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詩詞語言含蓄凝練、意境優美、寓意深刻,它是中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也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髓。借助信息技術課件,把抽象的古詩詞轉化為有聲有色、鮮活靈動的畫面,讓教學變得形象直觀,解決了傳統教學容量小與單調枯燥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古詩詞
中圖分類號:G434;G623.2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1-0037-01
一、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古詩詞因表現形式特別,年代久遠,不容易被小學生接受,信息技術生動的音頻、圖片、文字等,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小學生在短時間內融入詩境。
1.圖片音樂配合渲染法
在講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時,教師播放音樂《思鄉曲》,大屏幕出現這樣的畫面:群山之中,長江水緩緩地向東流去,微風吹拂著,長江兩岸綠草如茵。(畫面轉換)一輪明月高掛夜空,一名穿著長衫的古代男子悵然地望著那輪明月,惆悵滿懷……略帶憂傷的音樂、惆悵的人兒、綠草圓月,一下子就把學生帶進了王安石所描繪的思鄉情境中,順利進入教學環節。
2.動畫導入法
在教學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時,我播放了一段視頻:紅日照耀下,高聳入云的廬山云霧繚繞,古木參 天,隱隱傳來一陣“嘩嘩”的水聲,聲音越來越大,隨即一條瀑布出現在眼前,瀑布從高高的山上傾瀉而下,仿佛是從天上而來,水流撞擊著巖石發出雷鳴般的響聲,水花四濺……學生看入迷了,我隨即揭示課題,水到渠成。
二、插入鏈接展現詩人生平及背景資料
1.插入詩人生平資料
學習前要多方位了解詩人各方面的情況。如詩人的生平,包括生活經歷、政治遭遇、喜好等。如同是唐朝詩人的“大李杜”,兩人風格迥異,李白感情熱烈,氣勢宏大,想象豐富,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杜甫格律嚴謹、情感內斂、沉郁頓挫、充滿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了解詩人的生平資料,了解其風格特點,拉近了和詩人之間的距離,探詢他們內心的情感。
2.播入時代背景資料
特定的時代背景給詩人帶來特定的生活境遇,古詩詞和那個時代的歷史背景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詩的內涵和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教學杜甫的《春望》時,插入一段“安史之亂”的視頻:戰亂頻發,烽煙滾滾,為了躲避戰亂,老百姓流離失所,杜甫就是在這種顛沛流離的背景下寫下了《春望》這首詩。視頻資料讓學生穿越時空隧道,走近詩人,同詩人一起悲憂,為后面的教學打下了基礎。
三、音頻范讀
古詩詞教學重在讀。古人也有“三分詩七分讀”的說法。讀節奏、讀韻律、讀詩意、讀意境等,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陶冶,在讀中得到升華。古詩詞是歷經千百年沉淀下來的精華,它平仄錯落有致,韻律和諧,具有音樂美;它語言高度凝練、含蓄,帶給人豐富的想象。讀時要注意讀出詩的自然節奏美、韻律之美、意境之美。干巴巴的朗讀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每套教材都配有相應的朗讀錄音資料,錄音資料讀音標準、音色純正、感情充沛、播放方便。教學時播放錄音資料,優美的音樂,抑揚頓挫的聲音深深吸引著學生,使他們受到美的熏陶,跟著錄音一起讀,讀出了詩的節奏感、韻律美。
四、幫助理解詩意
古詩詞語言凝練、含蓄,意境深遠,再因其年代久遠,小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這時信息技術課件就以其圖文并茂、音畫兼具的特點,把抽象的古詩詞轉變成形象直觀、有聲有色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詩意。如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中的詩句“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學生很難理解,這時出示視頻:優美的江南絲竹聲中,西湖在陽光的照耀下,湖面波光粼粼,岸邊的楊柳和遠山倒映水中,美輪美奐;(畫面轉換)淅瀝瀝下起了小雨,西湖、楊柳、遠山都被輕煙籠罩,朦朦朧朧,像仙境一般。優美的音樂,生動的畫面,讓學生身臨其境,仿佛來到了美麗的西湖之畔,領略了西湖無與倫比的美,和詩人感同身受,此時如再加以配樂朗誦會讓人更容易入境。
參考文獻:
[1]華劍宏.信息技術融入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探究[J].名師在線,2018(19).
[2]劉正錄.古詩詞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巧妙運用[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4(7).
作者簡介:欒維剛(1978—),男,甘肅隴西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