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恩
主持人:指數在周一大陽線后比較振奮人心,但之后的表現比較平淡。
袁月:這也符合目前市場的特點,由于上周末消息面偏暖,刺激本周一指數出現拉升,并且滬指量能有所放大到2500億左右,通過觀察小時級別的量能也還算健康,這算是比較積極的信號。如果接下來維持這種量能級別和結構,指數和個股機會都是比較多的。但之所以盤面逐步回歸平靜,還是由于量能開始出現萎縮,并且小時級別分化明顯,這個特點投資者要清楚。
本周外資相較之前流入偏多,接下來三大國際指數基金還將擴容,主要方向還會是業績白馬股。目前指數上方壓力就在2900點附近,這種量能格局下向上空間不大,震蕩后還會有回踩的可能,如果符合選股邏輯的個股跟隨指數出現調整,還會是不錯的機會。
主持人:科技股近期一直比較強勢,但本周表現比較一般。
袁月:科技股上周說了從一線傳導到二線,而本周初這種上漲又繼續擴散邏輯存在瑕疵甚至是問題個股上,由于這類公司基本面存在不確定性,短期能否持續全看情緒,而對于中長期來說,穩定性還是差于龍頭或者是一線。
記住二三月的情景,情緒好的時候什么都可以漲,但最終調整之后還能突破前期高點的更多是龍頭和有業績的個股,而純題材的并不能。接下來科技的方向除了之前說的云計算和5G產業鏈,還可以深挖華為產業鏈和物聯網等方向。此外,在科技股火爆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消費股,在中報業績逐步公告完之后,即使業績不及預期,但發展邏輯沒有破壞的話,伴隨著股價出現的下跌估值也已經逐步趨于合理,只是需要時間震蕩。
主持人:經常有個股因為配股的消息出現下跌,真的有這么大殺傷力嗎?
袁月:通常來說,配股確實可以讓原始股東有低價買入公司股票的機會,但在弱勢行情中,市場會把配股理解為利空,因為這屬于增發融資。對于投資者來說,要分清市場所處的環境,如果持有的公司要進行配股,想參與的就按照時間進行配股,不想參與就提前賣出,千萬不能持有還不參與配股,那樣將直接面臨虧損。
當然配股主要是短期影響,并不一定影響企業的核心發展邏輯,中長期來看還是要結合企業的基本面。比如科倫藥業,短期除了配股的因素,本周還有公司產品降價的消息,這也影響市場對于公司業績的預期。中長期從基本面來看,公司主營的大輸液屬于仿制藥行業,技術含量不算高,想象力不足,不具備享受創新藥那種高估值的條件,但行業競爭格局相對穩定,結合之前公司的發展模式和管理層來看,具備一定優勢,只是在這種發展邏輯下要嚴格按照估值策略去應對,也就是只有短期跌多了才有可能出現機會。
再比如浪潮信息,公司主營的是服務器相關,技術含量并不算高,對上下游的議價能力都不算強,導致產品的毛利率也不算高,這就可以定義為二線科技股,算不上一線和龍頭。對于這類個股屬于發展邏輯有瑕疵,不算有問題,只是確定性要相對差一些。在弱勢環境中當龍頭上漲后,這類品種也會有輪動的機會,屬于跟漲或者補漲性質。但如果在相對強勢格局,市場流動性好,資金情緒高,這類品種反而會具備更大的彈性,漲幅往往會更大。
對于投資者而言,要分清影響公司發展的短期和中期的因素,如果不影響企業中長期核心發展,那么短期因為情緒帶來的下跌往往可能是錯殺的機會。此外,也要明白在不同市場環境中,資金的偏好不同,也會對相關公司產生不同的結果。
當然核心還是建立在企業的發展邏輯通順之上,并配合估值策略去應對,對于龍頭確定性高的品種出現機會了,倉位是可以相對重一些,但對于二線品種,即使出現機會,參與起來可能也要控制倉位,畢竟確定性要相對差一些。而在操作過程中,很多投資者犯的錯誤是,由于龍頭資金較強,可能不會出現太合理的機會,因此退而求其次選擇確定性差一些的標的,并且倉位較重。這種情況下一旦指數出現調整,就很容易陷入被動,喪失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