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凱峰
摘要:以盒馬生鮮,賓果盒子為代表的新零售企業的興起,成功打開了零售的新模式。因而,展開對新零售模式發展趨勢的調查顯得十分必要。現以昌北五大高校為例,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取得數據,然后采用多種分析方法進行綜合分析,最后提出了新零售模式下市場發展趨勢。
關鍵詞:消費者視角;新零售模式;昌北五大高校
中圖分類號:F29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9)06-0057-02
近年來,線上銷售與線下實體店發展的長遠性都不容樂觀,在此背景下,新零售應運而生,因此,分析新零售未來的發展趨勢勢在必行,而作為當下消費的主力軍,大學生便成為了本次研究消費者的重點對象,本文以昌北各大高校學生為調查對象,包括江西財經大學、江西農業大學、華東交通大學、東華理工大學、南昌工程學院五所院校學生。本次調查過程中,總共發放問卷358份,回收問卷325份,其中有效問卷 325份。
一、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對新零售的了解程度
在研究受訪者對新零售的了解程度時發現,不同了解程度的人群比例大約為非常了解:比較了解:一般了解:不太了解=1:2:5:13。
(二)實體店優勢
有184位受訪者認為實體店的優勢在于能獲得面對面交流的信任感,約占比例56.62%;有297位受訪者認為實體店的優勢在于產品的真實體驗,約占比例91.38%;有141位受訪者認為實體店的優勢在于售后問題的保障,約占比例43.38%;有148位受訪者認為實體店的優勢在于方便,配送時間短,約占比例45.54%;從數據上來看,消費者比較注重面對面交流的信任感及產品的真實體驗,實體店較好地滿足了以上需求。
(三)實體店存在的問題
有269位受訪者認為實體店存在的問題在于商品價格較高,約占比例33.1%;有61位受訪者認為實體店存在的問題在于效率低下,約占比例7.5%;有183位受訪者認為實體店存在的問題在于商品種類單一,約占比例22.5%;有86位受訪者認為實體店存在的問題在于缺乏對客戶的粘性,約占比例10.6%;有72位受訪者認為實體店存在的問題在于服務態度惡劣,約占比例8.9%;有141位受訪者認為實體店存在的問題在于線上與線下沒有充分結合,約占比例17.4%。從數據來看,消費者比較注重商品的價格與種類,而實體店在這兩個重要因素上并不能使消費者感到滿意。
(四)網購的優勢
有258位受訪者認為網購的優勢在于商品價格便宜,約占比例19.3%;有245位受訪者認為網購的優勢在于購物方便,操作簡單,約占比例18.3%;有252位受訪者認為網購的優勢在于商品種類多,約占比例18.8%;有190位受訪者認為網購的優勢在于便于對比,約占比例14.2%;有265位受訪者認為網購的優勢在于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約占比例19.8%;有127位受訪者認為網購的優勢在于款式新穎、時尚,約占比例9.5%。從數據上來看,消費者比較注重商品價格、種類、購物的便捷性和自由度,網購較好地滿足了以上需求。
(五)專業對新零售發展前景支持程度的單因素方差
以對新零售發展前景支持程度為觀測變量,專業和年齡為控制變量,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分別對專業、年齡對受訪者對新零售發展前景支持程度的影響進行分析。作出的兩個單因素方差分析的零假設分別為:不同的專業沒有對受訪者對新零售發展前景支持程度產生顯著影響;不同年齡的受訪者對新零售發展前景支持程度沒有顯著差異。
(六)分析購物方式對新零售發展前景的支持程度
利用問卷調查數據,分析傾向于不同購物方式的受訪者對新零售發展前景的支持程度均值是否存在顯著差異。首先做出零假設“兩總體平均值無顯著差異”,即H0:μ1-μ2=0。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法進行顯著性檢驗,傾向線上網購的受訪者對新零售發展前景的支持程度均值為2.71,線下門店購買為2.58。
二、結論
(一)調查新零售發展趨勢的必要性
在調查的352名消費者中,調查結果顯示對新零售有不同了解程度的人群所占比例為1:2:5:13,新零售普及度不高,說明其發展還處于較早階段,因此調查并且深入的了解并把握其未來的發展趨勢有利于企業的發展以及在未來競爭中獲得優勢。
(二)消費者對于線上、線下兩種購物模式認知度角度
數據顯示絕大部分消費者選擇在線下門店購買,是由于對產品的真實體驗、面對面交流的信任感以及便捷的配送比較滿意;消費者比較注重商品的價格、種類以及線上線下是否結合,而實體店在這個重要因素上并不能使消費者感到滿意。同時,數據顯示傾向于線上網購的消費者,對商品價格、種類、購物的便捷性和自由度滿意度較高,認為網購較好地滿足了以上需求。消費者比較注重網購的商品質量問題,辦理售后、物流配送速度問題,這反映出網購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三)新零售模式未來發展趨勢
