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云霞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38研究所 合肥 230088)
RS232、RS422都是由電子工業協會(EIA)制定發布的串行數據接口標準,RS232工業標準EIA-232-E發布時間最早應用最早,在長期應用中,它暴露出通信距離短、速率低的缺點,限制了RS232總線的應用范圍,為了彌補RS232 的不足之處,EIA提出了RS422的接口標準。RS422定義了一種平衡通信接口,將通信速率提高到10Mbps,通信距離延長到4000ft(速率低于100bps),并允許在一條平衡總線上連接最多10個接收器。RS422是一種單機發送、多機接收的單向、平衡傳輸規范,但是在可靠性要求較高的應用場合,為了提高系統可靠性,對于RS422總線的應用提出新的硬件要求[1]。本文研究了以RS422菊花鏈拓撲結構為基礎,進行系統級交叉備份,發送端雙機冷備輸出,接收端分布式接收且雙機冷備的應用電路設計,依托實際工程進行驗證,此電路設計切實可行,系統可靠性高,信號質量好,抗干擾能力強,功耗低,具有現實的應用意義。
RS422硬件接口電氣規范見表1。通常情況下,發送驅動器輸出正電平在+2V~+6V,是一個邏輯狀態,負電平在-2V~-6V,是另一個邏輯狀態。接收器與驅動器相對,接收端正端負端之間電平大于+200mV時,輸出正邏輯電平,小于-200mV時,輸出負邏輯電平。
表1 RS422硬件接口電氣規范

EIA RS422硬件接口電氣規范參數條件最小值最大值單位發送器輸出電壓(開路)10-10V發送器輸出電壓(開路)負載電阻=100Ω2-2V發送器輸出阻抗A端到B端100Ω發送器輸出短路電流每個輸出端到地±150mA發送器輸出上升時間負載電阻=100Ω10占比特寬度的百分比發送器共模電壓負載電阻=100Ω±3V接收器輸入靈敏度共模電壓(Vcm)≤±7±200mV接收器共模電壓-7+7V接收器輸入阻抗4kΩ差分輸入信號電壓接收器正常工作±10V接收器輸入最大差分信號±12V
RS422總線采用菊花鏈拓撲結構,發射端和接收端采用三線制接法,差分線采用平衡雙絞線正端與正端、負端與負端對應相連,信號地線作為正負端的參考電平,連接發射機與接收機的地電平。RS422的最大傳輸距離為4000ft(約1219m),最大傳輸速率為10Mbps。其平衡雙絞線的長度與傳輸速率成反比,在100kbps速率下,才可能達到最大傳輸距離,只有在很短的距離下才能獲得最高速率傳輸,一般100m長的雙絞線上所能獲得的最大傳輸速率僅為1Mbps,RS422需要一端接電阻,要求其阻值等于傳輸線纜的特性阻抗。
本工程中設計的交叉備份電路在常規RS422菊花鏈拓撲結構的基礎上,采用了接收端和發射端交叉備份以及接收端分布式接收的電路設計,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具體電路設計如圖1所示。
本工程的電路應用中,發射端雙機冗余共用一個機箱,雙機的輸出合并點應在機箱內部冷冗余,碼速率最大不超過10Mbps。3個接收端分布式掛接在總線上,每個接收端雙機冗余共用一個機箱,雙機的輸入合并點在機箱內部冷冗余,3個接收端的主機共用一個+5V電源,備機共用另一個+5V電源,主機和備機不能同時供電。為保證信號質量在最遠端接130Ω電阻進行阻抗匹配,本工程應用中,RS422總線最遠接收端距離發射端為10m(±0.5m),通信頻率為3.125MHz,由圖2可知,在總線長度10m的情況下,總線傳輸速率最高可達10Mbps,因此本工程所選碼速率滿足總線要求,且余量充足。
在系統電路設計中,菊花鏈拓撲結構是最常用的接線方式,但是為了滿足多種多樣的工程需求,延伸出了多種多樣的總線拓撲結構。本工程在菊花鏈拓撲結構的基礎上,結合系統對高可靠性的需求,設計了交叉備份的分布式接收電路應用,上一節已經對系統的應用背景做了介紹,完成了總線結構的設計,但是信號質量控制是一個復雜的工作,電路設計過程中的電阻、電容、線纜長度等因素對信號質量也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本部分內容結合實際工程應用分析電路參數選擇對信號質量的影響,并給出最優化的電路參數選擇方案,為以后的工程應用提供參考和依據。

