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索緒爾對十九世紀的歷史比較語言學研究有很深的造詣,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首先區分了兩種比較語言學的方法:“正視法”和“回顧法”。肯定了語言重建的科學性同時又糾正了施萊歇關于語言演變的理論;關于語言變化的原因,索緒爾也有自己新的見解同時肯定了類推的重要性。文章將從以上幾個方面介紹索緒爾的比較語言學理論。
關鍵詞:正視法;回顧法;語言演變;類推
比較語言學又稱歷史比較語言學,是語言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它以歷史比較法為基礎,把有關各種語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時比較或把同一語言的歷史發展的各個不同階段進行歷史比較,以找出它們之間在語音、詞匯、語法上的對應關系。利用這門科學,一方面可以研究相關語言之間結構上的親緣關系,另一方面,可以找出語言發展、變化的軌跡和導致語言發展、變化的原因。
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Ferdiand de sausure)是現代語言學的重要奠基者,他被后人稱為現代語言學之父。雖然索緒爾的突出貢獻是在普通語言學方面,但他同時又是比較語言學家和歷史語言學家。他多年從事歷史語言學研究,對十九世紀的歷史比較語言學研究有很深的造詣,對整體語言學學科的性質有相當全面而深入的思考。索緒爾對十九世紀的比較語言學有自己的見解。他說:“比較語言學派,盡管它在開辟一個新的、有益的領域方面有毋庸置疑的功績,但并沒有建立語言學的真正科學研究。他沒有明確其研究對象的性質。”“純粹的比較法造成了一些錯誤觀念。由于沒有事實為依據,這些錯誤觀念不能反映語言的實際情況。”
一、索緒爾的比較語言學
(一)“正視法”和“回顧法”
索緒爾首先區分了兩種比較語言學的方法,一是“正視法”(prospective method), 一是“回顧法”(retrospective method)。“正視法”就是以文獻考證為基礎按時間順序來敘述一種語言歷史。只審查對比每一個時期的文獻即可。因為需要有無數的、不同時期的文字記載,所以往往難以做到。“回顧法”就是通過比較來重建一種語言。 比較形式越多,推理就越準確,重建的語言就越可靠。“正視法”是由古至今,“回顧法”是借今溯古。如用“正視法”,我們會問拉丁語的ě變成法語的什么音?
(二)語言的重建
關于語言的重建,索緒爾說:“重建的唯一方法是比較法,比較的唯一目的是重建。”但是一種重建的形勢并不是一個固定的整體,其每一部分都可能需要重新審查,再做修改。重建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恢復一種形式,而是為了加以綜合,從每次的研究結果中得出一些合乎邏輯的結論。總之重建的目的是記錄研究的成果。不過重建的語言形式有助于縱觀語言的整體和類型,預示著一些普通的語言事實。但是重建可靠嗎?索緒爾提出了三個因素來確保重建的可靠性。第一,我們可以清楚的區分一個詞的因素數目,即一個序列中有幾個成分,這是肯定的。如原始印歐語中ěk wos有五個成分。第二,每一種語言都有一定的音素數目。在原始印歐語中,最不常出現的音素也至少出現了十幾次,最常出現的大一千次,它們都已得到考證。第三,我們無需描寫出因素的音質,只要把它們看作不同的實體就夠了。
(三)語言演變的理論
索緒爾還糾正了施萊歇關于語言演變的理論。索緒爾認為,語言是不斷變化的:一種語言不總屬于一個語言類型,同一個語系的語言也不一定屬于同一個語言類型。有些語言的特點可以長期保留下去,而有些語言的特點會發生很大變化。比如閃含語系中的語言(包括阿卡得語,腓尼基語,阿拉美語等)長期保留了自己的特點。這些語言沒有復合詞,派生詞也很少,曲折變化不發達,但次序有嚴格的規則。最為顯著的特點是每個詞根有三個輔音。如希伯來語的qatal, qatla, qtol, qitili和阿拉伯語的qataka,qutila。 輔音表示詞義,元音交替和前綴后綴表示語法關系和人稱變化。 相反,印歐語系的語言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始印歐語的特點是:語音系統簡單,沒有雙輔音或復雜輔音叢;構成復合詞和派生詞十分容易;名詞和動詞的曲折變化很多;語法結構相當自由,表示語法關系的詞很少等等。然而這些特點沒有原封不動的保留在印歐語言中,其中有幾條特點已經在某些語言中完全消失了。有的語言如英語和愛爾蘭語已經變成另一種語言類型。在同一語系中,有些變化之影響到其中一部分語言。如,印歐語言的曲折變化大都逐漸消弱減少,而英語的曲折變化幾乎全部消失。索緒爾的這些觀察完全可以說明,施萊歇用語言類型來解釋語言演變過程是不正確的。
