不足,導致抵抗力相對較弱,從而容易患病。學校為疫情易感場所,應做好對傳染病的防治工作,加強對一些常見傳染病的健康宣教,提高家長和老師對流行性傳染疾病的重視,并提高學校對常見傳染病的處理能力,以減少流行性傳染病的大規模爆發。
參考文獻
[1]廖巧紅,冉陸,靳森,等.諾如病毒感染暴發調查和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5版)[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6,50(1):7-16.
[2] Lopman BA,Reacher MH,Vipond IB,et al.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norovirus gastroen-teritis in health care settings[J].Clin InfectDis,2004,39(3):318- 324.
[3]桑少偉,趙仲堂,索繼江,等國內諾如病毒胃腸炎暴發流行特征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42(20):4245-4247.
[4]孫立梅,李暉,譚小華,等.2012-2014年廣東省哨點醫院諾如病毒GII.4sydney變異株流行狀況及暴發疫情特征分析[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5,35(7):615-620.
[5]吳紅杏,蒲祖偉,姚正才,等一起因飲水污染所致的學校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暴發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16,23(8);:97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