圖1 基于RS422的交叉備份與分布式接收拓撲結構設計

圖2 平衡雙絞線長度與傳輸速率關系[2]
本工程中,發射端422驅動器選擇JS26C31BD[3]器件,驅動器單端串聯故障隔離電阻為51Ω,故障隔離電阻的作用是隔離器件故障,當主機JS26C31BD芯片故障,內部場效應管擊穿時,隔離電阻的存在使得驅動端故障時,故障不會蔓延,不會損壞備機或者接收端芯片。接收端為JS26C32BD[4]器件,接收端分布式連接在總線上,每個接收端串聯1k故障隔離電阻,故障隔離電阻的存在主要是防止JS26C32BD芯片內部故障,當多路接收端中只有一路或者少數幾路接收芯片故障時,1k隔離電阻的存在使得其它接收端可以正常工作,將芯片故障的影響降到最低。
接收端阻抗進行匹配,終端電阻匹配的目的是使得信號不發生反射,在總線最遠的接收器匹配130Ω電阻,由于接收端是雙機冷備份,因此每一個單機上并聯電阻為260Ω,匹配阻抗的作用是使得信號從傳輸線進入接收器的過程中,不出現阻抗突變,JS26C32BD的輸入阻抗為4k,并聯130Ω電阻后,輸入阻抗約為126Ω,約等于雙絞線阻抗,由公式(1)、公式(2)和公式(3)計算可知接收器輸入電壓等于入射電壓。
V=V入射+V反射
(1)
V反射=V入射·Γ
(2)
(3)
參數說明如下:
V——測量端點電壓;
V入射—— 測量端點入射電壓;
V反射—— 測量端點處產生的發射電壓;
Γ—— 端點處的反射系數;
Z2—— 測量端點后端阻抗;
Z1—— 測量端點前端阻抗。
上下拉電阻的作用是單機未接入系統就上電的情況下,將JS26C32BD芯片的差分輸入端鉗位在高電平,使得源端開路單機上電的情況下,不會出現不定態。每個接收端的主機和備機供電獨立,3個接收機正端上拉2.2kΩ電阻,三機并聯之后上拉電阻為730Ω,所有接收端的地信號為由發射端輸入的地電平,6個接收機負端下拉4.3kΩ,六機并聯之后下拉電阻為717Ω。當差分輸入開路的情況下,圖3可知由上拉電阻730Ω、匹配電阻130Ω、下拉電阻717Ω,分壓+5V,可知差分電壓被鉗位在412mV≥200mV,因此JS26C32BD輸出高電平。

圖3 源端開路分壓關系
由于接收端采用雙機冷備的方式,二極管的存在可以有效防止冷機時電壓倒灌。當主機上電,備機斷電時,若無防倒灌二極管的存在,+5V電壓會經過上拉電阻進入備機電源,長時間存在會損壞備機接口芯片,因此在雙機冷備時防倒灌二極管的存在十分必要。
本部分通過對工程電路進行實際測量,用事實證明了電路參數選擇的合理性,測量工具有差分探頭、示波器、電源模塊。本工程中,發射端422驅動器選擇JS26C31BD器件,驅動端輸出阻抗為100Ω,單端故障隔離電阻為51Ω,雙絞線上隔離電阻為102Ω,雙絞線纜阻抗為100Ω(由線纜本身特性決定),在驅動器輸出端阻抗連續,信號平穩的由驅動器傳輸至雙絞線纜[5],無信號反射發生,由圖4發射端差分信號可以看到輸出電平電壓情況。信號由線纜傳輸至接收端,由于匹配電阻的存在,沒有發生阻抗突變,無信號反射發生,由圖5接收端差分信號可以看到,接收端輸入電壓與驅動端輸出電壓保持一致,信號在整個傳輸過程中無反射和振鈴情況發生。實際測量結果與理論分析完全一致,可以驗證電路參數選擇的合理性。

圖4 發射端差分信號

圖5 接收端差分信號
本人在調試過程中發現,信號會有輕微的間隔波動現象出現,這是菊花鏈拓撲結構不可避免的問題,信號波動存在的原因是接收端分布在菊花鏈總線上,而接收端樁線的存在使得總線阻抗每隔一段長度就發生變化,阻抗的不連續性導致了信號的復雜反射,但是由測量結果可以看到波動很輕微不影響信號識別,通過減短接收端與總線之間的樁線長度可以減弱這種信號波動現象,因此出現了菊花鏈拓撲結構的改進形式——Fly-by拓撲結構[6],這種結構的信號質量優于菊花鏈拓撲結,但是系統結構受限,接收端位置不自由,在此不對Fly-by拓撲結構展開介紹。
本文以實際工程案例為依托,介紹了一種高可靠性、高信號質量的工程實現形式,針對RS422總線的交叉備份和分布式接收電路展開介紹, 首先介紹了系統的拓撲結構形式,然后結合總線上的參數選擇進行了電路信號分析,最終介紹了實際工程測量的信號質量,以及工程采用的拓撲形式出現信號波動問題的原因和解決方案,具有實際的應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