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鳳
地圖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工具,更是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法寶,它承載著很多地理知識,蘊含著豐富的地理內容,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無聲的地理語言”。縱觀初高中的地理教學,各類地圖占據了教材和試卷的大部分內容,在各級地理考試中讀圖題也是必考項目,大有無圖不成考之勢。因此,對學生進行讀圖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
一、注重地圖基礎知識的教學
在初一年級的地圖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學生學習興趣濃、好奇心強這一契機,穩固基礎知識的教學,滲透地圖重要性的教學思想。例如,在初中教材七年級上冊《地圖的判讀》一節教學中,教師要掌握地圖的三要素,帶領學生利用地圖學習地理知識。比如,教會學生利用指向標、經緯網等提示,在地圖中的判定與識別方向。比例尺和圖例的內容可以經常練習,做好基礎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挖掘設計教材中的活動探究題,訓練學生動手繪圖
在初高中的地理教學中,地形圖的閱讀與分析是重中之重,學生學習起來費力,掌握效果也不好。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地形圖并進行訓練。地形素描圖比較簡單,教師可以稍作指導。分層設色地形圖要重點講練,既要使學生理解繪圖原理,還要使其學會閱讀方法,在練習時要進行嚴格訓練。地形剖面圖閱讀分析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師要在教會學生等高線地形圖的基礎上再去學習。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七上教材中“親手繪制地形剖面圖”的活動題,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學生對地形剖面圖的理解,使其能夠判斷地形圖中沿某一方向地勢的高低起伏狀況,從而為高中判斷通視問題打牢基礎。通過繪圖訓練,能夠鍛煉學生的繪圖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觀察能力,使其了解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幫助學生樹立空間概念,活化腦中的地圖。
三、做好不同類型地圖的識別與搜集,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
在地理教學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地圖,它們表達的內容也都不同,學生接觸到的可能是圖表,可能是圖片,還可能是視頻……這些地圖蘊含著豐富的信息。在讀圖時,學生應在了解地圖的名稱、圖例、類型的基礎上,結合所學知識去分析地圖,使能力再次得到提升。學生常見的地圖類型有地形圖、氣候圖、水系圖,而對于不熟悉的地圖,教師要指導學生看圖名,識圖內容,歸納特點,學會概括,使學生能夠在通過地圖分析地理知識的過程中親身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地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訓練學生記憶填圖的能力,熟練運用地理填充圖冊。
在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同時,為了鞏固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教師可以做地理圖冊的填充練習,從課上到課外,遷移知識,發展學生能力,使其注意了解教材的變式圖,追根溯源,學會疊加,注意地理事物分布空間差異,從而可以在自己腦海中形成全景地圖。
總之,培養學生的地理讀圖能力,不僅落實了課程標準,又體現了新時代學生的核心素養,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地理實踐力,使學生可以發現學好地理知識的玄機,為后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