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倩榮
摘要:互聯網金融是依托互聯網技術,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傳統金融功能的新型金融。互聯網金融在2012年被正式提出之后,便在我國呈現出迅猛的增長態勢,并且其運作模式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圍繞風險管理,運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思路、新技術,秉承傳統風險管理優勢,從風險技術、風控目標、風控應用等方面全面整合、健全和創新風險管理體系。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問題
中圖分類號:F8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9)06-0099-02
互聯網金融上世紀末起源于美國,并逐步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現階段,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相對于美國來說還比較落后。但是整體而言,我國互聯網金融從2013年開始經歷了蓬勃發展的階段,對傳統的金融模式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也引起了各方的激烈討論和密切關注。伴隨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普及具有了一定的物質載體,方便了人們獲取信息,提升了金融活動的開展效率。而互聯網金融包含的范圍也非常廣泛,比如第三方支付、P2P網貸和眾籌等,其發展對于完善金融體系,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意義重大。
一、互聯網金融綜述
國外普遍把互聯網金融稱為電子金融或數字金融。Banks(2001)認為電子金融是指通過互聯網等技術提供貨幣、銀行、支付、保險等在線金融服務的一種模式,這個定義被國外學者普遍接受。國外研究互聯網金融創新模式比較多的是P2P與眾籌,Hulme(2006)認為網絡借貸依托互聯網技術將發展得越來越快,在部分領域將代替傳統金融機構的功能。Freedman and Jin(2008)發現P2P平臺可以降低交易雙方的成本,但是由于交易雙方存在市場失靈的情況,借款人將面臨逆向選擇的風險,這種風險高于傳統借貸風險。Rubinton(2011)認為眾籌模式的出現豐富了傳統的投融資渠道。Lin(2013)認為P2P網絡貸款發展規模將逐漸擴大,因為其利用網絡的便利進行小額借貸交易,為大多數人提供金融服務。
宣嘉琪(2018),所謂互聯網金融,就是傳統金融模式與互聯網相結合的一種新型的金融手段。傳統金融模式與互聯網完美的結合,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信息中介服務等新型金融業務。李卓凝(2019)認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難題,P2P網絡借貸的應運而生有效匹配了投資方和借款方之間的供給和需求,豐富了融資渠道,對于促進國家經濟的增長與繁榮有著深刻的意義。劉天一(2019)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會接受這種新的支付方式并享受它所帶來的便捷之處。
二、互聯網金融概念及發展模式
(一)互聯網金融的概念
金融是指對既有財富資源再利用,實現財富等值流通的一種服務。謝平2012年首次在正式文獻中提出了“互聯網金融”的概念。綜合學者們的觀點得出,互聯網金融是基于金融機構在資產托管和風險評價方面的核心能力互聯網企業在用戶及通道入口上的優勢,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金融科技將其對接,在互聯網金融平臺上進行支付結算、資金融通的一種新型的金融服務業態。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分為廣義和狹義。任何涉及廣義金融的互聯網運用都可以稱為互聯網金融,包括但不限于P2P、 網絡支付、銀行電商、虛擬貨幣、眾籌等。而狹義的互聯網金融僅指互聯網企業(非金融機構)展開的、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等展開的金融業務。
(二)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
由于兩者立足的經濟學基礎的差異,產生了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的根本差異。互聯網金融是以與之徹底相反的長尾和平臺效應為基礎,傳統金融則是以二八定律為出發點。一般而言,大家都知道帕累托定律(二八定律),就是指對事物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部分一般僅僅占到事物整體的五分之一,剩余的五分之四雖然占的比例比較大,但是作用卻不夠顯著。傳統金融業的經營模式,會特別注重資金量大的優質客戶的吸收,因為優質客戶是盈利的主要動力來源。但是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發展打破了傳統金融業的壁壘,通過不斷推出金融創新產品,交易活動在平臺上發生,“長尾效應”,資金大量沉淀,因此給互聯網金融公司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互聯網金融公司交易活動方便、快捷,深受大多數用戶的喜歡,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同時降低了公司經營成本,而且提高了資源利用率,資金的利用率。
(三)互聯網金融的模式
