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妍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對語文課程也進行了改革。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包含著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以及積極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建設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做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怎樣才能消除課堂交往中的不合理性,建立合理的交往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轉型:
一、教師為主體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轉型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從以教師為主體向以學生為主體轉型呢?
(一)正確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體現以“導”促“教”的課堂氛圍。
1.更新教育理念,轉變角色
更新教育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條件。新課程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新課程教學更注重學生學習策略的運用,不以掌握知識的多少為目的,而是為學生提供知識平臺,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只是指導,幫助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合作探究。這體現了新課程體系下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2.創設自由、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心學生,倡導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在廣闊的時空中展示個性、尋求發展、獲得成功。
語文教材有著豐富的知識,答案并非只有一個,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鼓勵學生啟迪智慧,多方面探究、尋找適合的答案。教學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過程。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創設情境,誘發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讓學生提問題
學貴有疑。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币虼耍n前教師應根據內容,引導學生提出有啟發性的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并把巧設問題情境、解決疑難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使課堂教學成為“生疑—質疑—釋疑—激疑”環環相扣的過程。學生思維的火花被點燃了,就會積極主動地自主學習。對于學生的主動探究過程,應給予表揚和鼓勵,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2.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動探索者,關鍵還在于提出問題后,引導學生自已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多給學生一點時間,讓學生充分動口、動眼、動腦、動手、查字典、寫要點、劃批注,自己去推敲、去探索、去發現。教師適時設疑激趣,可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積極狀態,從而使學生在主動探索、發現和體驗中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
二、傳統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向主動的學習方式的轉型
傳統的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教師主導教學的基礎之上,屬于被動學習。在新課程教學中,課堂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間接使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興趣,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為了我們探討的重要話題。
(一)強化動機,激發興趣
傳統的教學中主要采用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教學方式。導致一節課下來事倍功半。而新理念教學則根據教學內容,適當選擇一些知識點,讓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并穿插一些練習題,讓學生比賽。通過參與引發他們參與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由被動變為主動,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意識,又能促使學生積極參與。
(二)以情動人,激發興趣
教師在教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就要抓住“情”,抓住學生們的心,充分發揮語言文字的表現力,使學生領悟并與作品中的情感產生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學習欲望。語文知識內容豐富、拓展面寬,單純地將書面知識教給學生加以羅列,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感到單調、枯燥,失去興趣。為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定好準確、適度的目標,使知識的難度恰好落在學生通過努力可以接受的范圍,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種“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悅感。
三、傳統的單一教學向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轉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闭Z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可讓學生在有限的時空中,透過語言文字領略生活的精彩和美妙,提高對社會生活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一)緊扣教材,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因此,我們以教材為依據,充分利用好課堂這塊陣地,將生活中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料與教材相結合,開展有針對性的語文實踐活動。
(二)小組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課堂上分小組進行學習,是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有效形式。這樣的學習活動改變了單一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學生讀的形式,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小學語文課程改革是一個極具挑戰性、復雜性、艱巨性和漸進性的過程,在語文教學中不斷反思,轉變了多年來以書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化教學,現在,我們通過新課改打破了課本、課堂的束縛,使學習內容回歸生活世界。在語文教學中,更注重學生智力的開發,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發揮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我們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但不能再用自己的思維限制他們,應讓孩子展開翅膀,盡情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