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鵬飛 郭絨


摘要:完善的創新驅動發展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評價創新驅動發展績效的關鍵。在總結分析國內外學者對創新驅動發展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的基礎上,探究創新驅動發展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思路與方法,結合創新驅動發展的內涵和創新驅動發展績效影響因素分析,構建出一套涵蓋創新環境、創新資源、協同創新、創新效果在內的創新驅動發展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關鍵詞:創新驅動發展;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F20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9)06-0135-03
一、引言
隨著中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的不斷深入和創新驅動體系框架的建立,對創新驅動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已成為提高創新驅動效率與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創新驅動發展績效作為評價創新驅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已引起了中國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通過對創新驅動發展績效的評價,可以將創新驅動的戰略目標融入到績效評價指標當中以引導創新驅動發展方向,同時能發現在創新驅動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糾正。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完善創新驅動導向評價體系,將創新驅動發展評價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把創新驅動發展成效納入對地方領導干部的考核范圍。一個科學合理的創新驅動發展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正確評價創新驅動發展績效的前提與基礎,其關系到績效評價結果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實用性,更關系到創新驅動發展方向的調整和發展實踐的進程。如何構建一套完善的創新驅動發展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以加強創新驅動發展績效評價的研究和實踐,從而提高創新驅動發展的實施績效,依然是一個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
二、研究回顧
創新驅動發展績效評價與創新績效評價較為類似,學者的研究視角經歷了從投入—產出視角到注重創新環境、創新條件、創新過程的發展。發達國家對創新驅動發展指標的研究開始較早,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評價指標體系。如歐盟通過綜合創新指數從驅動因素、企業活動和創新產出等三方面對各國創新績效進行測量。澳大利亞一些學者設計了包括公共性創新基礎設施的質量、產業集群創新的環境、聯系質量、創新產出在內的多層次創新驅動發展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近些年,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大力實施,學術界對創新驅動發展的關注特別是關于績效評估的研究也相應提高。朱艷婷,趙源(2017)在借鑒前人創新驅動發展相關的評價指標體系基礎上,通過理論分析和專家打分提出了包含創新要素、創新環境、創新投入和創新成效四方面在內的指標體系。楊千鈺(2017)構建了以創新驅動條件、能力、貢獻和績效為框架的四維評價指標體系。
透過這些研究成果可以發現,創新驅動發展指標體系較多地結合了一般性的創新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綜合創新水平、創新能力等)和創新系統、創新型國家及創新型城市指標體系等,增加了社會影響方面的指標。但由于國內相關研究起步較晚,對創新驅動發展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一是創新投入指標單一。學者較多考慮把R&D相關指標作為創新投入,而忽視了創新環境、產學研結合協同創新等創新驅動發展績效影響因素,導致創新驅動績效評價結果存在誤差。二是對創新驅動發展產出研究不夠全面。現行指標體系較多把專利、論文著作、經濟水平看做創新產出,實際上創新具有復雜性,其表現層次具有多樣性,創新驅動的目的是發展,需要全面考慮創新驅動的產出及帶動的發展影響。三是當前創新驅動發展績效評價指標相對缺乏創新驅動發展過程的研究。創新是一個動態發展、不斷提高的過程,協同創新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實踐路徑,需要納入到創新驅動發展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三、要素構成
創新驅動發展影響因素對創新績效存在正向顯著影響,創新驅動發展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驅動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決定了創新驅動發展影響因素包括創新環境、創新投入、創新過程和創新結果轉化等方面的內容。
