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莫斯科特派記者 劉煊尊 本報特約記者 李強 本報記者 劉揚
編者按:第14屆莫斯科航展定于27日開幕,而在航展正式開幕之前,參展的明星戰機早已開始了“彩排”。這其中,蘇-57無疑是媒體最關注的航展明星。一方面是因為俄羅斯在今年早些時候決定采購76架蘇-57,首批蘇-57將于今年年底前交付。在經歷大約20年的研發之后,蘇-57終于從軍。另一方面,蘇-57將在莫斯科航展上進行首次靜態展示,并首次展出出口型蘇-57E。蘇-57的表現究竟怎樣,誰可能會購買出口型蘇-57無疑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遍尋靜態展示的蘇-57
《環球時報》記者在正式開展前走進仍在布展中的莫斯科航展現場。記者首先遍尋首次進行靜態展示的蘇-57的蹤跡。記者發現,在開幕前一天,大部分展品已經就位,但靜態展示的場外區域的C位仍然空著。在一個巨大的蘇霍伊公司的宣傳展板上,噴涂著這家俄制戰機巨頭的“四大天王”:蘇-35、蘇-57、蘇-30、蘇-34。展板前的巨大空位是不是留給蘇-57首次進行靜態展示的呢?
沒有看到蘇-57的蹤跡,記者始終不甘心。終于在室內展館,發現了還沒有完成布展的蘇-57E的模型(如圖)。從模型的外形來看,似乎與之前俄媒體公布的蘇-57戰機外形沒有太大變化。在該展區的墻上,也噴繪有蘇-57三機飛行的場面,并且有戰機多角度的立體透視圖。不過,本報記者在室內展臺上并沒有發現蘇-57E的相關數據介紹。
除了俄羅斯裝備,中國裝備也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俄羅斯報》26日報道稱,在此次航展上,共有來自33個國家的827家公司參展。中國已成為這一航展的正式伙伴國。屆時,中國將首次在俄展出俄中聯合研發的СR929遠程寬體客機樣機。
《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中國作為本屆航展的主賓國擁有一個面積很大的獨立展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商飛等中國頂級代表隊紛紛攜帶自己的拳頭產品參展,展品包括軍用及民用飛機,導彈以及航天火箭等。▲
飛起來的蘇-57看點更多
俄羅斯媒體也把焦點對準了蘇-57。《俄羅斯報》26日報道稱,俄羅斯第五代戰機蘇-57在上屆航展曾進行過飛行展示,而此次將在地面靜態展示區看到它。
在航展開幕之前,蘇-57戰機進行了頻繁的彩排訓練飛行,也引發媒體關注。俄羅斯《消息報》25日以“蘇-57壯觀特技出現在視頻中”為題報道稱,25日,在網絡上出現一段俄羅斯3架蘇-57戰機訓練飛行的視頻。在莫斯科郊區的茹科夫斯基機場上空,3架戰機演練了將在莫斯科航展上展示的科目。從視頻中可以看到,3架戰機展示了同步動作,并完成了各種高難度特技飛行,同時還展示了單機特技飛行,在飛行過程中充分展示了戰機性能。報道稱,蘇-57展示的特技飛行中的絕大多數是外國戰機無法完成的,主要是由于這款戰機配備有推力矢量發動機。
出現在社交媒體上的視頻顯示,在航展前的訓練中,蘇-57戰斗機展示了短距離降落能力。蘇-57在機輪接地前就打開減速傘減速,而大多數情況下飛機會在機輪觸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圍內才拋出減速傘,這有利于飛機姿態控制并減少對機體損傷。而這種空中放傘顯然減速效果更好。另外,由于蘇-57沒有單獨的減速板,機輪觸地后,兩個全動式垂尾在短暫調整方向后,便同時向外偏轉,同時兩個平尾同時上偏,依靠尾翼組合充當減速板。蘇-57在短距離滑跑后便停了下來。這個動作將使其可在遭空襲的機場跑道上降落,并減少降落滑跑時間。
視頻顯示的空中特技基本上和上一屆航展展示的飛行動作相當,主要是一些過失速機動動作。這些動作通常借助兩臺推力矢量發動機完成。盡管蘇-57和F-22的推力矢量發動機都只能在垂直面上偏轉,但蘇-57的發動機可能有一個安裝角,推力矢量發動機除了進行俯仰控制以外,還能進行航向和滾轉方向的控制。要比F-22那種只能上下偏轉的發動機具有更好的控制能力,加上可動邊條、全動垂尾的使用,在進行過失速機動時更加自如一些。但目前這種推力矢量噴管的隱形能力要遜色于F-22。▲
中國會買嗎
中俄持續推進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中國也是俄羅斯先進武器的重要買家。蘇-35、S-400等俄羅斯先進裝備都是首先外銷中國。既然蘇-57可供出口了,一個很自然的問題就是,未來中國會不會采購蘇-57?
