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然崇拜”是中華各民族人民在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的發展歷程中所總結出的一種傳統文化觀念,這種觀念的產生也反映在各族人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們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可以說自然崇拜是一切文化產生并不斷發展的根源所在。藏族人民所生存的高原地域給族人帶來了特有的生存環境和文化產生的物質基礎,從而族人對于自然界中諸如高山、水域、日、月、牛、羊等自然事物產生了“萬物有靈”的民族信仰觀念,這種信仰崇拜觀念也成為了藏族居住文化,建筑文化的基礎。
關鍵詞:藏族;自然崇拜觀;建筑;民居
1 藏族的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是人類發展的歷史上各民族普遍共有的一種精神信仰,我國早期考古發現的一些生活生產用品上的裝飾紋樣與繪畫大部分都是為了表現對自然的一種信仰文化。對藏族而言,自然界的每一種現象都被藏族人民賦予了精神象征,如天崇拜、山崇拜、水崇拜、牦牛崇拜等,藏族人民把這些奉為天神、山神、水神等等,認為這些神靈如果獲得快樂,將會降福于人間,使人間風調雨順、六畜興旺,如果大自然遭到來自人間的破壞,觸犯神的旨意,則人間將會受到來自神靈的懲罰。所以,萬物皆有靈的觀念成為了藏族人民的世界觀,倫理觀。
2 藏族自然崇拜與建筑民居
2.1 天神崇拜
與天同齊是老百姓的美好愿望,是對天神崇拜中精神上達到的一種以高度距離為標準的崇拜觀念,藏族人民將宗教建筑依山而建,并在山頂高處,將民居建立在山腳,這樣一上一下是為了顯示宗教的神圣,使宗教的神可以進行與天神的交匯;而民居建筑中屋頂上的四角搭建插經幡的墻垛,墻垛上插掛彩旗或者藍、白、紅、黃、綠五色經幡,經幡上印制祈禱消災的敬文,經幡隨風飄動,每飄動一次就相當于藏人念了一遍經文,將經文傳達給天神,將美好心愿傳達給天神。(見圖1)此外藏民居的建筑圍墻上一般會設有煨桑爐,生活中燃燒艾草、香葉,通過燃燒生成煙升入天空的形式起到供奉天神的作用,使天神可降幅于敬奉之人。
2.2 白石崇拜
藏族民居與院落中經常會看到白石陳列的現象,這是來源于藏民對石頭的崇拜或者說是對石頭神的崇拜。傳說中藏族歷史上在受到其他民族的攻打的時候,得到神靈有關白石的啟示,稱白石可用作武器擊打敵人,結果大獲全勝,所以白石就演變成了藏族人民所信奉的戰神,這樣白石變演變成藏族人民的戰神在民居中陳設供奉,白石信仰是藏民尋找安全庇佑的精神寄托,是為了求得戰神保佑的一種象征。羌族也有白石崇拜的文化,在精神意義上,兩族對于白石的崇拜應該是相似的。
2.3 火塘崇拜
藏族人民對于火的崇拜是源于早期藏民生活的歷史中火是其賴以生存的自然元素,隨著時代的發展慢慢演變成了火塘空間,在藏民居空間中,火塘是必不可少的,藏民將火視為神圣之物,火塘不只是可以取暖、照明與烹煮食物的功能所在,還是藏族中“灶神”的棲身之所,在藏族民居的室內空間中,火塘是整個居室的中心,而另一方面作為信仰文化的存在,火塘又成為藏族家庭中除了經堂以外最神圣的空間,火塘旁邊設有柱子,而此柱被認為是家族神靈或“灶神”的寄托物,柱上捆綁麥稈、雜木、糧食等東西,以此象征家族平安神來保佑全家平安健康。
2.4 土地崇拜