創新環境是在創新過程中,創新主體要素與非主體要素及協調要素之間相互作用而發生的作用關系,包括影響創新行為的經濟基礎,經濟政策法規、機制與制度、創新文化、產業集群度等各方面內容。良好的創新環境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基礎。創新投入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前提,相當于創新工作的資源。創新投入主要包括人力投入、物力投入和財力投入。評價創新績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評價其創新效率高低,而創新資源配置是否合理、高效決定著創新效率的高低。創新過程是創新驅動發展系統內各創新主體間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實現協同創新的過程,這是創新實現發展的關鍵環節,要對創新驅動績效進行全面評價,不得不考慮創新驅動發展過程要素。創新成果包含兩方面內容,創新產出和創新效果。創新產出是創新的直接產物,主要表現在論文著作產出、專利標準類產出和創新產值,是創新成果的直接體現。創新效果是創新驅動發展的最終目標,創新效果主要體現在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推動效果,是創新成果的間接體現。
四、創新驅動發展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建立
(一)創新驅動發展績效評價指標選擇的原則
創新驅動發展所包含的創新既包括技術創新又包括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創新結果也具有多樣性,同時創新又分為國家、省市等不同級別區域創新,又包括企業等微觀層面創新,這就決定了創新驅動發展績效評價指標的多樣性和層次性。
只有綜合考慮創新驅動發展績效影響因素,才能構建較為全面的指標體系,對創新驅動發展績效做出準確、科學的評價,這就決定了在構建指標體系的時候應遵循系統性、全面性、客觀性、層次性原則。
評價指標體系的目的是為了對創新績效做出科學、客觀的評價。因此,指標的設置應方便數據的獲取,同時應做到用盡可能少的指標反映較多的內容,便于對創新績效的評價,這就決定了構建創新驅動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要堅持可操作性、獨立性原則。
評價指標的選取還應具有一定的規范性,最好能與已有的比較規范的指標相接近,同時要考慮創新驅動的發展趨勢,保證指標的前瞻性。
(二)創新驅動發展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成
通過對創新驅動發展內涵與構成要素的研究,現邏輯上基于投入—產出理論,層層分解創新驅動發展要素,設立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相關指標,同時加強對創新環境、創新過程和創新影響的重視,形成創新驅動發展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框架。一是創新環境指標。創新環境是創新驅動發展實施的基礎,主要包括產業集群環境、基礎設施環境、創新服務環境、金融支持環境和創新文化環境。二是創新投入指標。創新投入主要體現在創新資源的投入,包括資本資源、知識資源和勞動資源。三是創新驅動發展過程指標。創新驅動發展的過程主要是通過協同創新進行,包括產學研合作、創新資源整合和合作創新。四是創新產出指標。創新產出是創新產生的直接結果,包括論文著作、專利標準和創新產值。五是創新影響指標。創新影響是創新驅動產生的社會和經濟影響,包括經濟發展、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
為了得出創新驅動發展指標體系具體指標,現研究通過文獻搜集、整理、分析,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創新驅動發展的最新形勢形成了創新驅動發展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選擇以效率為核心,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相結合,保證了評價結果的客觀全面。表中各指標權重是通過專家打分確定的。
五、結論
此研究在整理研究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創新驅動發展的具體實際,初步構建了創新驅動發展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但由于諸多主客觀因素,還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地方,一是由于創新驅動發展系統的復雜性,創新驅動發展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還需要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進行不斷的調整、完善,以適應創新驅動的最新發展,保證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二是此研究所得出的指標體系尚未經過實證檢驗,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尚需收集數據,進一步驗證并調整指標體系。
參考文獻:
[1] 張壬癸,方浩文.創新驅動發展的評價方法體系研究[J].特區經濟,2018(4):40-43.
[2] 朱艷婷,趙 源.基于AHP的攀西經濟區創新驅動發展評價[J].科技和產業,2017(1):39-44+121.
[3] 楊千鈺.基于熵值法的中國區域創新驅動發展評估及空間差異研究[J].當代經濟,2017(14):25-27.
[4] 陳詩一.上海創新驅動和轉型發展的評估指標研究[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70-77.
[5] 伍文浩,李 妍.廣東創新驅動發展考核指標模型構建及監測分析框架設計[J].科技管理研究,2017(5):77-82.
[責任編輯:王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