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靜

醫生,我這段時間不大對勁,所以過來看看……我感覺自己可能又得了抑郁癥。
“其實,我的抑郁癥很早很早之前就有了,當時我在國外留學,臨近畢業,論文寫不出來,壓力很大,每天都哭得稀里嘩啦的,也不出門見人,什么都不干,覺得自己特別差勁……后來,男朋友硬拖著我去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建議我吃藥,后來我就開始吃一種抗抑郁藥,很小的量,好像是一片,也辦了休學,回國休養。那段時間會跟朋友出去旅游,每天健身,慢慢地就調整好了。吃了一年的藥,醫生說我的藥可以停了,然后就停了藥。
“后來的幾年,我又有過幾次心情不好的情況,每天想哭,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不起床、不見人,沒辦法工作,每次都差不多。可是我不想吃藥,也就沒有看。我記得第一次心理醫生告訴我要去運動,我就通過運動調整,慢慢地也能夠調整過來。
“這次大概有半年了,心情差得要死,我知道運動可以幫到我,就找好朋友一起去運動,每周末去爬山,去旅游。工作上反正也不是很緊張,也就是那么回事,到現在好了一些,可我還是覺得沒有完全好,所以來到醫院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眼前這位女士衣著打扮時尚,侃侃而談,表情有些夸張,還有很生動的手勢動作,絲毫沒有抑郁癥患者的那種沒有活力的樣子。我開始懷疑她的抑郁癥只是她疾病的一部分,于是問道:“您確實經歷了幾段心情低落的情況,同時我也注意到您現在的心情并不像您描述的那樣沮喪,能談談您現在的心情嗎?”
“我現在的心情確實沒有之前那么不好,因為已經恢復了很多,我每天都在努力調整自己,為自己安排了各種各樣的活動,每天都去健身房健身,周末約了朋友爬山、攀巖,已經買了月底的機票去旅行。只是我想再好一點,想通過醫生找到更好的改善抑郁癥的方法。我希望自己效率更高、更好一些。”
“好的,那您在這幾年的抑郁情緒中間,有沒有過跟抑郁情緒完全相反的情況,比如感到心情比一般時候要好,精力比平時更充沛,睡眠也比平時需要的更少?……”
“哦,有有有,近半年心情不好之前,我就是那個樣子,覺得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每天特別嗨,腦子里有很多創意,也特別有活力有自信,朋友都嫌我煩,說我一天到晚說個不停,那時候每天下了班在健身房練四個多小時也不覺得累……我好喜歡那種感覺啊!”
“嗯,那種感覺確實很好,不過,在那段時間,你一天到晚說個不停,有沒有跟周圍的人吵架,或者出現一些問題?給你帶來一些麻煩?”
“嗯,當然有了,我脾氣也很爆,他們不同意我的意見,我就很火,就經常跟他們爭吵起來了。其實我是個膽子很小的人,也不知道哪來的那么大的膽子,跟領導也會爭論起來。”
“那次持續多長時間呢?”
“一兩周。其實以前也有過很多次,我這次來就是想讓醫生幫我恢復到那種特別好的感覺的。”
“看上去你現在的感覺也很好啊。”
“醫生,您真有眼光,我現在確實感覺很好,但是還不夠好。我還想像那時一樣每天給自己安排很多Party,凌晨四點起來練瑜伽,周末參加各種郊游活動,還要全世界旅游……我的抑郁癥通過我的自我調整好了大部分,但我還需要再好一點,讓我的抑郁癥徹底恢復。”
“明白了,你是希望解決抑郁癥的問題來的。但在交流過程中,我發現你除了一段段的抑郁癥的表現,比如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活動減少、自我評價低之外,還有另外一種表現,是跟抑郁癥相反的情況,包括心情高漲、精力充沛、樂于社交、睡眠減少,并且也帶給你一些麻煩和沖突。后面這種情況不同于你本來的性格,跟你平時的正常狀態不同,是一種超常的好,好過頭了,我們把這種狀態叫作輕躁狂和躁狂,所以,你并不是單相抑郁,而是雙相情感障礙,既有抑郁,又有躁狂。”
“啊!原來是這樣啊。可是,在躁狂狀態我的感覺特別好啊,這也需要治療嗎?是抑郁讓我痛苦的啊,我特別喜歡躁狂狀態呢!我可不可以只治療抑郁癥呢?”
“躁狂狀態確實讓人感受特別好,像在人生的巔峰,但你想想,躁狂時你每天忙忙碌碌也顧不上休息,那么多活動,那么多社交,時間長了身體能吃得消嗎?況且,你還因為脾氣大招來很多麻煩不是?另外你有沒有發現,你的情緒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樣,大起之后就是大落,你最近一次抑郁之前就是躁狂呢!所以,你的問題在于情緒是不穩定的,大起大落幅度太大,而不是單純的抑郁癥。如果只治療抑郁癥服用抗抑郁藥,只會加劇你情緒的大起大落。”
“哦,原來是這樣呢。那我該怎么辦呢,醫生?”
“治療要用情緒穩定劑穩定你的情緒,而不是一味地提升你的情緒,而堅持健身、社交活動,以及規律地生活、穩定地工作都有助于你保持身體健康。”
“好的,我明白了,謝謝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