其實,近年來在中國購買俄羅斯武器方面,民間確實有一些不同觀點。有些看法認為,中國的國防工業已經達到很高水平,俄羅斯卻在很長時間內原地踏步,中國沒必要再買俄羅斯裝備了。而恰巧蘇-57戰機的一些性能又飽受詬病,特別是其隱形性。似乎在民間確實有“沒必要買”的觀點存在。
不過專家認為,蘇-57一些理念上的創新也不能完全忽視。例如,它是世界上第一種安裝定向紅外干擾系統的戰斗機,位于座艙后部和機腹的兩臺101KS-O定向紅外干擾機,通過激光照射,可有效對付紅外成像導引頭的空空導彈。它的人工智能輔助系統,也就是俄羅斯所稱的“電子飛行員”,也是很有創意的。有些技術中國短時間內很難達到也是毫無爭議的,比如說其大推重比的推力矢量發動機,至少其成熟度中國目前還達不到。
中國專家也表示,買還是不買,現在討論還為時過早。以前,中國的武器進口市場是個賣方市場,中國可挑選的余地不多,別人有什么,給什么就得買什么。現在能出口給中國武器的國家也不多,但中國國內的廠商成長起來了,這就給打算在中國國防市場分一杯羹的外國廠商極大的競爭壓力。
專家認為,中國完全可以改變一下采購策略,先組織與國內對應型號進行性能對比試飛,進行詳細評估后,再決定是否購買、如何購買,這樣會更科學些,畢竟紙面性能和實際性能是有差距的。▲
蘇-57終于要外銷了?
本屆航展,除了將首次進行蘇-57的靜態展出以外,更讓外界感興趣的是,將展示出口版的蘇-57E戰機。《俄羅斯報》26日報道稱,這款戰機在國際市場將具有很大的出口潛力。印度可能成為這款戰機最大的買家。另外,印尼、阿爾及利亞、越南也對蘇-57表示出極大興趣。同時,準備購買這一戰機的還有委內瑞拉等國。報道稱,蘇-57E在國際市場上的出現將摧毀美國五代戰機的壟斷地位。當然,俄羅斯五代戰機的未來買家仍需等待一段時間,因為出口版的測試將在今年年底完成。
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報道,蘇-57的出口版本以前被稱為第五代戰斗機(FGFA),是2007年啟動的俄羅斯印度聯合開發項目,不過新德里在2018年退出了FGFA項目。尚不清楚FGFA項目是如何在印度缺席的情況下發展的,以及它是否可以被視為即將到來的蘇-57E的前身。
當然,蘇-57E改變的不僅僅是一個字母,在性能上也會有所不同。俄羅斯以及蘇聯,包括一些西方國家都有出口“猴版”武器的“傳統”,也就是出口型武器會刪減一些高度敏感的技術和設備,性能稍微降低一些。可以預料,蘇-57E也會在一些性能上打些折扣。但一般來說,“殼子”不會改,也就是氣動外形不會大動,因為這需要復雜的吹風試驗和試飛,工作量比較大。《環球時報》記者從現場的蘇-57E模型來看,確實在外形上沒有明顯變化。
專家認為,主要改動可能會在機載設備上,例如機載雷達的帶寬降低、工作模式減少一些、抗干擾性能降低一些、降低機載“喜馬拉雅”電子對抗系統功率等。其核心的帶有人工智能技術的輔助飛行系統會否出口也存疑。這些改動往往通過修改軟件即可,工作量不大。同時,其隱形性能也可能有所降低。另外,可能會應客戶要求改動少量設備,比如說通信、導航系統等。如果客戶需求量較大,也可能會應客戶要求進行較大改進。之前曾傳出印度需要雙座版蘇-57,如果發展雙座版蘇-57E或在其他方面有更高要求,可能需要更大投入,這些投入將由客戶承擔,但成果會反哺俄羅斯的蘇-57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