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軍
摘要: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滄桑中,70年可謂是彈指一揮間。70年,可以讓一棵柔弱的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70年,可以讓一個稚嫩的幼兒,成長為國之棟梁;70年,可以讓一個慘遭蹂躪的國家,實現輝煌蛻變。自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的一百多年里,中國慘遭侵略,百姓飽受戰亂之苦。然而,自新中國成立之后,七十年間,中華民族重新挺起脊梁,神州大地一派盛世之象,中國夢的種子播撒在中國的各個角落,靜待開花、結果。
關鍵詞: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回望歷史;創造奇跡;展望未來
歷史是一面鏡子,從歷史中,我們能夠看清世界,參透生活,認識自己。歷史也是一位智者,與歷史對話,能夠讓我們更好地領悟過去、把握當下、走向未來?;厥仔轮袊闪?0年的艱辛歷程,我們從中得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和啟示,引導和激勵我們不忘初心,創造新時代更為輝煌與偉大的奇跡。
1 回望歷史,我們砥礪前行
對于中華兒女來說,1949年10月1日是個極其特別而又神圣的日子,這一天在古老天安門城樓上迎來了嶄新的開國盛典。偉大領袖毛主席在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的演奏聲中,向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莊嚴地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這一刻,舉國歡慶。從此中國開啟了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的偉大征程。新中國成立七十年,我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一路披荊斬棘,越挫越勇,走向復興,走向繁榮?;赝曾f片戰爭以來的屈辱史,作為中國人,無比憤恨。但是沒有獨立,談何復興?因此“中國必須獨立,中國必須解放,中國的事物必須由中國人們自己做主張,自己來處理,不容許任何帝國主義國家再有一絲一毫的干涉。”毛主席擲地有聲的宣言,讓中華民族獲得了歷史性的新生,讓中華兒女從此當家作主,翻身奴隸把歌唱。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以及人民都處于極度貧窮的狀態。而且國民黨的殘余部隊,利用海軍和空軍的優勢,對大陸沿海口岸進行軍事封鎖。土匪也很猖獗,特別是西南地區。加之后來的抗美援朝,這就讓新中國舉步維艱。但是就是在這個風雨飄搖的年代,即使中國一窮二白,但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以宏達的氣魄,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體系,頒布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施了三大改造的偉大變革,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從此,全國人民共發展、謀幸福,各項事業開展的如火如荼,最終于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但是這是一個極其艱難且漫長的探索之路,但更多的是光明與希望。這一偉大的社會改革,也為新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豐富的物質基礎。黨的十三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又做出了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通過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讓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代表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并取得歷史性的成就?;赝?0年的偉大歷程,我們砥礪前行,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續寫偉人之篇章。
2 創造奇跡,我們不辱使命
中華民族是個偉大的民族,奇跡之花遍地開放。新中國成立70年,我們創造了經濟大發展的奇跡。經過新中國成立前30年充滿艱辛的探索,加之改革開放偉大決策的實施,以及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國經濟得到驚人的發展,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到目前,我國的國內總產值,位居世界第二位,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新中國成立70年,我們還創造了科技方面的奇跡。70年中,依靠規模宏大的科技隊伍,我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世界矚目的科技成就。例如,世界上第一個人工蛋白——結晶牛胰島素,陳景潤發現的“陳氏定理”,高溫超導、納米科技等基礎科學突破,“兩彈一星”的成功發射,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神舟五號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嫦娥一號發射成功等,有力促進我國經濟的騰飛,以及綜合國力發展。新中國成立70年,我們創造了改善民生的偉大奇跡。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經過70年的不懈努力,中國人民終于基本實現了小康生活,這得益于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堅持讓人民群眾共享國家經濟發展的豐碩成果。黨的十八以來,國家大力提倡精準扶貧,堅決做到制度保障和落實,相信我國脫貧致富的目標指日可待。70年來,中國不斷地創造著奇跡,造福人類與世界,進而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盛大景象。
3 展望未來,我們不忘初心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边@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一代的鞭策和激勵。我們應該勇于承擔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要不斷積蓄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力量,認真學習黨的規章制度,貫徹黨的領導方針,堅持做到最好的自己,無愧于自己的心,無愧于自己的職責,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弘揚時代精神,勇于探索創新,力爭創造更大的輝煌和奇跡。
參考文獻:
[1] 光輝的歷程 ?深刻的啟示[J].江蘇水利,1999(10).
(作者單位:中共樂業縣委員會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