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 朱盡暉


摘要 以渭南市大荔縣長安屯村為例,利用視覺感知法、景觀美學質量評價法以及景觀美學角度的定論研究,從當地及周邊地區體驗者、專業設計者以及美學家理論的角度出發,為方案設計前期做好準確定位,力求設計更加滿足體驗者審美需求。統計結果顯示,景觀專業人員與當地人設計審美角度存在偏差,當地生態性缺失,遺址破壞較嚴重,村莊自身建筑及產業特色不明顯。盡管田園綜合體外在形象以及對美的鑒定隨人而異,但對于相似視覺要素會有相似感知。景觀美學分析對于進一步的規劃設計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 田園綜合體;景觀美學;景觀視覺感知;景觀美學質量評價
中圖分類號 F304.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4-0126-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4.037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Taking Changan Village in Dali County of Weinan City as an example, using the visual perception method, the aesthetic evaluation method of landscape aesthetics and the final study of landscape aesthe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cal and surrounding area residents, professional designers and aesthetic theorists, made accurate positioning for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esign, and strive to design to meet the aesthetic needs of the experience.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is a deviation between the aesthetics of the landscape professional and the locals. The local ecological loss is lacking, the damage to the site is serious, and the villages own architecture and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are not obvious. Although the image of the pastoral complex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beauty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there will be similar perceptions for similar visual elements, and the landscape aesthetic analysis will be of great help to further planning and design.
Key words Pastoral complex;Landscape aesthetics;Landscape visual perception;Landscape aesthetic quality evaluation
作者簡介 劉素(1993—),女,山西大同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設計。*通信作者,二級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導師,從事風景園林設計研究。
收稿日期 2019-02-25
“田園綜合體”是依托生態發展,以農業為基礎,遵循以農為本、綜合性、特色性、創新性等原則,融合休閑產業市場為導向的智慧集約型大農業產業集群,是一種生態綠色田園生活模式[1]。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各地興起田園綜合熱,對于鄉村實體用戶、體驗者與設計者的相關理論在審美方面的差異應有一個較清晰的認識。建設什么樣的田園綜合體能夠真正滿足體驗者的審美需求需要進一步思考。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因各地的自然環境、民俗風情、宗教信仰、人們的生活習慣等存在很大差異,設計不應千篇一律,應針對各地的特點與當地人審美需求,采用不同的設計規劃方法進行設計。筆者從理論與操作層面對田園綜合體景觀美學進行分析,為整體規劃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1 研究方法
1.1 視覺感知法
視覺感知作為風景園林理論下的一種基礎理論研究,覆蓋了心理、生理、精神等多個方面。它是一種結合了不同群體審美體驗的評估和評價方法[2]。在評估景觀視覺感知時,系統的抽樣至關重要,通過建立對照組,選用不同的位置和視角變換來觀察景觀,是站在景觀體驗者的角度對景觀進行采樣分析進而進行評估[3]。景觀建筑方面專家Eroglu等[4]指出:景觀視覺感知不僅具有美學價值,還反映了文化、經濟、生物三者間的相互聯系。
1.2 景觀美學質量評價法
景觀美學質量評價法作為一種地域美的評判標準,是景觀規劃研究的基礎。Hannes Palang[5]提出環境景觀美學強調多樣性、統一性、連續性。鄭文俊提出鄉村景觀美學質量的評價從自然性、奇特性、有序性、多樣性和文化性5個方面來研究[6]。