1.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機構基于互聯網技術,運用電子化貨幣或虛擬貨幣,面向中小微客戶以及個人客戶端,服務于C2C等交易或電子社交媒體、娛樂等支付需求。第三方介入,減少了電子商務交易中的欺詐行為,還打破了銀行壁壘,實現賬戶集成,降低了電子商務協議成本。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第三方支付機構發展了移動支付。目前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第三方移動支付,成了人們日常生活、工作、消費、娛樂等交易通道。
2.P2P網絡借貸
P2P借貸模式不再依托傳統的金融機構作為其融資機構,而是把其具有合格資質的網站(通常是第三方公司)作為媒介平臺:資金需求者在平臺上發布借款標的、同時資金供應方進行競標。當供需雙方在資金規模、期限和利率方面達成一致,借款人即可取得貸款的一種個人對個人的信貸方式。 P2P網貸準入門檻低,操作方便快捷,沒有繁雜的流程,因此更加受到中小企業的歡迎。而我國互聯網金融利用網絡信息,可以為個人和中小企業貸款,這樣響應國家發展中小微企業、鼓勵雙創的政策。
3.眾籌與共享經濟
對于創業者來說,當出現好的投資項目時,需要一定的啟動資金,于是利用互聯網平臺將項目發起人和投資人聯系起來,并且在約定的時間內,通過籌融資平臺,募集到項目發起所需要的前期資金的一種網絡融資模式。起點較低、參與性廣泛、創新及多樣化等是眾籌模式特別之處。眾籌模式最大特點是以商業價值作為首要標準。共享經濟是指以小的代價獲得一些價格高的物品的使用權,比如說現在興起的共享單車。
三、互聯網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平臺大數據風險控制能力不強
互聯網金融產品形態很容易復制,各經營主體實際上真正拼的是底層的風控體系。目前互聯網金融平臺大數據風險控制能力不強,如果出現資金等方面的問題而無法支撐下去,政策監管就一定會強化,一些資質不是很齊全、資金實力也不是很強大的平臺就會面臨被關閉的風險。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風控體系將是阿里、京東以及其他P2P平臺開拓更多金融市場的首要問題。
(二)居高不下的壞賬率
這是一個傳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金融平臺都無法避免的問題。所以互聯網金融一方面需要對貸款資金的額度做好嚴格的把控,另一方面對于資金需求者信用資質的審核也需要加強,甚至還需要到資金需求者的家庭進行實地考察。
(三)人才的缺乏
互聯網金融需要的是一種雙向的才能,他一方面要有金融知識,另外一方面對新的技術要有新的理解。現在來說人才的培養體系是區分的比較開的,我認為技術和金融兩方面是需要融合的,只有這樣才可以培養出真正適合于互聯網金融的人才。
四、建議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帶來的普及性和便捷性,為支付業務帶來的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發展機遇。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技術創新有利于更新風險管理的技術,提高處理非結構性信息的能力。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圍繞風險管理,運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思路、新技術,秉承傳統風險管理優勢,從風險技術、風控目標、風控應用等方面全面整合、健全和創新風險管理體系,以實現互聯網時代的風控目標;經由大量數據的堆積,利用數據發掘技術,引入大數據人才監管,提供具備高附加值的金融業務,將信息優勢轉化為經營優勢,將信息處理能力轉化為盈利能力。
參考文獻:
[1] 宣嘉琪.淺析互聯網金融的三種模式[J].成功營銷,2018(12):21.
[2] 李卓凝.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模式、案例分析及對比研究——以P2P網絡借貸市場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9(4):102-104.
[3] 劉天一.淺談第三方支付[J].財經界,2019(2):82.
[4] 謝 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5] 蘭虹,等.大數據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發展問題及創新監管研究[J].西南金融,2019(3).
[6] 王茜云.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的影響分析[J].市場周刊,2019.
[7] Banks E..E finance: the electronic revolution in financial services [M]. John Wiley Sons,Inc.2001.
[8] Hulme. M.and C Wright. Internet based social lending: past,present and future[J].Social Futures Observatory. October 2006.
[9]? Freedman S.,Jin G.Z..Do social networks solve information problems for peer-to-Peer lending? Evidence from prosper.com[R].NET Institute Working Paper,2008.
[10] Rubinton B.J..Crowdfunding:disintermediated investment banking [EB/OL].http://ssrn.com/abstract1807204.
[責任編輯:胡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