關于語言變化的原因,索緒爾提到了政治、社會和文化等方面。他基本同意新語法學派的觀點:“語音規律無例外論”。根據這條原則,新語法學派認為,語音變化完全受特定的語音環境的支配。一旦發生了某個語音變化,那么同一語言地區中處于該特定環境中的音全都發生變化,不應該有例外現象出現。語言學界最初對他們提出的這條原則普遍持懷疑態度,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新語法學派的觀點終于被絕大多數人所接受。索緒爾同樣認同新語法學派的觀點,他認為音變和類推是促使語言變化的兩大因素。 索緒爾精辟的論述了類推的形成和作用。他說:“類推形式是以一種或多種其他形式為模型,按一種特定的原則而制造出來的一種形式。”音變往往產生不規則現象,而類推恰恰相反,總是產生規則現象。拉丁語honor 是類推產生的。起初它是honōs: honōsem, 后來s 變成了r, 成了honōr: honōrem,這樣次根就有了兩種形式:honōr和honor。然后根據
ōrātor : ōrātōrem的形式推理,honor 代替了honos.這個公式可以寫成為:
ōrātōrem:ōrātor == honōrem: X
X == honor
這樣就是不規則的東西變的規則了。早期語言學家不理解類推現象的實質,稱之為“錯誤類推”。他們認為造出honor 這個詞是個誤會,有損于語言的純潔性。索緒爾說“是新語法學派首先明確了類推的真正意義,類推和音變是語言演變的基本力量。”但是索緒爾又認為,類推形式并不是語言變化,而是語言創造。從honōs到 honor 不是honōs變成了honor,因為兩個詞可以并存一段時間;honōs的消失也不是變化,因為它的消失可以以honor為轉移。
索緒爾指出,類推一方面有革新作用,一方面又是保守力量。每種語言的歷史都積累了個中類推現象,它們對語言的變化作用鼻音變作用還要大。但類推作用又有保守一面。因為語言的變化多是利用自己的成分構成新的組合。使舊的成分保持不變是類推的特殊的保守作用。類推能使語言保持穩定。
類推形式的產生,索緒爾認為首先產生于口語。一個說話人由于不留心偶然用出了這種形式,但是它之所以能用出這種形式,是因為他知道一定的語法關系。第一次把honōs說 honor的人一定知道文字形式ōrātor,還知道ōrātor和ōrātōrem的語法關系。所以說一種類推形式在口語中出現時,它只是最后的表現形式,其基礎是以前準備的。這樣看來,類推主要是一種語法現象。這是類推與音變的根本區別。
二、結語
索緒爾對歷史語言學的貢獻是十分突出的。他比其他歷史學家觀察得更細致,分析根深刻,方法根科學,結論根有普遍性。他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是因為他在研究個別語言時不忘人類語言的整體結構,在研究語言歷史時不忘記普通語言理論,既不不忽略語言事實,又不被一葉障目。現在語言學界普遍認為索緒爾是最偉大的語言學家之一。
參考文獻
[1] R.H. Robins? A? Short History of Linguistics[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05).
[2] 劉潤清.語言學流派[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06).
[3] 劉潤清,封宗信.語言學理論與流派[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9).
[4] 吳安其.歷史語言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2).
作者簡介:姚姝,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