等[7]提出視覺景觀質量一方面與景觀多樣性、自然性、和諧性、神秘性等參數相關;另一方面,它與自然性、色彩多樣性、地形、水元素和人為因素有關。結合前人的經驗觀點,以及田園綜合體建設的具體要求,總結可知設計需要同時考慮生態性、地域性、空間秩序感、產業多樣性和歷史文化性。
2 視覺感知法對當地人與周邊城鎮居民審美分析
2.1 抽樣調查
從長安屯村當地居民、周邊村鎮、大荔縣城、西安市各隨機選取30人作為對照組1,選取120名景觀專業的學生利用微信投票的方法形成對照組2,進行對比抽樣調查。抽樣組1的抽樣對象包括老、中、幼3個年齡段。
選取關中地區的鄉村景觀照片,采用實地詢問與微信投票的方式了解不同群體對于鄉村景觀的看法。
2.2 調查結果與分析
實地調研中,通過實地考察法與照片對照法,從建筑、景觀、民俗活動3個方面選用不同時間段的100張不同風格的效果圖,在以上2組中進行照片的篩選對比,對不同人群的視覺感知進行評估,按照公眾的喜好進行排序,將大眾喜好的設計元素提取出來。力求呈現滿足不同年齡段喜好的規劃設計(表1)。
統計結果顯示,不同類型的人對于美的認識、解讀、以及功能的定義與體驗是不同的,設計應當考慮多元化因素。通過橫向數據對比,可以很清晰地反映出景觀專業人員與
當地人在設計觀念上的分歧。景觀專業的同學喜歡維持原
有的傳統建筑形式,如保留玉米堆、草垛等元素,以此作為吸引人的亮點。而當地人更喜歡新穎、現代的空間外觀形式,對于修舊如舊的空間外觀熱情度并不是很高。
研究結果對于方案定位至關重要,所以整個田園綜合體的設計可以采用中式現代風,在后期設計時,可以利用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將現代感融入傳統元素中,從而滿足不同體驗者的審美需求。
通過統計研究,得到一些數據,但也存在局限性。抽樣組中沒有考慮被調研人的背景如不同生活環境等。照片的選取也存在一些主觀性和片面性,不夠全面。此外,被調研人只能通過照片進行靜態觀察,不能進行動態視野感受分析。這些不足在今后研究中還需要深入探討。
3 設計者理論研究分析
3.1 生態性分析
田園綜合體注重生態發展,多與休閑、養生、養老服務相結合,擴大綠化面積,體現綠色設計。生態性的應用法則包括尊重場地的自然特征、系統與整體優化、利用鄉土資源等[8]。生態性反映在生態語言上,可分為要素、空間單元、組合與格局、生態過程等,每一種又可以劃分為自然和文化兩方面[9](表2)。
設計要結合前期視覺感知調研數據,一方面利用生態性,營造田園的悠閑與寧靜,與城市的緊張喧鬧氣氛形成對比。另一方面將場地內現有材料與新材料相結合,利用新工藝,在傳統中體現現代感。
3.2 地域性分析
所謂地域文化,即在某一特定區域內,直到今日仍發揮巨大影響的文化傳統。它的形式是多樣的,既可以是在特定范圍內的歷史文化遺跡、生產生活習慣、建筑風格等,也可以指自然風光、自然資源等[10]。田園綜合體坐落于某地,必須與當地地域特色相結合,這是區別于其他項目業態的最大競爭力。據實地調研,長安屯村的歷史文化遺跡有太白廟、明城墻遺址、古塔。生活習俗方面有花饃文化,紅白喜事要送“禮饃”。建筑風格方面多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54戶房屋依舊為土木結構。所以后期設計要因地制宜,將地域優勢充分體現。
3.3 空間秩序感分析
空間秩序感是對景觀要素組合關系和人類的景觀管理水平的一種表達,主要指空間平面肌理分析、景觀均勻度指數、景觀的管理維護性等[11]。建筑密集的鄉村景觀則給人一種擁擠感。長安屯村的居住建筑為集中式,周邊被農田環繞(圖1)。這種布局為田園綜合體整體設計提供了空間依據。
3.4 產業多樣性分析
田園綜合體的產業發展,指具有農業文化相關性的產業,如旅游產業、文化創意產業、養生養老產業、互聯網農業等[12]。長安屯村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第二、三產業約占總收入的25%。通過實地調研,該村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辣椒、水稻、四季豆等,經濟作物有棗、桃、火龍果、梨等。養殖業以豬、羊為主。在進行田園綜合體設計時可以結合當地產業,設計一系列農業體驗基地,融入新技術,發展現代農業種植,為游客提供農業性旅游服務,增加當地人收入。
3.5 歷史文化性分析
文化性主要包括景觀的歷史文明價值、歷史的悠久性、以及完整性與真實性[6]。文化性是建設田園綜合體的靈魂。歷史記載,長安屯村建于元代,取名洼底。明代潼關衛屯田于此,村莊平面仿明長安城所建,故之后取名為長安屯。村內建有太白廟,又名“太白行宮”,始建于唐代,為祈雨祈福所建,各朝各代均有修繕。大荔縣深厚的文化底蘊增強了田園綜合體文化內涵,對于設計者,有必要結合當地歷史文化,對田園綜合體進行深入分析設計。
4 景觀美學理論研究
美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美”的事物總是達到人們內心的一種相對標準,才能產生美,那些看不見、聽不見、得不到刺激的事物,人們是感覺不到美的[13]。人類從古至今都在追求美的體驗,對美的追求,是人異于其他動物的更高尚的祈求[14]。
也可以從景觀構成要素角度入手,結合前人美學理論,以及視覺感知實地調研結果,對田園綜合體設計進行美學角度的前期定位研究。
4.1 造山理水藝術
田園綜合體設計要與山水結合,體現自然性與豐富性。通過視覺感知數據分析,人們對山水自然景觀偏愛有加。元代湯采真說,“山水之為物,稟造化之秀,隨形改步,有無窮之趣?!笨梢娚剿畬τ诰坝^布局的重要性;宋代郭熙論山水畫中提到“山水有可游者,有可望者,有可行者,有可居者”[15]。而可游、可觀、可行、可居,也是園林中藝術的基本理論表達。結合前期視覺感知調研數據,2組問卷組都對微地形景觀偏愛有加,所以在后期設計時可以添加一些微地形與靜水面,用地形來分割空間,增加趣味性,同時更體現現代感。
4.2 植物造型藝術
植物作為設計中最重要的要素,具有生命力,造型、色彩、生長周期具有觀賞性,體現變化美。長安屯田園綜合體設計以度假、養生為主,植物可選用油菜花、薰衣草、棗樹、桃樹等營造不同的空間氛圍。同時也可以融入物流業、互聯網等,對農產品進行線上線下銷售。