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縣向群中學是以新時期英雄戰士李向群命名的一所初級中學。學校坐落于紅二軍團誕生地、公安古鎮----南平,校園毗鄰207國道,岳宜高速、二廣高速夾城而過,地理位置優越。近年來,學校先后被授予湖北省人民政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荊州市示范學校、荊州市教育科研先進學校、荊州市教育教學先進單位、公安縣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學校學生活動場地寬闊,全新的塑膠運動場、恢弘的校園文化廣場讓學生在運動中有一種別樣的快感;學校建有李向群紀念館及向群廣場,獨特的紅色教育資源讓學生時時在英雄精神的引領下奮發進取;學校建有少年宮,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公安縣向群中學《綠草地》文學社以挖掘學生潛質、發展學生個性特長、提高綜合素質、扶植文學新人為目的,以社刊《綠草地》、班級黑板報為陣地,開展各項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學鑒賞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繁榮校園文化,打造書香校園,提升學校品位,形成學校語文教學的新特色。
個性鮮明的校園文化、卓越的辦學成績已成為向群中學兩張靚麗的名片,讓這所英雄學校熠熠生輝!
【校長寄語】
校園文學社是落實語文能力訓練的有效途徑,辦好文學社,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服務教師語文教學!
——李厚俊
【教師練筆】
眾人劃槳開大船
文/鄒慧
一支優秀的團隊,塑造出優秀團隊文化;一個優秀的團隊文化,釀造出優秀的人。
——題記
有這樣一群人,沒有太多華麗的言語來形容他們,因為他們很普通,但他們卻用自己的色彩,描繪出一幅幅生動的畫卷,同時在勞動中把自己升華。我要高聲贊美他們——向群人。
我首先要贊美的,是我們學校的領航人——李厚俊校長。
他身先士卒——每天早操,他與朝陽為伴,第一個站在向群廣場,迎接早起的師生;中午放學,他同校警們一道,林立于校門,指揮來往的人群;每天深夜,他駕車巡視校園周邊,催促晚歸的學子早歸。他以身為范——去年“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賽課活動中,他與我校王芝蓉老師雙雙躋身全市73“市優”行列。他事無巨細——我校青年女教師王紅身突患尿毒癥,急需換腎,可是農村出生剛參加工作的王老師囊中空空,困難重重。李校長多方籌措,用盡自己的人脈,終于為王老師籌得10萬余元善款。
有人說李校長不像一校之長,沒有校長的“派頭”。李校長淡淡地說:“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混合后,比花崗巖還堅韌。我愿意做這‘水泥,做這‘水!”
其次我要贊美的,是我們學校班主任團隊的代表、年近五十的張俊老師。
在同事們的眼中,張老師是“拼命三郎”。張老師擔任我校八(1)班班主任,同時兼任八九年級兩個班的英語教學。工作期間,張老師每天重復著“教室——辦公室——教室”的運行軌跡,三十年如一日,從沒落下一天。在學生眼中,張老師是“滅絕師太”。張老師每天必定是第一個到達教室,最后一個離開教室的人。學生在班上的一舉一動都被張老師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每周總結課上,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對張老師既怕既恨,可又心服口服。
有人說張老師不值得,張老師深情地說:“我們努力著,艱難險阻難以阻擋我們奮斗的步伐;我們堅信著,所有的付出一定會有開花結果的那天;我們期待著,明日的向中必定會在我們的參與中、在我們的見證下走得更遠、攀得更高、變得更強。”
最后我要贊美的,是我們向中100名教職工的代表、青年教師陽華。作為一名青年教師,陽華老師帶三個班的物理教學工作,同時兼任學校團委工作,每天處于“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繁忙狀態。
他的愛人抱怨說:“除了幾個干巴巴的工資,幾個干巴巴的學生,你還擁有什么?你看周圍的同學、朋友,哪個不是腰纏萬貫?”陽華老師堅定地說:“我樂意待在一個清貧的單位。終日孩童為伴,落得長青心態。我覺得這是很愜意的,至少,我會活得簡單。”
是的,在向群中學,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勾心斗角,沒有爭名奪利,什么都沒有。有的就是這么一群人——向群人,他們與眾多普通人一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安靜、忙碌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向群人心中吟唱著一首歌: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一個巴掌拍也拍不響,萬人鼓掌聲呀聲震天。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萬;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連。同舟共濟海讓路,號子一喊浪靠邊;百舸爭流千帆盡,眾人劃槳開大船……
(作者單位:湖北省公安縣向群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