1.移動支付成為主流。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中國支付方式的主要手段,具有代表的當屬是騰訊微信支付和阿里的支付寶支付。只需要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支付這一過程,省去了消費者逛商店時所需要的付現,找零等一系列瑣碎的過程。所以,移動支付,自助式支付將會重新定義支付,從新定義消費。采用移動支付不僅給消費者以方便快捷的體驗,更會提升消費者粘性,對于商家而言,既提高了服務效率又節省了一大筆人工費用。
2.全渠道融合達到新高度。所謂“全渠道”就是線上線下的所有銷售渠道將會實現信息實時同步,最終實現倉儲同步和運營節奏的同步。傳統的零售模式往往面臨線上線下難以實現融合,從而導致消費者消費體驗差,而且線上線下不融合不但會影響效率,還會使企業成本居高不下。所以,新零售的出現對于傳統零售來說是一場革命,線上線下的高度融合使銷售渠道走向了融合統一。新零售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云平臺等技術打通渠道,客戶可以隨心購物,不用擔心信息不同步問題,實現跨渠道消費。
3.科技化物流配送更具優勢。傳統物流是單一輕或重的模式,而科技化配送要做的是解決消費者痛點并且提升商家供應鏈效率,科技會將物流網變成一張物流生態網。技術研發、科技化新技術的發展,為智能倉儲、配送網絡、自動化設備、全球物流節點等多個領域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
4.大數據的應用,AI發展將使供應鏈更為高效。大數據驅動下的新零售,目標是精準營銷。AI通過分析歷史銷售數據便可以定義目標消費者,定義潛在客戶。不僅如此,AI的運用使得新零售的零售變得簡單,新零售中的上貨,配貨,甚至配送路線都可以交給AI去完成。總之,AI的發展將會使新零售的供應鏈更為高效,更為智慧。
(四)建議
1.線下為主發展模式。如果確定為以線下門店為主的發展模式,那需要做的就是提高消費者在線下門店的消費體驗,這樣,才能充分激發線下門店的引流作用。線下門店的良好體驗會拉近消費者與商家的距離,建立信任,信任是消費者愿意繼續消費,愿意在線上消費的關鍵。但是以線下為主的發展模式是一種重成本模式,在線下打造完美的營銷服務不是一件易事,除了過硬和先進的基礎設施設備,還需要付出高額的人工成本,而且,線下為主的模式操作難度過高,操作空間過小。所以,即便是以線下門店為主的發展模式也要注重線上的操作。
2.線上為主的發展模式。如果確定為以線下門店為主的發展模式。那需要做的就是搭建一個完善的線上運作系統,包括上貨—營運—倉儲—配貨—配送。不同于線下門店的渠道單一性的特點,線上渠道體系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間。線上模式首先要注重的就是物流系統,或者說是配送系統。為了提高效率,可以發揮門店FDC作用,建立場內物流。門店的FDC功能可以幫助加快商品的周轉速率,門店作為物流訂單配送的前端支撐這也是新零售背景下新物流系統的發展趨勢之一。也可以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平臺的運力,新零售背景下新物流系統的基本要求便是快速便捷,實時及時。為了控制企業成本,解決企業自有運力閑置,提高物流服務質量,又要做到及時高效的配送,最優的方法便是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運力。最后還需要努力向智能化發展,新零售正在改變傳統的物流模式,正在加速傳統物流的變革。新零售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使得“智慧物流”的實現成為可能。
除了物流問題,還需要注意線上商品特有的IP屬性,線上商品的IP 屬性可以幫助商品進行自我傳播。同時,線上的運營也是十分重要的。線上的營銷服務要注重良好的體驗性、互動性、甚至是沉浸式。這樣,才能發揮線上為主模式的優勢,積極為線下門店引流。
參考文獻:
[1] 李濱涵.基于“新零售”模式下傳統零售業未來發展趨勢分析[J].山西能源學院學報,2018,31(4):119-121.
[2] 張 微.基于網絡營銷視角下的傳統零售業未來發展策略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8(8):66-67.
[3] 郭馨梅,施珊珊.電商渠道與實體零售渠道融合發展的主要模式與對策[J].商業經濟研究,2017(4):13-16.
[責任編輯:龐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