作為種植農作物的土地,是掌管大地生長萬物的土地神,每年莊稼收獲的季節,藏民都會進行土地祭祀供奉,祈禱來年會有好的收成。其在民居建筑中的表現是,人們在修建房屋之前,需要請法師對土地神進行祭祀,并且通過做法式選出動土的方位,這樣做事認為聽從了土地神的安排與指示并征得同意后再在某一塊地破土,并且還要向土地神許諾每年都會進行祭祀以求得土地神對破土行為的允許。在修建房屋地基的時候還要在屋子的底下四周埋上陶罐,陶罐中裝有各種食物貢品,來對土地神進行供奉,以求土地神允許房屋進行在此地進行建造。
2.5 動植物崇拜
藏族人民對動植物的崇拜在建筑民居中也有反映,通常將其客觀的物象抽象藝術化成裝飾紋樣來裝點屋內墻壁、柱梁與天花上,有時也會用雕刻的手法來呈現,用此手法寓意并祈愿家庭的興旺和祥瑞。其中獼猴和牦牛是西藏民族動物崇拜的主要對象,其在許多的藏族神話中被描述成創造藏人的神靈,所以藏民族會把獼猴和牦牛視為自己的祖先來供奉,在民居中一般入口的大門門頭會懸掛牛頭,在建筑的外墻和窗戶的四角會用色彩裝飾成牛角的圖像形式。(見圖2)另外要提到是象與虎是西藏本來沒有的動物,這兩個動物的形象是從印度佛教傳入藏族,之后成為藏族人民所信奉的吉祥與勇猛的動物神,藏族民居的院落內經常會繪制“財神牽象,蒙人馭虎”的壁畫裝飾,以此祈求生活財富與趨利避害的精神象征。
3 藏族自然崇拜與建筑色彩
色彩作為視覺形象的第一元素在藏族有極其嚴格的使用規范。由于地理與文化的差異,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有自己的一套用色體系,而這些顏色的使用與自然力量的信奉不無關系。最常使用和備受尊崇的顏色主要有白色、藍色、紅色、黃色、綠色。而這五種顏色也是藏族原始宗教“苯教”中象征物種本源的顏色。其與自然的關系在于白色象征云、紅色象征火、黃色象征大地、綠水為水源等。此外白、紅、黑也是藏族民居中經常使用的顏色,分別代表了天、地、人,藏族民居的建筑外墻會分層涂刷這幾種顏色來寓意某種象征,例如在甲居藏寨的建筑外墻上就是上下為涂刷白色和紅色,將中間刷為黑色,當地的老百姓認為此時的黑色是化身的妖魔,而將兩種吉祥色加持在黑色上,是對妖魔的壓制。黑色還常用在民居窗框的外圍,從窗框底部向上畫出一個牛角的圖形。在民居屋檐等木結構處常用紅土涂刷,用這種紅土來涂刷在表達吉祥寓意的同時還能起到木板固色和防蟲的功能性作用。可見,藏族人民對于色彩的追求,不僅僅只是表達一種寓意,在功能上也有其獨到之處。
4 結語
藏族的自然崇尚觀是在極其嚴酷的自然環境中產生的,生產力和認識水平不高的藏族人民自然會被自然所蘊含的力量所震懾從而產生了自然崇拜觀念,這種萬物皆有靈的觀念造成了藏族人民與自然的之間存在的精神和諧,雖然以各種神的名義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居住方式和建筑裝飾予以制約,反過來其深層的體現是以族人生存為核心的哲學觀念,是在特有的自然環境中的人所被動接受的生存策略是生活智慧,是藏族人類適應自然的一種生活手段,而對藏式建筑而言,可以說建筑只是表達一種文化適應,真正蘊含的其實是人與環境共生才得以生存的哲學觀。
參考文獻:
[1] 塔熱·次仁玉珍.西藏地域和人文[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05.
[2] 凌立.藏族吉樣文化[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耿新(1983—),男,河南安陽人,西南民族大學城市規劃與建筑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基金項目: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編號:13NZYQN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